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合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土专家” 喜欢野生动物的“大山人”

合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土专家” 喜欢野生动物的“大山人”

——记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巴栗坪保护站一线生态管护员马鸿瀚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珍稀野生动物开始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各个区域频频出现。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的崇州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大熊猫、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在当地的红外线相机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常年活跃在深山密林中的一线巡护员们的努力。

他们当中,不少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凭借着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热爱,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练就出不少过人的本领,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土专家”,巡护员马鸿瀚就是其中一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喜欢爬山、喜欢野生动物的“大山人”。

野外徒步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市片区属于邛崃山系龙门山脉中段的东缘,四川省盆地西缘峡谷地带,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也是大熊猫邛崃山种群交流的关键通道和连接纽带,被誉为邛崃山系大熊猫“爱情走廊”。

在这个区域也被称为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美好家园。马鸿瀚和他同事们平常所负责巡护的巴栗坪保护站区域距离著名景区西岭雪山并不远。这一区域的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夏天能看山花,冬天能赏雪景。对于一些热衷于进行野外穿越、翻山越岭的户外发烧友来说,这里正是他们活动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游客误入核心保护区的事件就时有发生,劝导,就成为了马鸿瀚在野外巡护中最常规的工作之一。

“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配合,经过劝导后游客们都会主动退出来,其实人们也都愿意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不过,并不是每个游客都会积极配合,遇到不讲理、不听劝的或者非法盗猎者,马鸿瀚和他的同事们也会感到头疼:“我们没有执法权,遇到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劝阻,对他们进行普法宣传。实在不听劝的,我们唯有拍照留存,打电话上报。”

这几年,徒步运动在城市里颇受人们的青睐,每天“一万步”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运动标配。但对于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巴栗坪保护站一线生态管护员的马鸿瀚来说,徒步就是他的工作日常。但他徒步的过程却不简单:一般的巡护,都会涉及到森林防火、防盗,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保护、文明劝导、为红外线相机更换电池等内容,对野外的自然环境要十分熟悉,体力也必须要够好。“每次巡护的路程和时间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来定,天气好的时候来回就是30多公里,一般最少也得走10多公里,体力不好的没法完成,野外的路全靠脚走。”

意外惊喜

在野外巡护,“意外”也总会猝不及防地出现。

2021年5月的一天,马鸿瀚和另一名巡护员巡护至当地的放牛坪,他们商量准备沿着相隔不远的人工林分头前进查看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就在两人分开后不久,马鸿瀚在一处杂灌林深处突然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牛骚味儿直冲口鼻。“凭着本能的直觉与经验,我知道肯定是有野生动物在我的附近活动着。于是环顾四周,很快被吓得汗毛直竖。在距我不到20米的距离,一头成年扭角羚正一动不动地紧紧注视着我,随时就准备俯冲过来。”

尽管20米的距离不算十分近,但羚牛奔跑的速度是惊人的。察觉形势不对的马鸿瀚一个转身就向着旁边的灌木树拼命狂奔过去,只听到身后的羚牛也是“劈裂吧啦”的跟着来了。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力气,马鸿瀚纵身就攀上一棵两三米高左右的大树。“当时感觉有东西已经在拱我的脚,我扭头往下一看,那头扭角羚鼻子“噗呲、噗呲”不断地喷着粗气,尖利的双角不断的磨蹭到我的鞋底,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了,就大声训斥起它来。”就这样,马鸿瀚在树上,羚牛在树下,双方足足“对峙”了一分多钟的样子,它才慢慢地离开了。

估计羚牛走远了的马鸿瀚这才敢慢慢地从树上下来,事后回忆起当时情景的马鸿瀚仍心有余悸:“这时才发现自己吓得双脚直打哆嗦,连站都站不稳!”

事实上,这并非马鸿瀚第一次和野生动物们的近距离接触。

野外巡护的工作干得越久,“偶遇”野生动物的次数也就越多,常年在深山里活动,马鸿瀚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和大熊猫、羚牛、黑熊等动物“打照面”了,每一次的“偶遇”都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是名副其实的“意外惊喜”:“大熊猫很憨厚,它会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吃竹子,你只要不打扰它,它也不搭理你,只管吃;遇到黑熊、羚牛这类动物,就得当心,尽量绕着它走,千万不能惊扰它,如果情况紧急就得马上爬到树上去。"

少走弯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山人,马鸿瀚说自己对野生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健谈的他也爱观察和琢磨野外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多年的巡护工作,使得马鸿瀚积累了不少专业技能:通过动物的粪便和形态以及其他的一些活动痕迹,他能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出野生动物的体型、种类和活动轨迹;能辨别野外生长的中草药,有需要的时候他能准确地就地取材。

在长期的野外工作中,他也见证了身边的不少变化:野外的冷箭竹越来越多了,这是大熊猫们最爱的“美食”;巡护路线上的自然植被也恢复得越来越快......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也让马鸿瀚和野生动物们“偶遇”的频率越来越高,看到的野生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也让马鸿瀚又练就了另一种让人惊艳的看家本领——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野猪、水鹿、红腹角雉、绿尾虹雉、黑熊,几乎所有野生动物的叫声我都能模仿,这既是一种兴趣爱好,也能在紧急的时候派上用场,这都是自己琢磨了很久练出来的。”“这些本领你愿意教给别人吗?”“愿意啊,我也教过别人的,但他们都学不来。”

这几年,马鸿瀚每年在野外巡护的时长都在100天以上,在外人看起来显得沉闷枯燥的巡护工作,喜欢爬山、喜欢野生动物的他却干得兴致勃勃,聊起野外巡护的工作,这个健谈的“大山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谈及未来的愿望,他却显得有点失落:“现在干这个(野外巡护)的人不多,我倒是想一直干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动为止。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进来,我愿意把自己掌握到的技能本领全部教给他们,这样年轻人们就能少走些弯路。”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 赵蝶(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45335.html
上一篇这4个特色古镇,藏着甘孜最低调的美!
下一篇尘世外,桃园里,就来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桃园村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