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提升边界感三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提升边界感三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朋友说,看到报道有人乘坐高铁,遇到小孩子吵闹不行,希望孩子母亲管教下,被回怼管不了。

自己反思说,孩子小时候带着坐班车,孩子也是吵闹,当时没有约束,现在感觉当初做法不妥。

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不被尊重,希望被肯定,那就不要对别人不尊重,正面说法就是积极引导,不花钱就能获得良好关系,秘诀就是赞美肯定,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意义所在,积极首先是心态,同时是言行,也就是说自己不想消极,那就别消极对待这个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推崇中国孔子思想,曾经在“伦理法则”中引用孔子这句话,但是本着正面表达的意思,形式作了修改,改为“己所欲施于人”。

不过这个修改并不高明,自己喜欢的就要力争让别人接受,这其实是自我中心主义。

为何有这个修改,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把自己喜欢认可的推广给人,所谓普世价值就是如此。

这个问题会导致边界感不清晰,出现很多人际关系矛盾。我们最熟悉的那句话,就是“我妈觉得冷”,还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为此,我们继续修改这句话,为“己所欲,勿施于人”,这才是最恰当的说法。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人;自己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人;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不要强加给人,这才是真正境界。

举几个例子。

为何喜欢与人争论?看似是希望把自己看法强加给别人,其实是认为自己喜欢的想法和人事物,别人也应该喜欢。

夫妻常见吵架情景,几乎都是鸡毛蒜皮小事,本质就是挣个输赢,这个输赢背后是希望对方认可自己看法,或者是认为对方看法不对,自己负有责任“加强教育”,心里还会认为换成一般人自己才懒得教导呢。

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一般不会强求别人去做,或者也是抱歉心态,比如找人家帮忙做事,因为自己做不好,或者不喜欢做,或者能力不够,才要求人帮助。

如果自己不喜欢,却积极怂恿别人去做,这就不是认知问题,而是故意为之了,是那些非常有心机之人专利。

小结,提升人际关系边界感,可以认为有这三个层次,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是己所欲施于人,最后是己所欲勿施于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21397.html
上一篇“熊孩子”大闹高铁连上热搜,但被骂得实在太冤
下一篇“育儿”儿童的安全小常识

为您推荐

鬼谷子的真实身份:或与孔子一样,都是商朝王族后代

鬼谷子的真实身份:或与孔子一样,都是商朝王族后代

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牛人,鬼谷子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鬼谷子的真实身份!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被誉为中国第一圣师。与鬼谷子相比,孔子弟子数量占优,但质量却逊色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