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就在福清!来一场圆梦之旅

就在福清!来一场圆梦之旅

文旅与科技网络《作者:林秀钦 图/文》8月20日讯,伴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和着“最福清”建设的节拍,《你未必知道的最福清》专栏,和大家见面了。有着“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的福清,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这些,是福清的“城市记忆”,是立足之“根”,是乡土之“魂”,是时代飞速发展中的赓续之“脉”,发掘福清历史文化和名人名胜资源,传承福清历史文化、讲好福清历史故事,是“最福清”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让海内外福清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你未必知道的最福清》专栏将围绕“探秘福清”“智慧福清”“文脉福清” 等3个方面,带领读者共同认识福清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开拓意识、智慧创造,对国家、对世界作出的突出贡献,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福清精神,眺望古往今来勤奋、开拓、智慧的福清人民形象,让福清的地域文化遗产“活”起来,进一步提升福清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天,专栏推出“探秘福清”之《中华梦乡石竹山》。


国家4A级风景区


被美称为“中华梦乡”的石竹山位于我市西郊,紧邻闹市,现为石竹街道辖区。此处"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年均气温在19.7 左右,空气清新、四季如春。

遥望石竹,山体似等腰三角形,或如巍峨金字塔,造型奇特,且宏伟壮丽。上得山来,则面目一新。仰望,山腰危崖峭壁上悬着翘角重檐。那结构精巧的寺院,殿堂形制随山体形势,凹凸有致,上下得体,险峻不失稳固,奇巧兼具壮观;恍若天宫仙苑,宛如空中楼阁;似天街却绿荫掩映,像琼台竟飘浮云端;架构曲折,布局紧凑,错落相依,虚实相生;即便小巧玲珑,也蔚为奇观。旁侧断崖临空,峭壁如削,寺后群峰嵯峨,巨石嶙峋,四周碧树葱茏,秀竹耸立,簇拥着橙瓦红墙,显得格外典雅清幽。无论乘坐缆车还是徒步登山,都让人感叹:鬼斧神工,在这里是天人合一。俯瞰,石竹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畔林木扶苏,湖中鲤鱼岛树繁叶茂,青翠欲滴,绿丛中白鹭翻飞,平添佳趣。若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则更感山水醉人。

石竹山岩壑奇绝,具体说来,有一线天,二宝塔,三峻岩(普陀岩、虎迹岩、石竹岩),四清泉(濯缨泉、仙泉、无尽泉、洗耳泉),五仙址(仙桥、仙井、仙床、仙棋盘、仙坪),六幽洞(日月洞、通天洞、青龙洞、牛胶洞、紫云洞、桃源洞),七奇峰(天子峰、玉女峰、状元峰、探花峰、象王峰、紫帽峰、狮子峰),十二怪石(鸳鸯石、纱帽石、出米石、龟蛇石、斗石、鹤影石、双鲤石、伏虎石、宝所石、仙桃石、醉石、蟠桃石)等108个胜景(一说为128景)。

石竹山为福建道教名山。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改为石竹寺,以道教文化为主,兼容释儒文化,由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文昌阁、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组成。另有三清殿等建筑群分布山上。

石竹山自然、人文景观自古以来受文人学子所喜爱,山上至今保留宋醇化以来的摩崖题刻数十处,宋代朱熹,明代叶向高、王世 、谢肇浙,清末陈宝琛等人均为石竹山留下珍贵的题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石竹山还留下游记文字。福建省原省委书记项南也在山上题词:石竹名山,白日做梦。

石竹山在获评省级风景区后,于2003年11月,国家旅游局考评组到石竹山考察,评石竹山为国家4A级风景区。


“中华梦乡”


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有许多奇绝之处,主要有一梦(祈梦)、一签(抽签)、一春(接春)、一愿(许愿),其中祈梦和接春活动参与者更多,更受关注。

