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西安城南三大塬——少陵塬上的大冢和九井十八寨

西安城南三大塬——少陵塬上的大冢和九井十八寨

古城西安,南依秦岭,北邻渭水,川塬相接,八水环绕,自古为形胜之地。

巍巍秦岭,护佑着八百里秦川,七十二峪口,冲刷出渭河平原。由山地向北部平原延伸的过程中,形成的由黄土沉淀起来的高大浑厚的土台,边缘陡峭,顶部平坦,面积广阔,人们把这种地貌称之为“塬”。

西安城南有三大塬,自西向东分别是神禾塬、少陵塬、白鹿塬。


自古以来“塬”都和人们生活有着莫大关系,它既是长安城的山水屏障,又是百姓重要的生产生活之地。塬上是厚厚的黄土层,土壤肥沃,盛产粮食,而开阔平坦,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王侯将相所认为的风水宝地;塬之间的谷地称之为川,从秦岭流出的一条条河流在川中流淌,形成一处处稻肥鱼美,景色怡人的世外桃源。


少陵塬的位置和名称

从曲江池向南,沿着雁翔路走,地势缓缓抬升,行至三兆村附近,在你的左手方向有一座高大如小山的土丘,这就是汉宣帝杜陵。再沿着雁引路向南,一路都是上坡路,行至塬上,在终南大道与雁引路的十字,一座不太高的冢疙瘩,这就是汉宣帝许皇后的少陵。而你脚下的这一块南北长约20多公里,东西宽约6-12公里的黄土台塬,就是少陵塬。



杜陵 俯瞰

少陵塬南起秦岭北麓的大峪附近,向西北延伸到西安城南的韦曲以北以及曲江池一带。向东隔浐河川道与白鹿原相对,向西隔樊川与神禾塬相望。东西两侧土崖高起,陡峭,高除河谷有七、八十米,而北部呈阶梯状,塬的边缘随着岁月流逝和人工的改造,已不太明显。整个少陵塬面积约163平方公里。塬面海拔470—600米。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段,少陵塬又有不同的名称。

秦汉时期,少陵塬被称作鸿固塬;汉宣帝刘询死后葬于塬上,并把这里的杜县改为杜陵邑,所以也叫杜陵塬;汉宣帝的许皇后死后也葬于塬上,因杜陵高大,人称叫大冢,许后陵小,人称小陵,古时“少小”通用,隋唐以后人们把这个塬称作少陵塬;又传说,曾经有11只凤凰翔集于北部,寓意吉祥,因而也被称为凤栖原;又因汉宣帝曾于塬上此建乐游苑,因而又有了乐游塬的叫法。




现在,少陵塬一般指从引镇街办的留村到大兆街办东曹村这一片广阔而的土地,而把韦曲清凉山到三爻的这一片叫做凤栖塬。故今地铁2号线有凤栖塬站。而把曲江池以北、青龙寺附近的黄土高台叫做乐游塬。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乐游原》。

少陵塬大冢和陵墓

少陵塬南望秦岭,北腑古都,东有浐河悠悠北流,西有潏河缓缓西去,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地势高爽,视野开阔,是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族墓葬选址的风水宝地。

少陵塬上有三个大冢,最大的是杜陵汉宣帝冢,第二个是杜陵王皇后冢,第三个就是汉宣帝许皇后冢。

汉宣帝陵


汉宣帝杜陵位于少陵塬的北部,整个陵园占地120多亩,封土堆为覆斗形,周长大约650米,高30余米,相当于十层里高,看起来威武雄壮。

西汉皇帝大多将陵墓建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塬上,而汉宣帝为什么将自己万年吉穰之地要选择在西安城南呢?这可能和他传奇的身世和人生遭遇有关。

汉宣帝名叫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爷爷是太子刘据,父亲是皇孙刘进,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然而命运不济,他刚出生数月,因巫蛊之祸,祖父、父亲,祖母、母亲等全族都被诛杀,唯独襁褓中的他已逃过一劫,被京城廷尉监 邴吉 照顾,在监狱中度过童年,后来将他送到了少陵塬上东曹村的祖母老家抚养。

少年的刘病已就生活于京城南郊的杜塬一带,虽然远离皇宫,但是他生活自由自在,他喜欢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在这里,他还得到了人生第一次真挚的爱情,与十四岁的平民女子许平君相识相知,这也就是后来的许皇后。



