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李现森丨娘的唠叨(散文)

李现森丨娘的唠叨(散文)

娘的唠叨

文/李现森

近段时间,也许是太想念娘的缘故,脑海里常浮现娘的音容笑貌和她的唠叨……

小时候,跟着娘赶集,每次我都紧紧拉着她的手。娘絮絮叨叨地说:“拉着娘的手,不会走丢。”那时候,我觉得娘的手是最安全的地方,拉着娘的手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怕。

住校上学后,我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我和娘拉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娘的叮嘱一点也没少。每次上学走时,娘都重复着一句话:“路上慢点,别着急,看着车。”

娘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虽然识字不多,但把孩子的读书看得很重。她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找到好出路。我放学回到家,娘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呀,你要好好读书,可不能像我和你爹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天长日久,我的耳朵都听得起了茧。后来,母亲对我唠叨时,我表面上听着,其实心早已飞得很远。我那时不理解娘的心情,对她的唠叨也十分厌烦,总不等她把话说完,一句“我知道了”就打断了她。

17岁那年,我当兵到了湖南,总算不用再听娘的唠叨了。

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听着唠叨时嫌烦,没了唠叨反而想听唠叨。新兵连里,中午睡不着觉,我就给娘写信。诸如张三踢正步一顺腿啦,李四在紧急集合时忘了穿上衣就跑出去了,周末连队里只吃两顿饭啦……芝麻大点儿的事都写给娘听。

娘的信到了,“唠叨”也跟着寄了过来——

今年家里的麦子比往年多收了三五担,村东头老张家的娃子结婚了,村西头的李旦娃外出打工了……除了这些,娘说得最多的还是那些“要听领导的话,叫你干啥就干啥”“在部队上有出息了,将来能出人头地”之类的话。

当兵时间久了,有了自己的事,慢慢地我也就疏远了那份“唠叨”。

好久没给娘去信了,娘的心里如同长了草——

一天,正在训练场上的我,被通知到营区大门岗一趟,说是老家来人啦。大老远我就瞅见了警戒线外的父亲,灰头灰脸的,蹲在地上不停地搓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行李包搁在脚旁边。

家里有啥急事?爹咋连招呼也不打就突然来到部队?我心里猛地一揪。“家里啥都好。就是你娘不放心你,让我来瞧瞧。”看着生龙活虎的我,爹话里有话,让我摸不着头脑。

洗去脸上的灰尘,在连队的接待室里,爹问问这问问那。在确定我的思想上没啥包袱后,他才悠悠地说:“你这娃是咋回事?几个月都不给家里去个信。还以为你出啥事啦,害得你娘吃不香睡不着的……”

这一年,我是第五年兵,面临着走与留的选择。之前,我给娘说过,我想回家!而娘不同意,要我留下。

娘在信里反反复复地说,咱家祖祖辈辈都是翻土坷垃过活,好不容易把你送到部队上,就是想让你不再和爹娘一样“面向黄土背朝天”。见娘不松口,我就夸大其词地给娘诉苦,说自己身体不好,每天还要站岗执勤,跑五公里越野训练,等等。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我还把自己的处境说得一团糟呢!信发出后,我曾后悔不该说这些,可一转眼就忘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娘收到我的信后,又急又愁,连着给我写了几封挂号信,骂我“没出息,不能吃苦”。这不,家里的农活刚忙完,她就催着爹来部队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末了,爹从行李包中取出一个有些卷角的本子:“来时你娘交代,让你把这个好好看看。”我接过来,竟是我上初一时的作文本,第一篇就是我写的《我的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军人……有了这个理想,就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理想会变成现实的……”

我细心的娘呀,一个作业本您竟然保存了这么多年!原来,你声声句句的唠叨,是在呵护儿子的梦想呀!重读作文,再温初心,我不禁泪水涟涟。

有人说,儿是娘放出的风筝,娘对儿的思念犹如手中的线。风筝飞得越高,娘的思念就越长……

对于娘的唠叨,爹也多次说她:“说过来说过去就那几句话,你整天挂在嘴上,我听了都烦得慌!”

