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大宅门》细思白萌堂死前那段话,发现老太太才是白家败落的根源

《大宅门》细思白萌堂死前那段话,发现老太太才是白家败落的根源

詹王府的老福晋和大格格身体有恙,阴差阳错地请了初出茅庐的白二爷去看病,不知詹王府内幕的二爷诊出了大格格有孕,被詹王爷砸车杀马赶出了门。

白萌堂得知詹王府仗势欺人后,咽不下这口气,暗地里给大格格开了保胎的药,摆了詹王爷一道,高调地逼着詹王府陪车马,这一来二去,两家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

同治帝死后,老佛爷要对付受宠的嫔主子,白家再一次被卷入了詹王府和皇室的斗争中,结果闹得家破人亡,白家的财产几乎都被没收了。

白家一时陷入了一个僵局,危急时刻,只有二奶奶能站出来撑事,白萌堂因此气得一病不起,他曾两次把二奶奶单独留下交代后事:

祖宗的基业,就断送到我的手里了,往后白家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了,我死后,不管有多难,你都得把这个家撑起来,二爷不成,他撑不起来,要是想把这个家给毁了,就交给老三,老大若是还活着,或许还能帮你一把,这个家呀,只能全靠你一个人了!

那个封建时代,女人管家是常事,女人当家却是少见,管家只是管理家中琐事,当家却是掌管所有的基业,偌大一个白家,若是还有一个可用之人,老爷子也不会把家交给一个外人。

细思这段话,其实透露出很多信息,一是老太太没有经手过管家之事,二是白家无人能担当此任,担子从白萌堂手中直接交到二奶奶手中,可见白家“二代”已经败落到什么程度。

白萌堂一生负重前行,把祖宗基业经营得这么好,却没能教育出一个好儿子,若没有二奶奶,白家将再也站不起来,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他娶了一个糊涂自私的女人。

1、家败

白家是世代相传发展了上百年的大家族,在北京城那是数一数二的医药世家,就连宫中的主子们都喜欢找白家人看病,可见,即便朝中无人做官,他们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到了白萌堂这一代,白家可以说是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光是掌柜就养着好几个,每一次采办药材都是以千斤为单位,在北京城,更是几乎没有竞争者。

从祖上起,白家就一直以“治病救人,多行善事”为准则,教育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也正是因为如此,白家的人除了个别比较纨绔外,都很善良。

他们看病好,价格低,很多没钱看病的老百姓都受过白家的恩惠,他们不但给这些穷人免费看病抓药,还会拿银子补贴他们,因为这些善缘,白家在北京城很有威望。

因为白家的名声外在,宫里的主子们都放着宫中的太医不用,喜欢找白家的人去看病,宫中供奉的药也一直都是由白家给提供,这是何等殊荣。

詹王府和白家关系也很好,逢年过节都会相互走动,尤其是詹王府的老福晋,看病只认准白家大爷,其他大夫一律不见,两家可谓是世交。

詹王府的老福晋和大格格生病,第一反应就是来白家请人,不巧大爷刚好进宫给宫里的主子请平安脉,病不等人,只能请了初出茅庐的二爷去看。

二爷一到詹王府,只见四个小丫头就端着各色水果点心涌入门来,足足有七八个果盘,大丫鬟细心地给二爷准备开方子用的笔墨纸砚,可见,詹王府对白家,是十分尊重的。

詹王爷第一次见白家二爷,也十分客气,吩咐下人一会儿要给双倍的车马钱,可给大格格诊出喜脉后,二爷在不了解詹王府的情况下,说出了实情。

詹王爷一听就怒了,大格格尚未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不污蔑詹王府的名声吗,大发雷霆,小丫鬟们立马把果盘端走,外面的下人把二爷带来的车给砸了,马给杀了,下人给打了,就连二爷都差点被打了一顿。

詹王爷此举,无疑就是告诉天下人,白家的医术不精,生性好强的白萌堂怎么能容忍有人砸了白家的招牌,亲自上门给大格格诊脉,开了安胎药,打定主意让詹王府下不来台。

其实詹王爷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带兵打仗,习惯了事事坦荡直接,得知大格格真的怀孕后,他也意识到自己对白家所为不恰当,此事在詹王爷心中,已经了结了。

可白家受了辱,又怎会忍气吞声,白萌堂带着白颖轩上詹王府门,逼着王爷还车马,拿回白家面子,这无可厚非,怪就怪白萌堂行事过于高调,拿回车马后,他在詹王府门口对着马指桑骂槐:

你还不服气!你神气什么?!你服不服?!你服不服?!不知好歹的畜牲!上车!今儿老爷我心里痛快,要亲自赶车!马车扬长而去,白萌堂突然回头狂笑两声:"哈哈!