也可能是因祸得福吧,后来,十八岁的刘病已做了皇帝,成为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当时霍光权倾朝野,想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但是汉宣帝一直深爱着许平君,便发了一道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如今我十分的想念它,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群臣揣摩上意,于是请立许平君为皇后。最终,许平君在丈夫的坚持下成为了皇后。这就是 成语“”故剑情深“”的来历。

然而好景不长,霍光派人毒害死了许皇后,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因而又诞生一个成语“南园遗爱”。今天在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以东,许皇后陵冢依然可以清楚看到,三层土台状,虽然陵冢不是很高大,只有22米,但这里是少陵塬的最高处,远眺南山,北俯秦川,在这里,她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的夫君。

许皇后陵


公元前49年冬月,年仅43岁的汉宣帝病逝于长安未央宫,葬于杜塬。这块他热爱的土地,有他少年的欢乐豪情,也有他最纯真的爱情,也是他百年之地。贫贱不相离,生死亦相知。做人如此,亦是足矣。


王皇后陵位于汉宣帝陵以东,相距约500米,王皇后是汉宣帝第三位皇后,也是一个成为人生大赢家的女人。

王皇后的父亲叫王奉光,是汉宣帝少年时一起游玩的好朋友,王奉光因为女儿五次订婚而未婚夫都在成婚前病死,有人谣传说她"命中尅夫",这让他非常忧虑。也许是开玩笑,刘病已说日后如果富贵了,一定不忘朋友的女儿。后来刘病已当了皇帝,看在王奉光份上兑现了承诺,选王氏入宫做了婕妤。王氏秉性善良,不善于争宠,尽管入宫多年,一直没有子嗣。

许皇后死后,霍皇后又自杀,两任皇后均离世,而太子刘奭(许平君所生)年幼,汉宣帝想决心为儿子找一养母,于是王氏被册封为皇后。刘奭(汉元帝)即位后也不忘养育之恩,封王皇后为皇太后,王氏七十余岁而终,葬在汉宣帝陵寝东侧。


杜陵 王皇后陵


有学者戏说,少陵塬就是个大坟场。自汉唐以来,一些达官贵人为庇佑子孙,家族兴旺,视其为吉祥之地,多将墓地选择于少陵塬上。

那么少陵塬上有多少坟冢,这个谁也无法说清楚。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部门普查时,塬上带有封土的墓葬还有184座,然而,时至今日,能看见有冢有封土的不及原来的二十分之一,存在封土而没有被盗掘的几乎没有。

据考,少陵塬上有名的名人墓还有:邴吉墓,中山哀王刘竞墓,张安世家族墓,韦应物家族墓,韩休家族墓,长孙家族墓、杜牧墓、李淳风墓、唐玄奘舍利塔、唐武惠妃、弓仁伦墓、萧嵩墓、赵芬墓、皇甫玄墓、井勿幕墓、杨虎城将军墓、朱子桥墓、张季鸾墓等。


少陵塬上的九井十八寨

北京有“十三陵”,然而在少陵塬上,也有个"小十三陵"。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镇守西安。其后二百多年间,共有13位藩王,1位世子,16位王妃,38位郡王去世,他们死后下葬的共68座墓冢散落在少陵塬和凤栖塬上。

整个明秦藩王家族墓地北依杜陵,南依少陵,除第五代、第六代两位秦王外,其他的11位秦王墓都分布于第一代秦藩王朱樉墓周边。明秦藩王墓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藩王出生后两岁开始,就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因为王爷还活着,为了避讳叫陵墓,就根据它的形状称为“井”,王爷死后安葬才封住“井”口。当时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所谓“井”就是指一处藩王家室陵墓,今仍保留相关地名和格局,即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等九井,而护陵的军营也逐渐形成许多村寨,即东伍村、南伍村、东兆余村、西兆余村、高望堆村、南里王、北里王、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十八寨。


大府井明秦王墓


驻扎在此的官兵,世世代代守陵,携带家眷与当地老百姓通婚,由于曾一度免除王粮国税,因此他们生活充裕,村落也逐步扩大,于是就有了“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说法。

明赵崡在《游城南》中有记:“少陵(宣帝许后陵)在司马村东,其西皆秦王葬地,松柏森蔚,华表、翁仲,数十里相望焉”,可见当时的情景。

现在,明秦藩王墓存在封土堆或石雕的只有六座,如下:

第一代秦王朱樉墓是明藩王墓中占地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墓冢在大府井村东北,坐北向南,现封土高约20米,周长187米。墓前神道两旁有华表、石虎、石羊、石麒麟、石马、石人等大型石雕18件,均系明初雕刻,造型、刻工精美,是明代石刻艺术的精品。