娘白了爹一眼:“我也想耳根子清净呢。要是别人家的娃,你叫我说我还不说嘞!”单为娘这唠叨,爹和她没少拌嘴。

后来,母亲慢慢地不再唠叨。

1998年夏,长江洪灾。我随部队奔赴抗洪一线。

那时候家里没装电话,同学安子有个摩托罗拉的中文BB机。我给他留了言:“我去抗洪了。请转告我爹娘!”不想,这留言竟让娘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

听爹说,那段日子,娘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眼都熬肿了。尤其是听说哪个地方有人被洪水冲走了,哪个地方又决堤了,她就慌着催父亲去打听我的消息。

父亲没法,就一天一趟到村小学找来当天的报纸。他指着报纸上的文章对娘说:“净瞎操心!这报上写的不是他们那地方,放心吧。”

娘把报纸叠得整整齐齐,搁在床头。电视上一没了新闻,她就反复翻着报纸,仿佛这样心里才踏实。爹说,娘有很多次都是拿着报纸睡着的。

我立功的喜报寄到家,娘的心才算搁进肚里。娘拿着那张二等功喜报,横看竖看,激动得一宿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把墙上那个挂了有些年头的镜框取下来,取出里面的照片,很认真地将喜报放了进去,挂在堂屋最醒目的位置。一有亲戚来家,她就指着镜框自豪地说:“看看,这是咱娃在部队上立的功。”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娘的唠叨声中,我逐渐为人夫,为人父。经营着自己的幸福小家,我才明白娘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遗憾的是,等我真正想坐下来,静静地聆听母亲的唠叨时,她却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001年的夏日,爹打来电话,说娘快不行了,问我能不能请假回去一趟。我也许久没听娘的唠叨了,放下工作,匆忙赶回老家。

伺奉在娘床头的那段日子,娘已是很虚弱了。有时,她会以极其微弱的声音说上一句:“我昨晚梦见你外爷赶着小驴车来接我来了……”我就随口说:“你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别再胡思乱想了。”

我能感觉到,娘很想再给我唠叨几句,但已没有了说话的力气。她只能用含泪的眼无神地看着我,嘴角轻轻蠕动着,但喉管里发不出一点儿声音。

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怀疑我的听觉也出了问题。娘分明在说话,可我却什么也听不到。娘一辈子坚强,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没有如此地伤感和脆弱。在她看来,“自己不能倒下,倒下了谁来照顾这个家?”这次,娘是真的倒下啦!

儿啊,在部队上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

儿啊,在娘的心里,你永远是我的好孩子。

儿啊,家里不用你担心!

……

母爱如灯,照我前行。娘走了,也带走了她的唠叨。

这些年,每当我在工作中陷入低谷或者出现头脑发热、盲目冒进的情况时,我就特别想听听娘的唠叨,是它让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娘呀,哪怕能再听到您的一句唠叨,儿子都会幸福地笑着入眠!

【作者简介】李现森(男),河南嵩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在部队服役26年,现为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从火热军营投身地方经济大潮,笔耕不止,编辑出版新闻作品集《雪落有声》《人大服务人民的洛阳实践》、长篇报告文学《前进,向前进》、散文集《我的乡村,我的根》等,其中有14篇新闻作品获河南人大新闻奖,第28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得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68139.html
上一篇好剧分享:《老婆这周要出墙》带给我们的思考
下一篇女海王?已婚已育同时交往18名男性,诈骗200多万元!有人为她卖了房…

为您推荐

李现森丨也说“木门庙”(散文)

李现森丨也说“木门庙”(散文)

也说“木门庙”文/李现森沿洛栾快速通道驶出嵩县县城,一路向西,在窑北坡社区崖口村一处叫蛤蟆崖的顶上,有一座被神话了的“庙”。说是庙,其实也就是几间新盖的砖瓦房子,有几座泥坯像而已。不过,过去这里曾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