其实不管詹王爷和老佛爷的关系如何微妙,白萌堂此举都过于嚣张,不管怎样,一个王爷手中捏着的权利都是可以轻易碾死一个平民的,若非詹王爷是个坦荡的人,暗地里对付白家,白家会死的很惨。

二奶奶多次劝说白萌堂,做人留一线,小不忍则乱大谋,可都被白萌堂趾高气昂地骂了回去:

忍,忍个屁,我白萌堂的字典里,就找不出个忍字!

很快,白家再一次犯在了詹王爷手中,同治帝的宠妃嫔主子是詹王府的二格格,老佛爷早就看她不顺眼,同治帝一死,老佛爷就出手了,白家大爷无辜被卷入这场宫斗,成了替罪羊。

詹白两家原本就有仇,詹王爷又宠爱这个小女儿,更是不愿意轻易放过白家,两家打起了擂台,无权无势的白家,怎么斗得过常年守卫边疆的功臣,白家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2、当家

在白家由盛转衰的这个过程中,二爷躲起来做了个缩头乌龟,三爷依旧每天斗鸡走狗,串街走巷,大奶奶自杀,三奶奶高高挂起,老太太每天只想着吃什么,唯有被气病的老爷子和二奶奶到处打点。

偌大的一个家,竟都是一些吃闲饭的人,非但如此,还一个劲儿地给家里惹麻烦,大奶奶的死,多少与三爷脱不了关系。

他去安国办事,放印子钱闹了一万多块的亏空,逼得大房不断给他拿钱填窟窿,大房穷的连身孩子的衣服都做不起,夫妻俩吵得不可开交,大爷入狱后,大房孤儿寡母,什么都没有。

大奶奶无奈选择了撒手人寰,因为只有她死了,大房的孩子才能名正言顺地寄养在其他两房名下,不至于饿死,她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三爷混账,害的大房没有积蓄,大奶奶才绝望离去。

白家经历了这一劫难,最根本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若是老爷子身子硬朗时,有他撑着家里家外,白家的几个儿子,想当扶弟魔当扶弟魔,想当缩头乌龟当缩头乌龟,想斗鸡走狗就斗鸡走狗,

可是老爷子病倒了,他们得有人站出来接下白家这堆烂摊子,可放眼望去,从老到小,没有一个是让人放心托付的,唯有二奶奶是一个能担事的人,老爷子只能违背祖宗规矩,违背封建礼制,破例让女人当家。

其实让二奶奶当家这件事,她自己也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女人当家这个先例,不光是她自己感到惊讶,连其他几个人都很不服气,尤其是三爷。

二奶奶当家后,三爷无数次给二奶奶使绊子,先是到处找人挑唆,希望大家一起把二奶奶的当家权给抢下来,结果被二爷一句“我不如女人”给怼回来后,他开始处处挑刺为难二奶奶,到老爷子面前打小报告。

二奶奶因为用修祖坟的钱给常公公买宅子小妾,被三爷得知后,他以为拿住了把柄,拖着二奶奶就要找老爷子处罚她,结果换来的是老爷子更大的肯定,三爷知道此事基本动摇不了了,又把主意打到别处。

二奶奶盘铺子,三爷就吃里扒外,跑到外面找人一起来对付二奶奶,一次次被二奶奶打败。,又一次次找茬,三爷这辈子,可以说混账到了极点,直到死,才做了一件“人干的事儿”。

其实二奶奶当家这件事,真正地暴露出白家问题的根源,当家和管家的担子,都是同时从白萌堂手中交到二奶奶手中的,从侧面可以看出,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有管过家。

一个大家族的女人不管家,这可以说是一桩新鲜事,一个家里大事小事一样都不过问的女人,算不得是一个贤内助,老太太一生是幸福的,却也是无用的。

她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给白萌堂生了三儿一女,可是反观她对几个孩子的教育,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甚至有她这样的母亲,是儿女的悲哀。

3、根源

老大算得上是白家几个儿女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了,他为人宽厚,医术精湛,孝顺懂事,这样的儿子,理应是父母的骄傲才对,可老太太对于这个儿子,却是百般嫌弃。

大爷从宫里忙完回来,特意给老太太买了点心,一进门就先去看母亲,他毕恭毕敬地给她递上去,老太太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还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三爷从外面玩够了回来,也买了一点点心,一送上去老太太就高兴地吃起来,满脸微笑地评着好坏,顺便还骂了一句大爷:“我最不爱吃点心”。

老太太对大爷这个儿子,无比地厌弃,原因无他,大爷老实,不会像三爷那样哄她开心,她就这样嫌弃了自己的儿子一生,这也是大爷这辈子最大的隐痛,至死她都不愿意吃大爷的点心。

