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游甘肃省武威市文庙

游甘肃省武威市文庙

10月27日,接到武威市公安局来函,让我辨认已抓住一个“易拉罐诈骗案犯”是不是本案嫌犯?

10月28日,乘汽车去武威,晚8点到达,住天马宾馆。于29日上午先找市公安局,让找南关派出所约下午再去联系。后游文庙。

文庙位于武威城东南隅,是奉孔子儒家先圣前贤,规模宏大。庙内有碑载《凉州卫儒学记》文,称文庙始建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完成于正统四年(1439),后经明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清世祖福临顺治(1644——1661)、清圣祖玄烨康熙(1662——1722)、清高宗弘历乾隆(1736——1795)、清宣宗旻宁道光(1821——1850)、民国(1912——)诸年间重修扩建,坐北向南,由东西两组建筑构成,南北长170米,东西宽90米,总面积15300多平方米。

西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为棂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和东西二庑。大成殿为文庙主体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周围绕以回廊,平面呈方形,重檐歇山顶。高台基,前有月台。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形火球。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施二翘五踩斗拱,拱出翘较长而粗大。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殿内桁下墨书“大明正统”、“三年肇建”,脊桁下墨书“大清顺治重修”。

尊经阁重檐歇山顶,高台基,平面呈方形,周围绕以回廊。上下两层均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清康熙《重修文庙碑记》有重修尊经阁高基瓴脊记载。

东以文昌阁宫(祠)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为牛公祠、刘公祠和东西二庑。

庙内松柏参天,古朴静穆,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庄严雄伟。文物室展品丰富,又碑石林立,尤以西夏碑最为珍贵,名《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立于西夏崇宗圣文帝李乾顺天祐民安五年(1094),高2.6米,宽1米,厚30厘米。碑首呈半圆形,边呈杀角,四周刻忍冬花纹,左右刻画两位婀娜多姿舞乐伎,轻盈飘动绸带袒胸系裙飞翔天使菩萨形象。碑上正背两面撰文,正面刻西夏文,背刻汉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28行,每行65字,计1820字。碑额为西夏文篆字,题:《敕感应塔之碑文》,阐述古凉州(武威)护国寺有佛塔,前凉高祖明王张寔(晋凉州剌史、西平公,314——320称王)经成、文、桓、哀、威、冲诸王,至悼公张天锡(363——376),曾显灵异,西夏时更多,皆先祖功德,护国寺富丽堂皇。

西夏乃党项族拓跋部所建,景宗武烈帝李元昊(在位1032——1048)于1032年——宋仁宗赵祯明道元年立年号显道,宋仁宗赵祯景祐五年(1038),建都立国称帝,年号天授礼法延祐,国号大夏,史称西夏。疆域宁夏、甘肃、西北、内蒙古西青海东北部、陕西北部,“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崤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共10任君、十帝,至献宗李德旺(在位1223——1226),传南平王李現(在位1226——1227),亡于蒙元,国存195年。

李元昊“通蕃汉文字”,与近臣谟宁令广惠王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1卷,6000多单字,一字一音,为工整方块状,结构类汉字,分草、隶、篆体,在北方所治广大区域吐蕃和回鹘族、张掖、交河等地流行两个多世纪;至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还令杭州刻任大量西夏文佛经,供河西、宁夏寺院习用。

西夏天祐民安三年(1092)此地发生地震,佛塔被震倾斜。据传,有司方欲派人抢修,佛塔自行恢复原状,亦称感应。西夏皇太后、皇帝下诏重修,并立碑记事。碑背面首刻汉文小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边刻饰纹已剥落过甚。正文为汉文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缘边处字迹漫漶。碑座束腰、矩形,四角削成斜坡状,边沿杀角,大体似龟形,上刻花纹,保存完好。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为清仁宗颙琰嘉庆九年(1804)或十年(1805)由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大云寺(或清应寺)发现,后移至文庙。

西夏崇宗圣文帝李乾顺天安民五年(宋哲宗赵煦元祐九年——1094),重修武威护国寺感应塔竣工,同年勒石造碑,以纪其事。武威清应寺碑亭一直砖砌封闭,传称不可打开,世传打开必遭风雹大灾招致灭绝人寰之祸。清嘉庆九年——十年(1804——1805)年间,武威名士张澍与该寺住持及僧人商量揭开这个秘密,小心谨慎地打开此亭后,原来内立一大石碑《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张澍惊喜之余撰写《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文中称:“此碑自余发之,乃始见于天壤,金石家又增一种奇书矣!”经过张澍对西夏与汉文对照推敲细研查阅“原始字典”,略识碑文大意:凉州城里护国有一座古佛塔,名为感应塔,在七百年前前凉时期就屡显灵瑞,自大夏国以来,灵瑞更多,尤其在崇宗天祐民安三年(1092)地震中,佛塔被震得倾斜,眼看就要倒塌,朝中正要派人维修时,古塔竟又自行恢复原状。大夏皇太后、皇帝下诏对佛塔重新进行了整修装饰,工程已讫,特立此碑以纪功德。

