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中国道教圣地之——四川都江堰青城山

中国道教圣地之——四川都江堰青城山

#头条创作挑战赛#“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歌词中青城山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座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的道教名山。

烟雾缭绕的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成都市区68公里,距离著名的都江堰10公里。2000年11月和都江堰工程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属于邛崃山脉支脉,北接岷山,平均海拔1000多米,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青城山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文物古迹众多,主要以道教的人文景观为主,后山主要以神秘绮丽、原始华美的自然风景取胜。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山林青翠,四季常青。一条红色砂岩开凿的阶梯将众多的道教建筑群串联起来。山路两旁比比皆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木,浓荫覆地,瀑布、溪流、幽潭一路相伴,雕梁画栋的红色宫观掩映在青翠欲滴的树木与琤琤瑽瑽的飞瀑流泉间,让人感受到道家清净无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境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山门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其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因青城山草木四季常青,满目青翠,诸峰环峙围绕,状若城廓一般,故叫“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青城山历来是道家的发源地,信众们认为山中居住着“清都、紫薇、天帝”等道教的神仙,故名“清城山”。唐朝时期,佛教在青城山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两教发生了争夺地盘的冲突,官司一直打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前。李唐皇室认老子(李耳)为祖先,李隆基心向道教,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于是青城山成为道教的圣地,佛教寺庙被迁到青城外山。因为起草诏书的中书舍人疏忽,将“清”字写成了“青”字于是便有了青城山的名字。

下面我就结合青城山主要的景点,来介绍一下青城山的历史。

青城山建福宫

建福宫的历史

相传在皇帝时期,有位名叫宁封的陶正(掌管烧陶事务官员),是他发明了烧陶技术。有一次在烧陶时,宁封到窑顶添柴,没想到柴垛塌陷,宁封身陷火窟。人们赶来相救时已晚,只见飞升的烟灰中有宁封的形影,随烟气冉冉升空。人们都说宁封化仙升天了,没想到他还活着,有人在蜀地青城山中看到他在修道,他的这种法术被称为“龙蹻飞行”之道。黄帝曾经到青城山请教宁封“龙蹻飞行”之道,宁封传授给黄帝《龙蹻经》,黄帝学会“龙蹻飞行”术打败了蚩尤,遂将青城山赐给宁封,封他为“五岳丈人”管理五岳的出家人,于是青城山又被称为“丈人山”。

青城山祖师殿

如今在青城山山脚下的丈人峰前,第一个景点就是供奉宁封子的建福宫。这里就是封子的修道处,原名丈人祠。唐开元十二年(730年),李隆基将青城山判给道教后,在此处开始修建大型的宫观建筑祀奉宁封子。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赵昚下诏重修,并赐名“会庆建福宫”,后来简称“建福宫”,一直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再次重建,后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重建增修,方呈如今的两院三殿的规模。建福宫内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宫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给人一种如登仙境的感觉。

明代,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就藩成都。他的后人中有一位庆符郡王,其王妃陈氏长的倾国倾城,她经常来青城山烧香祈福。明末庆符王屯兵于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后来他带兵出征,王妃经常在早晨于此处梳头时,眺望丈夫凯旋归来。不料庆符郡王战死,王妃听到消息也自尽了。后人为纪念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建亭台于此,就是现在的明庆符王妃梳妆台遗迹。

青城山掷笔槽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通江名士李善济任灌县督学,来青城山游览时,写下了一幅寓意深远,气势恢弘的394字长联,将青城山的美景和历史人物典故囊括其间,联句对仗工整,声韵铿锵有力,读来令人神往,此联现悬挂在建福宫的斗姆殿内,是中国第三长联,被赞为“青城一绝”。除了这些景点和文物,在建福宫和天师洞之间的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还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的,十角重檐式亭阁。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称其为“天然图画”。四周还有鹤翔山庄、赤城阁、青城山门、月沉湖等景点。

李善济描绘青城山的394字长联

天师洞的历史

天师洞位于青城山半腰,是青城山最大的宫观,也是道教建筑的核心区域,相传为正一道(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修道、羽化成仙之地,天师洞在东汉时期称为“延庆观”。汉顺帝时(115年-144年),张道陵在鹄鸣山(四川大邑县境内,又称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正一道),在蜀地设立了24个道教活动中心,青城山就是除鹄鸣山之外最大的正一道中心。张道陵活了120多岁,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就是在青城山度过的。现在在天师洞门前有一棵高达50多米的千年银杏,据说已有1800多岁,是张道陵在此修道时亲手所植。第三十代张天师张继先曾在北宋徽宗时期,朝拜过青城山。天师洞有石刻张道陵天师像及清代雕塑的30代天师张继先的塑像。

青城山天师洞古常道观


如果说龙虎山是天下道教的祖庭山,那么青城山就是正一道的祖庭山。自东汉末年,天师道的南北两派著名的道教人物或来青城山修道,或来青城山朝拜,在青城山留下了大量的古迹文物或名家手迹墨宝。可以说青城山就是活着的道教博物馆。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青城山道士献药有功,隋炀帝杨广下令扩建延庆观,规模随之扩大。隋朝末年,药王孙思邈不愿为官,曾经来青城山延庆观中隐居过一段时间,在青城山采摘草药、研修医道、替百姓治病、收集民间药方,一边实践一边撰写《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百姓为了感谢这位神医,在天然图画牌坊后面建有一座药王殿,里面就供奉着孙思邈