秦王朱樉墓



第二代秦隐王墓位于东伍村北,杜陵文管所大院内,有三座墓冢,“品”字形分布,陵前有石马、石人、石麒麟等石像生。

明秦隐王墓神道


第五代秦康王墓位于在康王井村东。封土无存,目前,墓前仅余石狮、文官石像、武官石像、石马等。

明秦康王墓石碑


第六代秦惠王墓在庞留井村东,墓冢石雕保存基本完好,神道两侧有:华表、石虎、石羊、石麒麟、石马、文官、武官等。

明秦惠王墓封土堆


第七代秦简墓在简王井村北,墓冢在西安市精神病院内,神道两侧有石麒麟、石马、文官、武官、石虎、华表等;

明秦简墓前石雕


第十代秦宣王墓在三府井村东,三府井村已完全拆除,墓冢残缺,现存封土堆神道两旁,有:华表、石虎、石羊、牵马石人、文官等

明秦宣王墓石雕


除此以外,第三代秦王,第四代秦王、第八代秦王、第九代秦王、第十一代秦王、第十二代秦王、第十三代秦王的墓冢封土堆和墓冢前的石像生随着岁月流逝,已然消失在了田地荒野中


少陵塬上的村子和故事

少陵塬上,一条雁引公路贯通南北,沿路分散有二十多个村子,其中不乏一些有千年历史的古村。

在少陵塬最南端坐落着一个大村子,庞留村,据说该村始建于公元前,原名庞刘村。最初因庞、刘二姓在此居住而得名,后成、许、王、骆四姓由山西迁入。传说汉宣帝曾在碾盘上睡眠,村名改为盘龙村。后庞、刘二姓相继迁出,为纪念庞、刘二姓建村之功,村名又改为庞留村。

村西有一冢,当地人叫庞留冢,多少年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人的?直到有一天公安部们破获一起盗墓案件,人们才得知这座大冢竟然是唐朝贞顺皇后,也就是唐玄宗的武惠妃墓。

唐武惠妃墓


盗墓者花50万找人埋炸药打盗洞,带着相机六进六出,将墓中文物洗劫一空。还把重达27吨的石棺拆分成31块运走,倒卖到美国,卖出了100万美金的天价。2007年,此案告破,盗墓者首领被依法判处死缓,后来石棺被警方追回,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石棺

少陵塬上以前还有个留村乡,现在已经并入引镇。原乡政府所在地就在留村。据《长安县地名志》记:十六国时期,长安地区有近百万人作为流民迁往襄樊和川北,只有少数人留居原村。迁走后留下来的村落被称为留村。现在,分为南留村和北留村。

当时又有一百万多移民迁入长安,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戎狄人,新迁来的村落被称为戎村,因而少陵塬上有东戎店村和西戎店村。现在东戎店村和查家寨村组成光辉村,西戎店村和西凹组成光明村。

汉宣帝许皇后墓西边有一个村子叫司马村,该村始建于汉宣帝时代。据《汉书》载,汉宣帝封许广汉之弟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入朝辅政,后汉元帝刘奭即位后,又封许延寿中子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驻军于此。这也就是司马村村名的起始。

司马村村西有唐代诗人杜牧家族墓。据文献记载,杜如晦、杜佑、杜牧等均葬于司马村祖茔。据调查,20世纪30年代尚存杜如晦墓封土,居杜牧墓东侧。50年代仍存有杜牧墓,其余封土早年已被平毁。


从司马村向西,沿着终南大道,行至少陵塬西头,有一个章曲村。章曲是城南五曲之一,晚唐时有“城南章曲,韦杜莫比”,又有“五曲之中,章曲为最”之说。唐代宗时宦官权臣鱼朝恩在此建庄园,有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间,按华清宫模式所建,有一大片水曲。鱼朝恩专横弄权被斩之后,章敬皇后在此处建章敬寺,人们以此寺名首字因而称此地为章曲。

章曲村北就是康王井村,康王井村为少陵原“九井十八寨”之一。因村中旁有明秦藩王康王朱志潔墓,当时陵墓有两军营把守,分别在陵墓东西,带眷屯田,后来形成村落,故名康王井,有东西两个村。

少陵塬上有大兆街道,街道驻地就在大兆村,当地人念大(dai)兆。

此地因汉宣帝许皇后陵得名,古时将墓区称“兆域”,此块最大,故名大兆,兆字同时还有祥兆之意。唐代,朝廷在大兆村修建国寺“兴福寺”,清代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修兴福寺。上千年间,兴福寺香火极盛,可与城内大雁塔媲美。明代地方政府曾在大兆村设“大兆铺司”;清代雍正年间设“大兆镇”,清末又设“大兆社”“大兆仓”;民国时期,少陵乡政府仍驻大兆村,1938年,为避日机轰炸,长安县国民政府由西安城内的东县门迁至大兆村“大兴福寺”内,直到1949年才迁到韦曲。

