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与我国仅隔一条河的小村,对岸老百姓常张望中国,很好奇

与我国仅隔一条河的小村,对岸老百姓常张望中国,很好奇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普兰县。


普兰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扼守着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的交界处。


普兰地处阿里地区的边境,倚靠着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在边境处屹立了千百年,是藏族人民信仰中藏传佛教认同的神山之一。



神山之上是峰顶的皑皑白雪,之下是普兰县城袅袅吹起的烟火、随风起舞的油菜田点缀了普兰的色彩,承载着普兰人民满满希冀的科迦寺香火延绵。


水声悠扬的孔雀河浸润着河畔的土壤,像一条玉带隔开了普兰县城与尼泊尔的地界。


在孔雀河的对岸,有一个普兰县最亲密的“外国好友”,也是“邻居”,那就是雨莎村。


雨莎村隶属尼泊尔境内,在孔雀河对岸与普兰县的科迦村遥遥对望,两个村庄距离仅仅隔了4米。



蓬勃发展的科迦


普兰县现如今的生活大有变化,外界的人却鲜少知道以前的普兰曾遭受过战火的肆虐。


因为普兰地处三国交界处,所以成为了受西方势力策动的南部国家入侵西藏的主要通道,森巴战争就是在处于西藏边境的普兰县爆发。


战火持续了许久,生生将普兰县折磨得脆弱不堪,民不聊生。


直到70年前,先遣连和后续部队组成了先遣分队,冒着冈底斯山脉吹下的寒风艰难的来到普兰县内部,中央政权管辖的军队才正式入驻普兰的边界,宣誓土地主权威震外军后,才成功终止南部国家对普兰的北侵行动。



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前被战火折磨成破壁残垣的普兰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现在的普兰到处充满着生机,旅游业与边境贸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不可同日而语。


与雨莎村相近的科迦村更是变化颇大。


科迦村,是普兰县内处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从古至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阿里地区、西藏对尼泊尔,印度国际贸易的一个重点通道。


“科迦”一词也有特殊的含义,它在藏语中是为“依附于此地、扎根于此地”,科迦正是“家园”的意思”。



科迦村先有科迦寺,科迦寺接受着来自两国人民的虔诚朝圣,而科迦村也是国外香客朝圣的必经之路。


科迦给普兰带来了许多香火客和游客,两国的边境贸易就此逐渐丰荣了起来。


塘噶市场就是贸易地点之一。


坐落在普兰县内的塘噶市场是与雨莎村维系经济的重要纽带,可以称得上是个小型的“国际贸易市场”。


塘噶市场与普兰县城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塘噶市场身上留存的岁月痕迹已经有了五百年,也是汉、藏、回、维吾尔、撒拉等多民族的汇聚之地。



这个有五百年历史的“国际贸易市场”形象最初与它的年纪一样苍老,看上去十分简陋。


没有高楼,没有砖瓦,有的只是简单的建筑构架,甚至有的商人为了便捷,一顶帐篷与一块随便放的招牌就能解决商铺的问题。


看到塘噶市场的外部往往让人惊奇,进到市场里面也不禁使人感慨,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感慨是带了惊艳的。


塘噶市场与外部一眼看见的简陋不同,里面的商品十分琳琅满目,各色各样的有趣小物让人眼花缭乱,挑选商品的人也络绎不绝,小小的到路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从日常必需品的米面粮油,再到价值不菲的尼泊尔木碗、绿松石珍宝等等,交易的东西非常丰富。


除了本地的普兰人民,还有不少从孔雀河另一边特地过来的尼泊尔人,他们多是离普兰只有4米之隔的雨莎村里的村民,有些身上还穿着朝圣的特殊服饰。


来到科迦村的雨莎村村民不仅可以享受采购的乐趣,除了朝圣,还可以观看古老的科迦藏戏。


科迦村的党支部书记欧珠就介绍过藏戏文化,她说:“科迦村完整的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最开始是有了科迦寺才有了科迦村,村里的房屋都围绕着科迦寺紧靠在一起,古老的科迦藏戏在此发家,然后传唱至今。”