先说石竹山的梦文化。

相传汉代福州太守何任侠的九个儿子在福州于山修行炼丹,后得道于仙游九鲤湖,来石竹山显灵,托梦给世人,为世人消灾赐福,故省内民间有"春祈石竹梦,冬求九鲤签"的谚语。

至明代,徐霞客来到石竹山写下游记称,“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可知当年石竹山就以祈梦闻名。石竹山祈梦习俗至今方兴未艾。有人甚至粗略估算每年上石竹山祈梦者达30万人以上。此言未加核实,但一年到头日日到九仙阁祈梦的信众络绎不绝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外邑外埠专程前来石竹山求梦者大有人在。

石竹山祈梦何以闻名远近?且看有关传说。

明内阁首辅叶向高晚年曾对人说:“石竹何氏所栖,岩壑奇绝,祈灵如响。先少师公(即叶向高之父)为诸生,得梦甚验。余为孝廉往祈,仙告以腰系白玉带。余以为妄,而其后果然。”他功成名就后重游山中时,在“牛蹄洞”(有人称“留题洞”)之中题诗:“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侣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榕门斜接河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叶向高在石竹山祈梦的传说有好多种版本,但上述却来自本人的现身说法,白纸黑字,甚而可说是“石板条錾字”,最为确凿。这里至少说明,叶向高的父亲在石竹山“得梦甚验”,而叶向高本身亲自“往祈”,得“仙告”后,起先“以为妄,而其后果然”。石竹山祈梦,“祈灵如响”,此话绝非虚言,而是当年当朝相国作为过来人的切身体验!

传说明另一内阁首辅、莆田人周如盘出仕前也上石竹山求功名梦,梦见仙人对他说:“要想功名能成就,除非日晒脚底皮!”周如盘不解其意,因失望唉声叹气。一天晌午,周如盘为母送饭到田头,见母亲双膝跪在田里,头朝下,双脚朝上,正在耘草。他也立即脱下鞋袜,学着母亲的动作跪下田间耘草,脚底皮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他回家对母亲说:“今天下田耘草,我理解了仙君的梦。仙君点拨我要进京应试,此科功名有望。”不久,周如盘进京应试,考中进士,官授翰林编修,后升吏部尚书,继而再升东阁大学士。皇上熹宗见他才华横溢,诗文出众,要他教太子读书,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学士;又入阁为首辅。后皇上驾崩,皇太子登基为帝,封周如盘为国师。周如盘为感谢石竹山仙君的赐梦大恩,告假上山拜谢,并捐资重修石竹寺。

清朝乾隆七年,福清硋灶村秀才陈善上石竹山求梦,梦见仙人说:“海底捞针求功名。”海底捞针,所求一场空?陈善大失所望。那天夫人郭氏正缝补衣衫,见陈善唉声叹气,便停下针线问夫君原因,陈善把事情告诉夫人。郭氏耐心劝陈善不要灰心丧气,要充满信心。说话间,郭氏的衣针忽然不见。陈善忙帮妻子找针。偶然间见门联上“福如东海常流水”的“海”字中插着一支针。陈善拔出衣针,笑对夫人说:“‘海‘中寻得针,是仙君提示,我此科功名有望。”后来,陈善中了进士,官授邵武学正,因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升为纠察部堂(相当现在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为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纠正许多冤假错案,被百姓誉为“陈青天”。

