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珠峰归属成难题,中尼数次交涉未果,我国登顶放上五星红旗

珠峰归属成难题,中尼数次交涉未果,我国登顶放上五星红旗

提及“世界最高峰”,毫无疑问,很多人都会想到珠穆朗玛峰,因为其海拔高达8848.86米。

作为一座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多年以来一直备受全球的关注。

但是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同样也备受全球的关注。

珠穆朗玛峰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它的北坡和顶峰都位于中国境内,但是南坡,却位于尼泊尔。

为了争夺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中国和尼泊尔两个国家,自1955年中尼建交开始,就在进行着不间断的交涉。

珠峰的历史

珠穆朗玛峰的北坡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带,根据西藏佛经的说法,“朱母朗马”是珠穆朗玛的藏语音译,在藏民的心中,“朱母”代表“女神”,“朗马”又有“母亲”的意思。

对于世代守护着珠峰的藏民来说,珠穆朗玛峰就是他们的“母亲”,是他们的神山,自古以来,珠峰和藏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洪流当中,对于珠穆朗玛峰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1271年的元朝。

根据元朝留下的历史文献记载,当时元朝把珠穆朗玛峰称为“次仁玛”。

到了康熙年间,康帝皇帝让两名喇嘛远赴西藏,第一次明确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属于中国境内,并将其记载在一本名为《皇舆全览图》的书中。

而英国人正式标记珠峰,则是比中国晚了一百多年。

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名,是在1952年,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发文确定,虽然确定了珠穆朗玛峰的名字,但是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却不像给它决定名字那样容易。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珠峰的地理位置太过特殊,一半在中国,一半在尼泊尔,这就导致,中尼两国为了珠峰的归属权,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政治交流。

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尼泊尔人为其取名为“萨加玛塔”,翻译过来就是“天空之神”、“世界之巅”的意思。

中国人民认为,珠穆朗玛峰应该归属于中国;而尼泊尔人认为,萨加玛塔峰应该归属于尼泊尔。

珠峰的最终归属,一直是中尼两国建交之中关键而棘手的问题之一,中国和尼泊尔自1955年8月1日正式确立两国建交的关系后,这个问题便被摆上了台面。

中尼多次交涉

中尼建交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60年3月,尼泊尔的首相柯伊拉腊从尼泊尔远赴中国,当时友好接见柯伊拉腊的人正是周恩来周总理。

在中尼两国的第三次会谈上,柯伊拉腊和周总理第一次谈到了多年来一直争论不停的“珠峰归属权”问题。

对于此事,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表示:“萨加玛塔峰应该属于尼泊尔。”

但是对于柯伊拉腊的言论,周总理不卑不亢地表示:“珠峰在我们中国,它是有根据的,而且这份根据,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但是珠峰在你们尼泊尔,却是没有根据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尼泊尔人,大家都对珠峰拥有深刻的民族感情,所以无论是哪一方全部占据了珠峰,对于另一方来说,都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虽然周总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是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却不那么认为,面对固执的尼泊尔首相,毛主席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毛主席说:“如果把珠峰全部都给你们尼泊尔,那么我们情感上过不去;如果珠峰全部给我们中国,那么你们情感上也过不去,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大家‘一半一半’,你们一半,我们一半,珠峰南坡属于你们尼泊尔,珠峰北坡属于我们中国,至于顶峰,咱们也‘一半一半’。”

毛主席不光提出了“一半一半”的方案,还说道:“至于名字,我觉得珠穆朗玛不怎么好,萨加玛塔也不是很好,依我看,最好的名字,应该是‘中尼友谊峰’,你觉得怎么样?”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情商实在是高极了,三言两语之间,轻易化解了横亘在中尼两国中间的“千古难题”。

听完毛主席的建议,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表示同意:“既然如此,那么北坡是你们中国的领土,南坡是我们尼泊尔的领土,至于边界线,就定在顶峰。”

但是紧接着,柯伊拉腊又说:“你们的建议非常好,但是我需要一些时间,回国劝说我的尼泊尔人民。”

对此,周总理表示了非常大的赞同和理解,友好地送别柯伊拉腊返回尼泊尔。

原以为关于珠峰的归属地问题,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没想到首相柯伊拉腊却出尔反尔。

等他回到了尼泊尔之后,没有按照协议上的说法对外宣布有关珠峰的归属问题,而是刻意在尼泊尔的公开场合煽动“反华”情绪,并说“中国针对珠峰的归属地问题提出了许多的不合理建议”,一时之间,尼泊尔人民对中国的感情急转直下。

