首页 > 育儿 > 脑科学家证实:经常催孩子,他会越来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脑科学家证实:经常催孩子,他会越来越笨,到底有多可怕?

孩子早上懒床,叫了三次还不起来,就不停地一直催着“快点起”;

3岁孩子吃饭,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放到嘴巴的食物,嚼了5分钟,就是不下咽,忍受不了孩子慢节奏,催着“快点吃”;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孩子磨蹭这些情况,除了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好像也找不到更好地办法,真是令人头痛、却又束手无策。

起床催促,吃饭催促,出门催促,写作业催促,睡觉催促…

生活中,孩子好像跟“磨蹭”杠上了,甚至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的这种“催促”。

越催越慢,越懒散,经常被催促的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你真的了解吗?

被催促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01.催孩子,会“偷走”孩子的智力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心理医生分享的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来看病,言语中特别焦虑:

妈妈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多次反映孩子上课走神,在家也是,客厅一点动静他就分心。

而且,孩子写作业特别马虎,10道错题有9道是粗心大意导致的;

平常不爱思考,做啥都应付了事。

一番谈话和测试下来,医生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被妈妈“催”出来的。

原来,儿子写字很慢,别人都写完出去玩了,他才写了一半。

儿子还有轻微的强迫症,做题目时喜欢反复验算检查,直到确认无误后才继续下一题。

为了改掉儿子的毛病,每次儿子写作业,妈妈就在旁边不停的催:

“快写!赶紧!下一题了!”

在妈妈的催促下,儿子的速度提上去了,可成绩却不升反降,以前的儿子虽然做题慢,但正确率却有90%。

而现在,他只要一做题,妈妈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让他无法专心解题,无法深入思考。

妈妈的催促,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提高效率,反而正在慢慢毁掉孩子大脑的专注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脑科学家林成之就曾证实:

“快点”是培育聪明大脑与培养专注力的禁语。

这是因为,0-6岁,是孩子大脑“高速发展”期。

7-12岁,则是大脑发育关键期,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神经元在建立链接,数不清的突触在生成,更有数不清的信息经由五官输入大脑。

父母的催促,让大脑活动大受干扰,慌乱之中,大脑只收到这样的指示:

现在正在做的事,不要花时间去做,赶紧把它搞完。

于是大脑切断(脑)资源,转而忙别的事去了,孩子也失去思考与探索的机会。

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做事不动脑的坏习惯,大脑向上成长的空间窄了,智力的分化就出现了。

试想一下,要是你工作或学习时,旁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催促你快点,也会觉得脑袋发紧,大脑一片空白吧。

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大脑尚未完全发育的孩子呢?

其实磨蹭不是问题的根源,催促才是。

用大人的速度和要求去苛责孩子,不仅打乱了孩子的节奏,还干扰了孩子的专注。

孩子“越催越笨”,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

2、懦弱,没主见

爱之深,要求也越高。

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催促孩子,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得催一下孩子,才能跟上自己的步伐,完成一件事情。

殊不知,孩子在父母的不断催促下,会逐渐产生依赖心理,“反正有父母的监督,不着急”。

当孩子发现了这条“捷径”之后,今后遇到各种事情,倘若没有父母的催促,就会一直悬而不决,不知所措。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性格懦弱、没主见。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时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家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期所遭受的创伤。

家长的不断催促话语,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它是有力量的。

既能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度,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就像一把把刀子伤害着孩子,而催促,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3、易暴躁,缺乏耐心

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会在父母不耐烦的催促下产生叛逆心理:你越催,我越不动。

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被催促的孩子,长大后性格自然会变得急躁,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容易暴躁的性格。

催促孩子,尤其是在0-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但不幸的是,当我们在催促孩子“快点、快点”的同时,他们为了配合我们大人的步调,会失去自己做事情本有的步调,以及生命本有的成长节奏。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不管是父母或老师,我想我们都要有一个认知: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大自然早已做好了安排,急躁、求快,往往都是“只快一时,输了全盘”。

与其催孩子,不如这样做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指出:

磨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家有磨蹭的小孩,父母不妨先忍住急性子,换个方法引导孩子。

1、让孩子掌握时间观念

 

3岁前的孩子,是完全没有“时间”概念的,他们完全活在当下。

吃喝-玩乐-睡觉,累了就充电5分钟,再待机两小时,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需要充电,简直是上了发条,小孩子精力旺盛,可见一斑。

3-4岁左右的孩子,能分清什么是“现在”和“过去”,但对于具体的10分钟、半个小时,还是没有清晰地认识。

6-7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分得清时间了,他们知道20分钟有多长,对于时间的快速流逝,也有了准确地理解。

让孩子认识时间、掌握时间,可以用活动时钟教具,训练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和掌控。

当孩子掌握了时间概念,你就再也不用火急火燎地催促“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5分钟、半个小时、一小时到底有多长,孩子掌握了时间的概念之后,才能根治磨蹭的习惯。

 

2、给孩子提供选择

 

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父母若想要孩子注意时间,不必一直催促孩子,可以换种说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晚上睡觉前孩子还在看电视,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再看10分钟就刷牙睡觉”,孩子有了心理预备之后,到了点,关了电视也不会有抗拒。

再比如带孩子外出,与其不停地催促“快点穿衣服”,不如换种说法:

如果我们 10 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就能顺利地达到目的地;如果不能,就要堵在路上,到了目的地还要排队。

 

运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知晓磨蹭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会有所改变,改掉磨蹭的习惯。

 

3、给孩子爱与接纳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有些事情急不得。

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的狂躁和焦虑心情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

 

教育孩子,给他爱,给他力量,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

 

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给孩子多一点耐心,用心地感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4. 巧用番茄钟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

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 分钟

7—10岁约为15—20分钟,

10—12岁约为25-30分钟,

12岁以上能持续3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长时间做一件事,孩子出现磨蹭,走神,注意力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家长可以通过“番茄钟法”,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集中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一个“番茄”钟。

番茄钟的设定,可以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让每段学习都能高效率完成。

然后通过给大脑喘气的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学习,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30570.html
上一篇有类宝妈做得最多却最不落好,全家人不心疼反而嫌弃
下一篇北京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怀孕建档流程攻略及医院病房环境详情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