说说当代的吧。印尼侨领蔡云辉,4岁去印尼,10岁丧父,受尽磨难。1949年与叔父合办“三九”烟厂,7年后销路日蹙。得表兄方明梧指点,蔡云辉1958年赴石竹山祈梦,梦见老家后山大白天火烧山,不见明火只见烟,满山浓烟弥漫。看来仙君提示他生产香烟会越来越旺。蔡云辉于是租用原盐仓做厂房,并以“盐仓”为品牌生产丁香烟。最初全厂员工仅50人,全是手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销路和利润相当有限。1970年后,蔡云辉想发展丁香烟机械化生产,向印尼政府部门上呈申请报告却未得回复。他在与表兄的商议中有了新的认识,机械化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政府哪能明令禁止?政府有所顾忌,该是机械化排斥劳动力,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问题。若是引进先进的卷烟机和相关自动化电子设备,同时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提高了生产力还要再增聘工人,政府则肯定支持。于是蔡云辉让“盐仓”烟厂迅速走向机械化发展。至1989年,工厂占地面积拓展到302公顷,有9个单位厂群,员工达48000人,年产丁香烟410亿支,占领印尼丁香烟市场的40%多份额,上缴税金占印尼国家财政收入的3%。企业终成印尼香烟王国,蔡云辉获誉“烟王”。1981年,蔡云辉献资200万元人民币,委托表兄方明梧在石竹山修建仙君楼、观音殿、土地厅,还建造石竹山进山门,并铺设宽2米的石阶1436 级直抵仙君楼。还把石竹山九仙香火接回印尼,在工厂内建家庙,供奉九仙君。而且,蔡云辉带动儿辈对家乡经济建设和教育卫生事业的贡献不遗余力,助力建设福清华侨罐头厂和福清医院3座大楼和华侨影剧院,捐助福清侨中,创办康辉中学,助建闽江调水工程和一都溪引水工程等,还在石竹山建设三清殿。

在福清,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石竹山梦文化确实源远流长。诚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石竹山道院会长谢荣增在《石竹山新志》序言中所言:“石竹山梦文化传承了将近两千年,穿越了千年风雨,虽然一路坎坷,却总能婉转前行。特别喜逢改革开放之机缘,各方辐辏,信众乐施,凿石运丸,大展新颜……”


2003年11月,国家旅游局考评组到石竹山考察,叹为观止,评石竹山为以梦文化为特色的国家4A级风景区。2004年1月,石竹山被誉为“中华梦乡”。2009年6月,石竹山祈梦习俗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此,“中华梦乡”成为福清旅游的国家级金质名片,石竹山也因此肩负起神圣的文化使命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底蕴,整合梦文化资源,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七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活动;其中第二至七届石竹山梦文化节均获得国台办批复,并被列为对台重点交流项目。梦文化节历经十多年来的磨砺,其内涵不断被挖掘、深化,不断展示出福建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魅力。从国家层面说,梦文化节持续发挥海峡两岸道教界同根同源、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广泛凝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和力量,同时加强了两岸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交流,成为两岸跨越时空的圆梦之旅,成为两岸民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从福清角度看,梦文化节同时热情推介了美丽富饶的福清,展示并传播石竹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还弘扬石竹山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申报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接春纳福


再说接春活动。如果说,祈梦是祈求美梦的行为,那么,接春则是期望美梦延续的活动。

但是,石竹山久盛不衰的接春活动有着特殊缘由。


本来,接春民俗活动源自朝廷官府,发展于民间。当今,接春民俗活动延续下来的地方不多,在道院里几乎没有。那么,福清及周边县的民众为什么会聚集在石竹山举行接春活动,而且经年累月弥久不衰呢?

这与北宋一位神童、后官至司农卿的福清海口人蔡伯俙大有关系。这人3岁时,邻居举人为老丈人六十大寿写了晦涩难懂的长篇祝寿词,蔡伯俙听举人诵读三个早上,居然先于举人本身一字不漏背下来;4岁时,由父亲千里迢迢背着赶到京城参加童子试,却于京城城门外听到看门官即兴脱口感叹“子骑父作马”,蔡伯俙竟然即兴随口应和:“父望子成龙”;在宋真宗亲临童子试现场时,蔡伯俙能当殿背诵“御制诗”。于是真宗龙颜大悦,赐蔡伯俙“进士出身”(是历史上年纪最小的进士),当殿赋诗夸奖,还召为“东宫太子伴读”,陪后来的仁宗(赵祯)读书。仁宗登基九年后,蔡伯俙十八岁,任“司农卿”,管农业、财政等。任上父病逝,蔡伯俙回家守孝期间,发现福清县衙未组织群众举行接春活动,这样地方官衙起不到催农作用,乡下误了农时的事时有发生。知县说,福清民众重做年、轻接春,曾举行过几次接春活动,参加的民众寥寥无几,所以后来就不办这活动了。当年福清百姓缺衣少吃,哪有心绪理会接春?蔡伯俙知情,但做好接春事务确保农民春耕不误农时是他的本职工作,何况福清是自己家乡?做不好福清接春工作,简直是“不能治家,焉能治国?”于是为此冥思苦想,想起福清及周边县里民众非常信仰石竹山仙君,如果接春活动由石竹山灵宝道观主持举行,并有礼品馈赠,必定会吸引很多民众参与,从而有效提醒百姓过年不忘农时,及时春播。

