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别人眼中的印度VS我们眼中的印度

别人眼中的印度VS我们眼中的印度

文章部分照片由环游世界旅行者【天娇】提供

厉害了,我的阿三哥!

悬浮术,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这个神秘而不遥远的国度,你肯定有许多想要知道的,我们似乎对这个国家有某种刻板印象,那么,驻外老司机是如何看待印度的呢?


一、在印度工作便是“艳福不浅”?

@天娇 印度


以我很多朋友为例,他们听说我在印度工作,一直狂呼“艳福不浅”。那种暗含的意味,好像我简直身处瑶池,是男人之极大幸福。


第一次看到印度的女人(机场地勤),还真有一点泄气。不仅因为很多mm肤色黝黑(不是种族歧视),而且大部分都没法和“美女”扯上关系。失望之余不禁自我安慰:毕竟是地勤人员,可以理解。


但当真正踏上机舱,看到传说中的“美女空姐”时,那心情简直是瞬间回到冰川时代——拔凉拔凉的。

▲这哪是什么空姐,简直是“空嫂”嘛!

“空嫂”也就罢了,她们身型如桶,穿着颇具民族特色的腰部无缝合的制服,漏出一大圈哆哆嗦嗦、晃晃荡荡的肥肉,行动中尽显“大嫂风范”。


我甚至拒绝了两位“大嫂”提供的免费早餐,在内心暗暗饮泣中昏睡过去。


后来在印度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明白:


那些在国内从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的印度美女们,即使是在印度,也只能同样从电视上或其他媒体上见到。

▲讲真,路上见不到这种款式的…

印度女人抛头露面的机会少,职业妇女的比例也不高。


在现实生活中,印度中南部的人肤色都是黝黑黝黑的。而且印度女性在结婚、生育后,腰身就像吹了气一样迅速膨胀,臃肿不堪,找不到一点美女的痕迹。


《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呜呼,我置身印度,身负“艳福深重”之名,而满目苍凉,无美可赏,个中甘苦,苍天可鉴。长此以往,情何以堪?


二、印度到处都是和尚?

@天娇 印度苦行僧


佛教发源于印度,很多国人因此认为印度肯定是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僧侣遍地,寺院丛生。来到印度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印度信仰佛教的人口比例只占到总人口的1%。而真正在印度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其实是印度教,信众超过总人口的80%。

@天娇 印度


即使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印度社会仍按“婆罗门、刹地利、吠舍和首陀罗”来对阶级进行严格区分,大家各得其所,社会秩序也得以有序维持。

种姓制度是世袭的,也就是说,出身决定命运。


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锦衣玉食天经地义;若不幸出身贫寒,那就很可能没有出路。据根教义,不同种族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食。



PS:


婆罗门即僧侣: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

吠舍即商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

首陀罗即农民: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触者”或“贱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等。

印度教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教徒从生到死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共同的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使印度教文化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同化力,也使它数千年来得以延续和发展。

▲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信仰!


三、英语说得那叫一个溜!


印度曾被英国殖民多年,就我接触的人来看,讲英语的人群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几乎个个都能熟练使用英语交流、写作。

从事商业活动和政府部门的人,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除此之外,会讲英语的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即便在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很多人的英语也不甚了了。


事实上,印度语言情况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地位和中国的普通话差不多但是在各个邦(相当于我们的省一级行政单位),又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方言


刚到这里时,大家都用蹩脚的英语试图和当地人打成一片,但很快大家发现,这里的人民大部分英语水平还比不上我们。

于是大家信心倍增,讲起英语来也不羞涩;一些悟性较高的同志甚至可以对着印度人一本正经地吆三喝四、高谈阔论,全无语法、时态、发音的顾忌,不求准确,只求双方明白对方的意思,竟也能口若悬河。


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其“气焰嚣张”之势,让不了解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是混迹印度多年的老司机。

@天娇 印度

只是大家担心,以当前的这种状态,应付工作问题不大,但将来离开印度,自己的混搭式英语究竟还能支撑多久?


四、一言不合就尬舞?


我们看印度的影视作品,总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情节:主人公开始心理活动的时候来一段插曲,或者抛开剧情,直接来一段歌伴舞。


在印度工作的这段时间,尽管时时留心,也很少发现平民百姓兴之所至就载歌载舞的现象,只在部分节日期间,可以发现部分群众狂欢。

印度有专门播放MV的电视台,播放的主要节目就是歌舞。除媒体之外,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现应该有的歌舞盛会。


生活是现实的,不可能大家都依靠唱歌跳舞过日子;生活是波澜不惊的,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需要歌舞这种相对热烈的形式。

印度处处歌舞升平,其实是在全世界面前的孔雀开屏,而美丽的“屏”后面光秃秃的屁股,才是真实的现状。


五、印度男人到底能娶几个老婆?