科迦藏戏是科迦村的古老文化,对于科迦村人民来说是一种古老的传承。


瓦洛珠就是科迦藏戏传承者的其中一员,他还是科迦藏戏团的团长。


瓦洛珠的父亲也是唱科迦藏戏的,他从小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喜欢上了科迦藏戏。从18岁开始,瓦洛珠的父亲就把他带在了身边,一起去各处表演科迦藏戏。


科迦藏戏对科迦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意义,瓦洛珠说:“每次到了过节日的时候,科迦藏戏是我们村里缺少不了的一个表演节目,大家都坐在科迦寺的广场上,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快乐闲暇时光。”



科迦的文化在往上攀升,同时经济也没有落下,努力寻求着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科迦村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说科迦村是《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


传闻是真是假不去探究,与事实对比,科迦村的女人们确实很了不起,顶起了科迦的“半边天”。


在科迦村经济还没发展之前,大部分家庭里的男人都出去工作了,而女人们为了照顾家庭,只能待在家里。科迦村的就业岗位实在太少,不能保证到每一个妇女都能就业。



就业岗位许多年来都是科迦村困扰的问题之一,直到2014年,为解决因照顾家庭留在科迦村里的妇女们能够顺利工作,科迦村的妇女主任,同样也是村科技特派员的吉桑姆做了领头作用,带着科迦村的妇女们成立了妇女联合社。


这一举措的实行,村里的大家都很高兴,纷纷踊跃地报名。


原本没事可做在家待了许久的尼玛旺姆说:“妇女合作社一成立,我就马上报了名。”



科迦村塘噶市场的交易与妇女合作社的开展,给村里带来了许多可满足的就业位置。


普兰县的“好邻居”雨莎村也有许多村民慕名跨河而来寻找工作机会,更深层面的带动了两国的经济增长,也加深了普兰人民与尼泊尔人民的感情。


被孔雀河哺育的科迦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越来越好,塘噶市场在几次整改后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简陋,而另一边的雨莎,却是另一番光景。



停滞不前的雨莎


雨莎村是地处尼泊尔境内的村庄,地理位置与科迦村一样是在国家的边境。两个村子仅仅相隔一条孔雀河,雨莎村的村民很轻易就能看到另一边的科迦村的热闹。


每次到了节日和庆典,科迦村都会热热闹闹地举办活动,听到声响,雨莎村的人们就会好奇地探出脑袋,露出艳羡的表情,想着对面又有什么热闹事呢。


雨莎村虽然离科迦村只有短短4米的距离,但往来的途径只有孔雀河上的铁索桥。



铁索桥经过风吹日晒,铁链上已经变得锈迹斑斑,但铁链挂最上面挂着的经幡却是崭新的。


朝圣者们在两个村庄之间往来,会把经幡挂在桥上,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久而久之,桥上的铁锁链挂了许许多多的经幡,成了一道小小的风景线。


从现在看,这道风景却像是隔开了雨莎村与科迦村发展的无形的门。


雨莎村与科迦村不同,科迦村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村民的生活从衣食到住行都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而雨莎村在几年时间的变迁里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从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科迦村建起了高楼,开阔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孔雀河的河畔,望向对面,雨莎村仍旧是低矮的平房。


跨过铁索桥,几乎在雨莎村看不到多少现代化的建设,地上不是科迦村常见的水泥路,而是细细碎碎的石头,视线再转几圈,会发现就连房子都是石头堆砌的,连一块砖瓦都没有。


从历史上看,雨莎村因为早年多发地震,所以房子都是矮矮的一片,现在地壳运动平缓了,村里的房子还是没有进展变化。



最初的雨莎村没有建房材料,从房屋的墙体到屋顶,都是用石头堆起来的,石头不能像砖瓦一样严丝合缝,到了下雨天就经常漏雨,刮风时还会漏风,让人叫苦连天。


后来普兰县有了彩钢瓦的出售,雨莎村的村民们才解决了房屋漏雨刮风的问题。


雨莎村的问题实在太多,因为无人管理,村民们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是随意丢弃,导致河道里有不少他们产生的垃圾。


为什么两个村庄“相邻”,状况却相差那么大?