尼泊尔人民纷纷认为,中国有意要吞并整座珠穆朗玛峰,但是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周总理得知以后,迅速飞往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并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诚恳表示“中国和尼泊尔多年交好,中国从来没有对珠穆朗玛峰提出过领土要求,所有类似说法全是有心人的恶意煽动。我们中方已经同意了‘一半一半’的方案,珠峰北坡属于中国,山峰南坡属于尼泊尔。”

对于周总理的诚恳表态,有不少的尼泊尔人仍然不买账。

因为他们认为,尼泊尔人已经成功登上珠峰,但是中国人却没有,所以珠峰的归属权应该属于尼泊尔而非中国。

但是,尼泊尔人的“珠峰登顶论”其实不大准确,因为全球人类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是由英国军事登山家率领,队伍成员分为9位英国人、2位新西兰人和3位尼泊尔人。

简而言之,第一次登顶珠峰的探险队,并不是纯粹的尼泊尔登山队,所以尼泊尔这样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如果哪个国家登顶珠峰,珠峰就属于哪个国家,那么珠峰最应该属于的国家是英国才对。

值得一提的是,珠峰南北坡的攀登难度相差极大,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坡度较缓,而且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攀登难度相较于北坡要小了许多。

但是反观北坡,坡度陡峭险峻,常年覆盖积雪,气候反复无常,昼夜变化极大,是以这么多年以来,从未有一支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山顶。

根据珠峰的攀登记载可考,1921年-1947年的珠峰攀登活动,全部都是从中国西藏的北坡开始攀登,但是无一例外,没有一支登山队成功。

之后的登山队不再从西藏地区进入,主要是因为1950年之后,西藏出具明文规定,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随意从西藏进入珠穆朗玛峰,所以在那以后的登山队全部改从尼泊尔的南坡进入。

对于尼泊尔人的“叫嚣”,中国人民没有退后,反而从容不迫地“应战”。

若是中国人能够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成功登顶珠峰,那么尼泊尔必须同意“一半一半”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个说法,尼泊尔欣然同意,因为不光是他们,就是全球各国,也不会觉得中国能从北坡攀上珠峰山顶。

会当凌绝顶——中国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1958年,苏联向中国发起联合登山的邀请,经过两国代表人的一系列商讨之后,很快确定了登山的具体实施计划。

而苏联之所以会向中国发起邀请,并非是心血来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登山在苏联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活动,但是因为苏联的地理位置,导致他们可以攀登的高山不算太多,在这种先决条件下,苏联人将目光转向了拥有众多高海拔山峰的中国。

对于此事,当时的体委主任贺龙十分积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获得了周总理同意两国联合登山的首肯。

各种紧锣密鼓的布置后,两国决定了“三年攀登计划”:1958年对珠穆朗玛峰的北坡进行地势、气候和环境的侦察;1959年则是派出各种先锋登山队进行试登活动;1960正式发起珠峰登顶的活动。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1959年,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原本的攀登计划,好不容易一切解决,中方致电苏联,但是得到的却是苏联轻飘飘的一句问话:“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后来苏联明确表示:短时间之内,不打算实施两国先前商定好的计划。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显得又气又无奈,贺龙得知消息后,返回北京找到了当时的登山队负责人,郑重地询问他们:“如果苏联决定退出攀登计划,仅凭我们自己攀登,大家有把握吗?”

一阵沉默后,登山运动员史占春终于开口:“我们自己登山难度肯定是有的,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没有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装备。”

要知道,在攀登的过程上,每向上一米,都要面临着大量未知的危险,如果他们没有抵御危险的装备,就不能实行攀登计划。

按照先前和苏联商定好的计划,海拔8000米以上的装备由苏联提供,但是现在苏联要退出,那么也不能继续指望他们为中国提供装备。

所以,装备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贺龙深思熟虑,忽然灵光一现:“苏联不给咱们提供装备,咱们可以去买啊!”

他忙问史占春哪里的装备最好,得到史占春的答案后,贺龙立即表态:“咱们先列一个预算清单,然后我给上面打报告。”

面对眼前几位运动员热切的眼光,贺龙说道:“苏联不干,咱们干,咱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困难而放弃咱们准备了这么多年的攀登计划,中国人势要争一口气,咱们一定要成功攀上珠峰山顶,为国争光!”