于是,蔡伯俙亲自上石竹山,与道长就这事达成共识。道长同意由道观主持接春活动,举行接春道场,并馈赠参与民众每户白米一升。蔡伯俙建议把一升白米装成“斗灯”,宣传接春的意义。斗是古代粮食的量器,一斗为十升。斗灯用的斗自然小,只有量器五分之一大,但比量器好看,上红漆,描花纹,四面写字拼成“福禄寿喜”。米装斗内,四周插榕枝竹枝,米上面插一把尺子、一把剪刀,放一面镜子、一把木梳、一把厘戥(银秤),插红烛一对。立春时辰到,点燃红烛,故称“斗灯”。斗灯排在仙君楼九仙君神龛左右,举行接春道场后,每户年长者捧着斗灯回家,寄意春到人家,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年进斗金。

北宋景祐二年(1035)立春日,在蔡伯俙操持下,石竹山灵宝道观首次举行接春道场,有数百成千群众参加。此后参与者年年增加,连邻县都有群众参与其盛。数以千计的信徒来到山上,手擎香烛,对仙君顶礼膜拜。一时,香烟弥漫,烛光辉煌;登山道上人山人海,成弯弯曲曲的火龙,特别壮观。大家诚心诚意接回春神,开启一年耕作的好运。于是有了“春到石竹山,秋去龙门坎”的民谚。后来,接春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除了接春道场,还有追春、拜太岁等活动。自此,石竹山接春在蔡伯俙力促下,格外盛行,久而久之,成为地方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不断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步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石竹山接春这一地方民俗活动越办越红火。接春活动的主旨也从最初单一的把握农时增加收入,演变为包括“诸事顺遂”“阖府平安”在内的广义的“接春纳福”。由于有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全力扶持,石竹山一年一度的迎春接福活动总是盛况惊人,有的持续进行月余时间,香客数以万计,日日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尤其是每年立春这天,普天同庆,石竹山接春仪式比城乡欢度新春佳节还要隆重。福清当天有数以千计的信众参加接春仪式,其中还有不少是来自福州、长乐、闽侯、永泰、平潭等地区的群众。隆重举行接春仪式后,有的还组织规模庞大的游街活动。届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接春庆祝的具体节目往往注入时代元素,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引来参与香客喝彩连连,赞声不断。可以想见,如今老百姓天天过着好日子,祈梦已是心想事成,更盼望借接春活动让美梦延续、美梦成真,让自己家发家致富的念想,让大中国和平盛世再攀新高的愿景,让中国梦,永远赓续!

此外,石竹山道教文化中抽签、许愿等活动,也随百姓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诉求的增多而更趋活跃,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可以说,石竹山的道教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的太平盛世中,走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繁荣!

还可以说,石竹山,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论看山水,还是看以梦文化、接春活动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石竹山都是美梦成真的地方!


编辑丨林秀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2558.html
上一篇落日余晖下,来番禺赴一场美丽的邂逅吧!
下一篇平壤和平壤之外像是两个世界,朝鲜的乡村让中国游客感觉很熟悉

为您推荐

福州网友分享的配方,好吃哭了。

福州网友分享的配方,好吃哭了。

据说这一款是糯唧唧的王者,主要是由糯米制作成!外面是糯唧唧的,里面包着满满的豆沙,吃起来很有颗粒感!根据福州网友分享的配方,我进行了一比一的复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