青城山曲径通幽的石阶

唐朝开元年间,飞赴寺的佛教僧人和延庆观的道士为争夺延庆观而起了冲突,双方告到益州长史张敬忠处。这涉及到两大国教利益问题,张敬忠不好裁决,于是在开元十一年(723年)上表唐玄宗,禀报此事。李隆基权衡再三,做出“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的决定,于是将延庆观判给了道家,并扩建了道观,遂有了“常道观”的叫法。现在在天师洞的三皇殿内有唐朝开元年间的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神像前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揽书碑》一块,上面刻写着唐玄宗的判决诏书以及张敬忠的上表文书。

青城山瀑布

唐广明二年(881年),黄巢起义军直逼长安,唐僖宗带领大臣逃奔蜀地,其中有个名叫杜光庭的道教学者随行。四年后,僖宗回长安,杜光庭留在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手下效力。公元908年,王建在成都建立前蜀国,封劳苦功高的杜光庭为上柱国蔡国公。杜光庭在闲暇之余就到青城山与道士们研习道法,晚年更是隐居在青城山白云溪,做了青城山的主持,潜心修道,著书立说。他在青城山修道30余年,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广成集》等二十余种道教经典。他将儒家思想、茅山道教上清道融入天师道中,提出"内则修身,外以理国"的主张,使道教更容易传播,被前蜀后主王衍封为传真天师,在五代时期享有崇高的声望。常道观就是他主持事务的地方。

杜光庭画像

由于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以及传真天师杜光庭,于是百姓们把青城山的核心建筑群常道观称为天师洞。除了杜光庭,还有彭晓、陈抟、谭峭等著名道教人物也曾在青城山修道。南宋末年,抗金义士王重阳将儒释道三教思想以及前辈道士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修炼方法融入传统正一道中,创立了全真道。全真道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道观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就是武侠小说中的练气法。于是道士们聚集在一起,研习道法,遂产生诸多的门派,比如全真道就有龙门、随山、遇山、华山等诸派之分。聚集在青城山的道士越来越多,修建的宫观也越来越多。可惜这些道教建筑大多毁于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以及南明与清廷的战乱中。

远眺青城山

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在康熙帝的支持下重修了天师洞等主要建筑群。天师洞的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洞府等就是陈清觉主持修建的。三清大殿是天师洞的主殿,里面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手书的“丹台碧洞”匾额。自清初这些建筑大多就保留到现代。现青城山的道教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青城山上清宫

上清宫的历史以及传说

在青城山的最高峰老霄顶附近有上清宫道观,“上清”和东晋时期葛玄、葛洪、陆静修、陶弘景等著名道士创立的茅山教上清道有关。这座道观也是在晋代始建的,宋代茅山教融入正一道后,上清宫也成为青城山的普通道观。这座最高的道观在唐玄宗时期也被重修过。五代时期,前蜀后主王衍好道,把行宫直接修建在上清宫左边的玉皇坪。王衍协第一代花蕊夫人“小徐妃”游玩于青城山的美景,乐不思“蜀”,不愿意回到成都。后唐庄宗李存勖趁机发兵进攻前蜀,兵临城下时王衍才和花蕊夫人匆忙回去。但是王衍已经失去人心,成都被后唐军攻破,王衍和花蕊夫人被李存勖杀害,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有人自然以“坐游燕污乱亡国”理由将亡国罪名扣到她头上。

花蕊夫人“小徐妃”,宫词诗意图

除了第一代花蕊夫人,青城山还与几位大美女有关联。首先是唐玄宗同母胞妹,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这两位皇家千金经历了武则天称帝、韦皇后弑帝、唐隆政变等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厌倦了亲人间的尔虞我诈,骨肉相残的政治斗争,早早就生出出家当道士的念头。她们走遍了中国的五岳三山,最后选择在青城山赵公山一带的玄真观中修道。安史之乱时,逃到蜀地的李隆基特地到青城山看望两位妹妹,并出资重建了玄真观,于是当地百姓把玄真观改称“上皇观”。可惜现在上皇观已经破败不堪了。

青城外山上皇观

第四位与青城山有关的就是第二代花蕊夫人后蜀国后主孟昶的慧妃费氏了。费慧妃就出生在青城山青城镇,她不仅生的花容月貌,而且还是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公元965年,赵匡胤率军攻打后蜀国,后主孟昶投降。赵匡胤将他和花蕊夫人押至开封,见到花蕊夫人后,赵匡胤遂起了霸占的心思,于是杀害了孟昶。但是花蕊夫人一直深爱着孟昶,不肯屈服于宋太祖。赵匡胤想从精神上瓦解她的防线,于是准备把后蜀亡国的罪名加在花蕊夫人身上,问她对蜀国灭亡的看法。花蕊夫人不亢不卑的做了一首《述国亡诗》反驳世人对女人的偏见,“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直接指出了后蜀灭亡的原因是男人们的贪生怕死所致。后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嫉妒哥哥,在打猎时将花蕊夫人射杀。

殷桃饰演的花蕊夫人

又一个才女香消玉殒,蜀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她,将她奉为芙蓉花神和送子娘娘供奉。青城山的百姓也在供奉她。著名的画家张大千曾经将费慧妃的画像画在石头上,监督雕刻师刻成石刻,这幅著名的《花蕊夫人》石刻就收藏在青城山天师洞中。

张大千石刻花蕊夫人的拓片

最后就白娘子在青城山修炼的传说,相传白素贞在修炼前期是跟随黎山老母在青城山完成修炼的,最后是在月亮湖中幻化出人形的。难怪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会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青城山下白素贞》的歌曲出现。

赵雅芝饰演的白娘子


关于青城山就介绍到这里,百闻不如一见,我说的再好,不如您去亲身体会一下更好,明年春暖花开相约青城山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54208.html
上一篇火车上的厕所为什么是通的?粪便直接排到轨道上,不脏吗?
下一篇丽江旅游攻略,去哪儿玩,怎么玩,一文告诉你答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