老二是最被忽视的一个,连被讨厌的机会都没有,老太太对他从来都是不闻不问,二爷性子冷淡,你不理我,我也不会巴着你,母子间可以说除了血缘,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其实深挖二爷自卑的性格可以看出,他的成长经历应该并不顺利,父亲是个忙碌的人,没有时间管他,母亲从不在意他,只宠爱小弟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我最差,我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的性格。

所以当二爷第一次出诊受到挫折后,被人否定了,他就把自己藏起来,再也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二爷应该是极度社恐的人,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三爷是老太太最宠爱的孩子,可以说是宠上了天去,不管三爷有多混蛋,多白家,老太太从来不会有半句责备,只一味地说三爷如何如何孝顺,如何如何会哄她。

白萌堂去世后,尸骨未寒,老大也刚“死”,大奶奶刚自杀,财产都被没收,白家一片混乱,这个时候应该全家齐心,把日子过下去,老三却想着把大房和雅萍这些累赘丢掉,想分家独过。

若是一个稍微明事理一点的父母,应该是站出来劝说三爷,可老太太说出来的话,真的能把人气笑,她告诉二奶奶:

"老三?老三可是个孝顺的孩子,看他给我买的吃的……就是他老惦记着我。"

家族大难临头,面临着全族人都活不下去的艰难处境,她居然只想着吃,这是个多么自私的人,才会如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吃吃吃!”,用二爷的话来说,她这辈子,就是活了个稀里糊涂。

若说儿子教不好,还有一半的责任是父亲的,那女儿教不好,就完全是她的错了,在那个年代,父亲是不插手教育女儿的事情的,女儿好不好,全凭她的母亲。

雅萍这一生,起点非常高,北京城大医药世家的嫡出大小姐,翰林院编修的嫡长子之妻,关家的当家主母,还没有婆婆,这样的好牌,闭着眼睛也能打赢。

可是雅萍最后的结局,却无比凄惨,而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人养无人教”,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是她的父亲给她的,白家这样的条件,完全有能力把她教成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

可是雅萍的童年,就是跟着哥哥们轮棒子打架,斗鸡玩蝈蝈,她的性格,没有一点像个女人,这样的性格,做姑娘时是十分讨喜的,可嫁做人妇,就成了劣势。

雅萍嫁到关家,没几天就回到了娘家,再也不愿意回去,她嫌弃关少沂对她不够热情,她嫌弃公公进出门不会对她笑,她觉得婆家人不像娘家人那样捧着她,她心里不舒服。

为了舒服,她就回到娘家,指手画脚,多管闲事,对婆家的事,不管不问,最后还摔死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弃妇,连带女儿都跟着受苦,凄惨一生。

若是老太太对儿女负责一点,教会雅萍如何为人妻为人妇,她的结局又怎会如此凄惨,有这样一个自私又不负责的母亲,雅萍也成为了一个自私且不负责的母亲,她害的,不仅仅是两代人。

白家儿女一个不如一个,若不是娶了一个女强人二奶奶,白家的结局将会无比凄惨,一群没有谋生能力的人,没有家业的庇护下,将会是一个什么结局,流落街头,亦或是被活活饿死?

我想都有可能,甚至离开成群的奴仆后,他们连照顾自己都不会,白老太太生了三儿一女,没有一个能担责任的,这是何等的悲哀,她这一生,能得善终,全凭嫁了个白萌堂,儿子娶了个二奶奶。

娶妻娶贤,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一个坏女人,可以害三代,白家老太太虽然是个温柔的女人,但她糊涂自私,为人母,为人妻,都是无比失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91624.html
上一篇人潮拥挤,旧人变了模样
下一篇这三种女人,往往命最苦,别再傻傻看不清

为您推荐

太原 :养鸽起纠纷 “格格”来调解

太原 :养鸽起纠纷 “格格”来调解

近日,太原市建机巷社区收到和佳世纪柏林小区居民王师傅的感谢信,感谢社区为他排忧解难。原来,幸亏有网格员李梅琴的帮助,王师傅才不用再忍受鸽子的“骚
晚清老照片:公主、格格等皇宫女眷出镜;大家庭30多口人丁兴旺

晚清老照片:公主、格格等皇宫女眷出镜;大家庭30多口人丁兴旺

皇族的公主、格格、福晋接待外宾,地方官与老婆孩子拍“全家福”,大户人家数十口人生活在一起……一个个晚清社会生活画面被照相机定格下来,记录了那些难得一见的历史场景。北京一位厨师和他的徒弟。据记载,老北京的厨师原本都附属于饭店,“至光绪间,庖人之精烹调者,各立门户,自出应堂会,各种菜品多新颖出色”。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