一番铿锵有力的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深深根植于骨血中的勇气和毅力。

为了购买登山装备,刘少奇特别批了20万美金的资金,很快,第一批装备准备就绪,漂洋过海地运来中国。

为了攀登珠峰,一支汇聚了国家中坚力量的考察队诞生了,根据当时的统计,1960年的攀登珠峰活动的人员总计共有214人,而且他们的平均年龄仅有24岁,这是一支由年轻人组建而成的队伍。

这个时候,一个意外消息传到贺龙耳中,原来,另外一支来自印度陆军的登山队,正准备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得知这个消息后,中国登山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斗志,因为这一次的登山活动,不仅仅关乎着中国能否第一次完成北坡登顶的壮举,更关乎着两个国家无声的较量。

1960年3月25日,在珠峰山脚下,这一支踌躇满志的中国登山队,唱起激动人心的国歌,在史占春的宣布下,正式向珠峰发起了挑战。

史占春作为登山队的队长,制定了一系列的登山计划,他将登山计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是攀登到海拔6400米;第二部分则是攀登到海拔7600米的地方。

第三部分最为重要,当登山队员成功登上海拔8300的地方,如果条件成熟,将会一鼓作气地登上顶峰。

经过各种艰难险阻,中国登山队终于抵达了海拔第三部分。

但是天不遂人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止了队员们继续前进的脚步,在极度艰难寒冷的环境下,队员们几乎没有补给,每天只靠着几口炒面还有几块糖果度日。

好在队员们意志顽强,终于攀登上珠峰海拔8500米的高度。

这个时候,距离登顶,仅有300多米的距离了。

虽然他们完成了最后一个突击营地的建立,但是在暴风雪中,他们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许多登山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甚至有几个人员在半途中牺牲,贺龙见此状况,对剩下的队员说道:“不管咱们剩下最后剩下多少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登上顶峰!”

登山队将受伤的队员送去治疗,并且选出了一支“突击小队”,这支突击小队一共有9个人,他们在临行前用颤抖又坚定的声音宣誓:“就算一只脚受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只脚......”

最后的挑战开始了,他们先派出了四个人,从海拔8500米的地方缓慢向上挪动。

海拔越高,氧气越稀薄,漫天风雪中,没有人说话,他们都警惕着脚下的道路,一步挪着一步。

大约两个多小时以后,四个人终于抵达了“最后关卡”。

其实,史占春和王凤桐曾经抵达过“最后关卡”,但是面对着几乎垂直的4米高岩壁,他们没有进行攀登。

而这一次的突击小队,将要征服这几乎不可能跨越的4米多岩壁。

为了让队员成功登上去,突击小队之一的刘连满自愿充当“人梯”,他在极度寒冷的天气下,为了让他的队友成功翻越岩壁,在风雪中足足坚持了一个多小时。

看起来不起眼的4米,竟然耗费了他们三个多小时,但是此时此刻的突击小队,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

可是刘连满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已经无法继续跟着他们往上攀爬,所以只好将他安置在一处避风的地方。

这个时候,是前进,还是后退,深深萦绕着剩下三个人心中,他们看着彼此,都知道一路走来实在有太多不容易,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道下一次又是什么时候。

“往前冲吧!”每个人都在心里这么想。

饥饿和寒冷不能阻止他们的步伐,雪盲也不能令他们停下,终于,距离从营地出发的19个小时,这三位了不起的人,终于登上了珠峰的山顶,此时此刻,是值得永远被纪念的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

按照约定,他们取回了山顶上的九块岩石标本,并且将毛主席的半身塑像放在岩石上,最后插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

他们就是屈银华、王富洲、贡布,还有一直在等待着他们归来的刘连满。

中国登山队成功征服珠峰的消息,瞬间传遍大街小巷,没有一个人不为这一刻的成功而动容哭泣。

与此同时,中国登山队也得知了另外一个消息,与他们差不多同一时间行进的印度登山队,最终因为暴风雪的原因,不得不铩羽而归。

事后采访,登上珠峰三人组表示:“登顶的那一刻,心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想法,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力气了”、“哭不出来,也说不了话,但是很高兴”、“马上往下走,刘连满还等着咱们呢......”

据说,当时的刘连满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他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留下一封简短的告别遗书,好在上天眷顾,他不仅活下来了,还等到了正在下山的三个人。

下山之后,四个人紧急被送往最近医院,王富洲暴瘦五十斤,而屈银华被冻伤的脚后跟和十个脚趾全部做了切除手术。

虽然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一次的登顶成功,是史无前例的胜利。

1961年,中尼两个国家,正式签署了《中尼边界条约》,多年来一直困扰在两国之间的、关于珠穆朗玛峰何去何从的问题,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

而中国的登山队,也将借由插在珠峰北坡的五星红旗,昭告天下,珠峰北坡,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来源:

徐永清著. 珠峰简史[M]. 2017

裴默农著. 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M]. 2002

赵迎新主编. 国家记忆共和国难忘瞬间[M]. 201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38298.html
上一篇因和丈夫一个约定,她独守无人区20年,从“女神”熬成了乞丐
下一篇国务院同意优化法定节假日

为您推荐

地理冷知识——去扬州旅游

地理冷知识——去扬州旅游

虽然这“烟花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但也正是自3月起,江南一片生机盎然,亦是造访扬州的最佳时节。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剧照,展现了唐代扬州之繁盛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