少陵塬向北延伸中,呈台阶状,从老雁引路下坡,今有三益村,由大鲍陂、小鲍陂、五府井三个自然村组成,呈品字形分布。清末称鲍陂镇,商贸发达。陕西巡抚刘蓉曾在鲍陂筑垒抵抗从子午峪和大峪口出来的太平天国部队,被太平军杀的狼狈逃窜。村中于家大院是不可多见的精品关中民居,现在大院犹存。


据传,西周初期,周武王弟鲍伯的封邑就在鲍陂村,古称鲍国,其遗存至今在民间流传。村西有道土岭,文王吐儿肉的地方,故此地又叫做兔儿岭。另有传说鲍陂古时是一个大湖,村名因鲍鱼而生,唐贞观年间,湖内有鲍鱼精出现,为害四方,朝廷派大将敬德为民除害。


鲍坡老雁引路


上了鲍坡村南的大坡,在东北方向少陵塬的东端塬头,有一个村子叫张侯坟,村民都姓张,据传是清代靖逆将军张勇的后代,为便于每年祭祀,后遂居于此。张勇,清初名将,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表现出色表现, 被封靖逆侯。张勇墓于该村中,今残存坟冢,石碑、以及石刻等。

张勇墓神道和石雕



张坟侯村南为郭庄村,据传是为当年修建张侯坟时,从渭河以北而来的郭姓石匠,在坟修成后,遂居于此处,逐渐形成现在的村落。村东麦田中有一塌塌冢,也叫簸箕冢,据考是汉宣帝丞相丙吉墓。

丙吉墓



在少陵塬北部就是凤栖塬,以前有杜陵乡,乡政府的所在地是东兆余村。东边南伍村,大府井,简王井,枣园人们都叫“东四队”;南边依次是西北,新寨子,旧寨子,新和、栲栳村和四府井、韩家湾(村南的周家窑后来并入韩家湾);西南在少陵原畔的是朱坡村;西边是羊村,蕉村,高望堆(高望堆东北的仕子井后来并入高望堆);北边是三府井。



现在这里是西安航天开发区的热土,沧海桑田,千年古村已经为高楼大厦所代替,只剩下大府井、简王井、南伍村、新和四个村了,其余都已经拆迁了。

大府井位于因朱樉为第一代秦藩王,被称为“大府”,为他生前修建的陵墓称“井”,故名大府井,村庄因坐落墓旁而得村名,是杜陵原上“九井十八寨”中的第一井。



大府井的北边就是简王井,因村北有第七位秦简王朱诚泳的陵墓而得村名。大府井的南边是南伍村,据史料记载,该村建于明代。传说是当时守护大府井陵墓的军队,后成为村。原村人多姓“第伍”,因明代弃复姓,只好改姓为伍。故村名延续为南伍村。

新和村位于少陵原南区,据史料记载,村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距今已近700年,以郝姓最早择居此地,故得名郝村。1950年,以长安方言“郝”近似“和”而改名新和村。



少陵塬上,可以说的很多,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巷,无不附有先民先贤以及先王的灵魂,蕴含着他们的精、气、神。 南望秦岭,层峦叠翠;北眺渭河,滔滔东去,俱往矣。 走过这块形迹景胜繁星璀璨的土地,走过这块具有灵性且孕育过无数先贤和文明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雄浑壮阔博大深厚,还有历史的感叹和无尽的的遐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97102.html
上一篇江西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可惜只看到九个
下一篇养孩子别总想着去旅游见世面,试试这50个低成本方法!

为您推荐

隐藏在西安乡下钻石????级免费公园

隐藏在西安乡下钻石????级免费公园

在我的家乡有一片游客鲜知的公园,站在公园里可以远眺秦岭青山俊秀,蓝天白云掩映之下的运动公园草青水绿,静怡的湖面倒映着苍翠欲滴的翠柳。
西安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西安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因其制作过程中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字是一个合字,有时会被写为BiángBiáng面
西安踏青,哪些地方人少景美!

西安踏青,哪些地方人少景美!

涝峪口下面,抬头即可见山见水,静静地坐着就足够美好了。这个露营地最适合装备党 因为就是一片大草坪,没有太多游乐设施,装备多的话,烤肉火锅简直太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