碑文中内容丰富,“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文会,日有千数。”寺则“充番汉僧常住”、“番汉四众”。

张澍字时霖,一字伯瀹,号介侯,又号介白,生于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一年(1776),武威人,清仁宗颙琰嘉庆(1796——1820)进士,官玉屏(今贵州玉屏县)知县,改永新县(江西永新县)。澍治事简易而持法严,好责善于上官;文章钜丽,为时所称。著有《姓氏五书》《续黔书》《养素堂集》,又辑刊《二酉堂丛书》。逝于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八年(1847)。

《高昌王世勋碑》即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残碑仅存中段,高1.8米,宽1.7米,36行,每行残存41字(原碑每行92字),正面为汉文,背面回鹘文。内容对回鹘人起源和流派有详细叙述。汉字端厚雄浑,回鹘文流畅自如。据考回鹘人为现维吾尔人祖先,回鹘文即古维吾尔文。碑原在武威县永昌府石碑沟,解放前已移此。

《西宁王忻都公神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趺,立于元惠宗脱欢铁木儿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面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述回纥族在河西居住发展历史。原亦在永昌府石碑沟,距武威县城北30里。

武威人著名书法家刻石,明清樊应举对联:“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及阴铿、李益、张澍、李铭汉等碑文。弘化公主和慕容氏墓志很有历史价值。

弘化公主乃淮阳王李道明亲生女,系唐王朝宗亲,远嫁吐谷浑王和亲友善,唐与吐谷浑如同一家。当吐谷浑与吐蕃冲突失利,唐大将薛仁贵击吐蕃又败,吐谷浑所据青海诸地为吐蕃所并,其国人马奔凉州。唐高宗李治命大将苏定方为安置大使,专程帮助吐谷浑王诺曷钵和妻弘化公主率其部众,从凉州(今武威)迁往灵州(今宁夏灵武),并在此地设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剌史,辖灵州、凉州一带地区。

据《唐书》,高宗赐名“安乐州”即“安而且乐也。”唐睿宗李旦垂拱四年(688),诺曷钵逝世。睿宗载初元年(690),武则天称大周神圣皇帝改唐为周,年号天授,将弘化公主改封为“大周西平大长公主”,并赐“武”。武则天圣历元年(698)五月三日,弘化公主于灵州东衙私宅病故,终年76岁。其子慕容忠同一天亦病逝于灵州城南浑牙私宅。翌年三月十八日,弘化公主母子同时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山岗,即今武威县南营乡青嘴湾磨嘴子村北山上。武则天于其葬讫第二年又授弘化公主之子慕容宣超以“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之职,并允其仍袭“乌地也拔勒豆可汗”称号,继续镇守安乐州地界。

慕容氏家族自弘化公主以下16代,代代相沿袭,不论去世于何处,皆移灵柩于武威葬在一个墓区,形成慕容氏墓葬群。从1917年至1978年,在这里先后出土了弘化公主、青海王慕容忠、弘化公主与诺曷钵之长子苏度摸末妻唐宗室女金城昙主、慕容曦光、代乐王慕容明、安乐王慕容神威、政乐王慕容煞鬼、元王慕容若夫人李氏、太原郡夫人武氏等九墓志铭石碑。慕容氏家族墓地群处,古书载称“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当地人称“紫阳沟大顶”。这是一座尖山,山峰峻峭秀丽,海拔约3000米以上。弘化公主墓在这山峰正前面,与峰体纵向相连和一道山梁头上,山脚下是金塔河两条支流大水河和冰沟河绕过山头现注入水库。弘化公主墓黄土堆起,嵩草丛生,墓身特大,从底到顶高约10余米,高过三层楼,庄严雄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70776.html
上一篇正适合隐居的14个地方,挑一个去享受几天慢生活吧
下一篇北京疾控提醒您:大风低温,外出游玩这样做

为您推荐

青海湖景区最新公告

青海湖景区最新公告

自2024年4月1日起,青海湖景区将按照旺季门票价格执行,不再执行淡季优惠票价。具体执行情况如下:成人门票价格:二郎剑景区:90元/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