从前面有提到,普兰科迦村是三国的交汇处,以前还经历过战争。中国从清朝开始有些商人会出到境外去做生意,但久而久之境外无视法律的人越来越多,加上战事的爆发,让国内的商人苦不堪言,只能退回境内,不再出境。


后面国家为了保护我国商人的安全,在普兰县城与尼泊尔的交界处建立了出入境口,表明普兰县的人民往后只会在县内交易,不会走出国门。


对此政策,尼泊尔的人们虽然无奈,但也理解这么做的原因。幸运的是普兰县城离尼泊尔并不远,他们经常主动去普兰县进行交易。



雨莎村落后的原因,政策是其一,除此之外,地理位置也是其中一个。


雨莎村与科迦村都属于高原地区,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种植农作物是不理想的,科迦村有其他的经济支持,而雨莎村没有。


雨莎村种植不了农作物,没有粮食的产出,为了温饱,粮食只能去科迦村的塘噶市场里买,但他们那里的就业条件有限,没有多少收入,几乎一半的雨莎村村民都只能勉强吃个半饱。


科迦村同处于高原,与雨莎村不同的是政府一直在攻克农业种植问题。



加上有机器的支持,科迦村相继开展了矿业,沙石等产业,相反,尼泊尔的发展没有那么迅速,对边境的雨莎村也拿不出什么高产能的机器出来,这也是导致雨莎村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原因之一。


一条绑满了经幡,承载着美好愿望的铁索桥生生隔开了两个村庄的文明,孔雀河4米的距离,却像是跨不过去的发展鸿沟。



“邻里间”的友好相处


长久以来的相处中,科迦村与雨莎村一直是互帮互助的,科迦村虽然发展比雨莎村更迅速,但村民们没有因此骄傲,对来往频繁雨莎村村民都很友好。


两个村子的相处模式像是真正的“邻居”,科迦村与雨莎村带有利益关系,却接纳了更多雨莎村需要帮助的人们。


从塘噶市场到妇女合作社,如果需要有人帮忙,科迦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愿意找雨莎村的村民一起工作,给予他们工作赚钱的机会。


雨莎村虽然落后一大截,但村民的纯朴一直保留着。



普兰县推行旅游业的发展起来后,在科迦村能看到许多从外地来的游客,他们走上那条铁索桥,见到了雨莎村的村民时会热情地打招呼。


从铁索桥的这头可以清楚看到另一头的情况,雨莎村的村子里大部份时间都是宁静平和的,男人们出去工作了,留下一些妇人、老人与小孩在家。


妇人们常常会坐在石头房子的门口做一些手工活,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石头地上追逐打闹,老人怕他们摔着,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她们抬头见到铁索桥上的游客会比较腼腆地笑着回应,有些热情大胆的孩子见到游客马上就跑到了铁索桥上打招呼,游客这时候如果递给他们一些零食,他们会开心又忐忑地接下,在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庞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各色各样的人们在一个地方相处交流,相互得益,彼此之间能够长时间的尊重对方、遵守平等诚信的原则,是非常难得的,况且双方的生活条件比较悬殊,互帮互助能让人感受到温暖。



科迦村的人们表现出来了大家所熟悉的优良传统美德,他们对外客的欢迎,对邻里的包容,都是非常珍贵的品质,雨莎村回馈的朴实善良也让人为之动容。


两个村子在孔雀河的见证下共存了许多岁月,这份“邻里间”的友好情谊很是难得,希望科迦村与雨莎村的情谊能像孔雀河的流水一样平和长久地流淌。



参考文献:


孔雀河畔的幸福家园,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科迦村掠影.刘雅


普兰:宜商宜旅好风光.西藏日报


孔雀河畔的千年古村之变.新华社


西喜马拉雅的盐粮古道与国际市场.西藏人文地理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2194.html
上一篇考察六盘水民宿条件和价格,你们喜欢哪一款呢
下一篇安徽第一大镇,比合肥包河区还要大,却少有人知

为您推荐

23种北方农村常见的野菜

23种北方农村常见的野菜

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季节,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野菜种类也不一样。1,苜蓿芽:为豆科苜蓿属植物紫苜蓿的嫩叶芽,可凉拌、包饺子、包包子等食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