每次回国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印度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


来到印度后,我也专门找当地朋友请教这个问题,结果总是遭遇白眼。


慢慢知道,在印度,婚姻制度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也确实存在一夫多妻,但仅限于某些宗教的信仰者,例如伊斯兰教徒可以最多娶四个老婆,但这并非只在印度存在。印度人口80%以上还是“一夫一妻”的忠实实践者。


印度的婚姻风俗,和中国的“父母之命”有很多相似之处。男方“此处有帅哥”的广告一打,就会有“择机待嫁”的美女(美女父母)留意,从此双方老人展开联系,从信仰、种性、文化等方面一一对号,最后找到最中意的一个,颇有互相面试的意思。


在印度,结婚嫁妆由女方提供,嫁妆越多,女方婚后在男方家中地位越高;而那些家境不好的,则不得不看着女儿在婆家备受冷落也不敢吭声。

06年以前,印度一直实行自愿婚姻登记制度,此举导致印度童婚现象严重。1998年在印度中央邦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地有14%的女孩结婚年龄在10到14岁之间。


直到2006年,政府才颁布法令,新娘新郎必须经过申报年龄和登记,婚姻才有效。

▲有些女子生来身体不好,众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女子的父母会逼迫她们在嫁人之前,先与狗通婚。父母之命不可违,尽管心里再不情愿,也不得不遵照父母的吩咐。


但当地重婚、童婚等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男人可以靠重婚“创收”;另一方面,把幼小的女童嫁出去,提前“占下名额”,也可以节省一些礼钱。看来都是金钱惹的祸。

六、“圣雄”家族掌握印度政权?


甘地”,相信大家都如雷贯耳。那位被尊称为“印度国父”、“圣雄”的民族解放斗士。


于是就有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推论:印度的领导人中叫“甘地”的不少,他们一定就是甘地的后人。有我这种思路的中国人,绝不止一个。

但通过查阅资料并与印度朋友沟通,才知道此甘地非彼甘地,根本不是一回事。


印度国父甘地和此后活跃于政坛的“甘地”们,其实没有血缘关系。按照中国的说法,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却不是一家人;就像住在不同地区的王姓中国人。

@天娇 印度

“圣雄”甘地全名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说明在种姓制度中,他们家族的层级不高。他一生致力于“非暴力”运动,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印度人民获得独立。

@天娇 印度

甘地选择的继任者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可以说,尼赫鲁家族渊源颇深。贾瓦哈拉•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自幼受祖父和父亲影响参加独立运动,1942年她打破传统习惯与出身低下的费罗兹·甘地结婚,婚后改随夫姓,被称为甘地夫人。


这个叫做费罗兹·甘地的年轻人与圣雄没有任何关系。1967年,他那浸淫政坛多年的夫人当选为印度总理。至此,“甘地”这个名字开始与现代印度的发展真正对接,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有人说,费罗兹•甘地本人与圣雄甘地亦非亲非故,不过他与英迪拉的结合为本就显赫一时的家族增添了新的政治资本----让不少人误将甘地家族同圣雄甘地的后人等同起来。英迪拉被暗杀后,他们的儿子拉吉夫•甘地又出任了印度总理。

可以看出,当代印度政坛的“甘地”家族其实应该叫做“尼赫鲁”家族才更合理,不过在这个普遍敬重圣雄的国家,用“甘地家族”来称呼这个强大的政治家族,似乎也无伤大雅,只是不知道真正的“甘地”家族的后人是不是会有些许微词。


甘地,这个在印度响亮而伟大的名字,还能带领印度继续前行多远?

@天娇 印度

作者简介:山羊在我心,驻外老司机,驻外经历超过十年,现派驻工作于香港,看样子还要继续驻下去。


小编语

印度这个神秘的国度令人向往,因为全民信教带来的社会风气是世界各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出身决定等级”的社会阶层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也依旧长盛不衰,信仰的强大使这个民族被我们打上了“开挂”的标签。


驻外的你是否在印度呢?你又有什么关于印度的特别感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78550.html
上一篇中国最美的9条公路,有车没车,一生也要走一趟,你走了几条?
下一篇于月仙,在戈壁中降生,也在戈壁中香消玉损

为您推荐

23种北方农村常见的野菜

23种北方农村常见的野菜

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季节,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野菜种类也不一样。1,苜蓿芽:为豆科苜蓿属植物紫苜蓿的嫩叶芽,可凉拌、包饺子、包包子等食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