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今年诺奖花落谁家?这些医学突破曾摘得桂冠|有奖预测

今年诺奖花落谁家?这些医学突破曾摘得桂冠|有奖预测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在诺贝尔奖的发展历史中,诸多改变医学科学进程的研究曾大放异彩,这些研究横跨多个领域,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生理学和医学的理解,也为攻克疾病开辟了全新道路。

2022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7日陆续公布,您预测今年哪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会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呢?

不知道该预测哪个方向?一起来回顾深刻影响临床实践的那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或许能有所启发。

News

预测思路分享

2020年,微生物学领域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血源性肝炎是导致世界各地人们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全球性健康问题,曾经,甲肝和乙肝之外的大多数血源性肝炎病例无法得到合理解释。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剩余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得血液检测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研发快速进展,消除了世界许多地方的输血后肝炎,也推动了丙肝治愈的进程,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图片来源:123RF

2018年,免疫学领域

癌症免疫疗法机制的发现

癌症是人类健康重大威胁,每年导致近千万人死亡。免疫治疗出现前,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为主,但仍有大量患者难以从中获益。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教授与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发现癌症疗法新理念——通过激发身体免疫系统内在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两位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分别发现了CTLA-4蛋白和PD-1蛋白是免疫系统的“刹车”,通过抑制相关蛋白的活性,释放“刹车”,激活T细胞,对抗癌症。

以抗CTLA-4抗体和抗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是人类攻克癌症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已应用于肺癌、肾癌、肝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多种疾病,惠及众多患者。

2015年,微生物学领域

寄生虫感染及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据估计,全世界有1/3的人受到寄生虫影响。其中,淋巴丝虫病影响超过1亿人,盘尾丝虫病(河盲症)会导致患者失明,疟疾数万年前就威胁着人类健康,每年感染近2亿人。

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教授和大村智(Satoshi Ōmura)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阿维菌素,其衍生物伊维菌素可有效降低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病的治疗也卓有成效,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首次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能够在早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疟疾治疗,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图片来源:123RF

2011年,免疫学领域

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激活机制的发现

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是获得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Toll基因产物及其类似物受体(TLR)识别,激活免疫系统建立防御机制,阻止入侵。若病原微生物突破这道防线,获得性免疫就会发挥作用,树突状细胞作为“哨兵”,激活初始T细胞,进而触发其他免疫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最终消灭入侵者。

这些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的过程,有助于抗感染疫苗、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帮助理解炎症性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应答,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线索

2010年,临床医学领域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

全球约有10%的夫妇不能通过自然生殖途径孕育后代,而体外受精(IVF)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教授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并成功实现人类卵细胞在体外受精。自1978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体外受精技术帮助了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实现生育后代的心愿,一个新医学领域也由此诞生。

2008年,微生物学领域

HPV和HIV的发现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癌症,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名女性被确诊为宫颈癌。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教授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引起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重大发现,HPV疫苗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预防宫颈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于预防癌症的疫苗,已惠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

大约40年前,艾滋病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但由于病因未知,医生无法对此进行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教授和吕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教授从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证明了HIV感染是导致艾滋病的原因。HIV的发现打开了防控和研究疾病生物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大门,目前成功的抗病毒治疗,甚至能够使HIV感染者获得与普通正常人相似的预期寿命

图片来源:123RF

2007年,遗传生物学领域

利用胚胎干细胞在小鼠体内引入特定基因修饰的原理

基因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确定人类基因功能十分重要。基因编辑为实现这一艰巨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教授、马丁·约翰·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教授和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教授用同源重组方法对胚胎干细胞中的基因加以修饰,再将这种细胞植入小鼠体内,经过繁殖得到基因修饰的小鼠。研究这种小鼠,有助于理解相应基因在胚胎发育、生理、衰老和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带来了数百种疾病小鼠模型,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对于人类基因和疾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微生物学领域

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的发现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颠覆了医学领域对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传统认知。医学上曾认为压力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胃酸异常分泌,导致了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普遍采用抑酸性药物治疗,但收效甚微,经常复发。

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教授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与病理学家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教授共同证实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如今,幽门螺杆菌也被证实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它的发现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的联系。

2003年,临床医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开拓

早期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直到1970年初,保罗·劳特布尔(Paul C. Lauterbur)教授和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教授的开创性贡献,推动了MR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利用氢原子的磁共振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由于病变通常导致相应器官水分变化,医生们便可根据核磁图谱变化来确定患病情况,以便进一步治疗。1980年初,第一台用于健康检查的MRI设备问世,此后MRI技术飞速发展,如今几乎可检查所有的人体器官,在肿瘤、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脊髓病变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极大推进了医学发展。

图片来源:123RF

1997年,微生物学领域

朊病毒的发现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库鲁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羊瘙痒病等疾病的病因不明,直到朊病毒的发现才解决了这一疑问。朊病毒也是人们在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之外认识到新的传染源。

朊病毒通常以无毒细胞蛋白的形式存在,但它能够转化结构导致有毒颗粒的形成,这些颗粒是人类和动物所患的几种致命痴呆型脑疾病的致病原。朊病毒的发现为人类了解痴呆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基础,打破了人们对病原体狭窄的定义,补充了中心法则,极大的推进了痴呆相关疾病的发展。

除了上述研究突破,还有许多新技术、新疗法是基于诺奖发现而来,深刻地改变了临床实践,造福广大患者。篇幅所限,本文不一一阐述。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在即,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0月2日24时截止

活动奖品

一等奖:人体骨骼手工模具/知名品牌滴漏壶咖啡机(共1份)

二等奖:护腰垫/午睡枕(共3份)

三等奖:知名平台音乐会员卡/知名平台咖啡券一张(共30份)

活动说明

参与活动并成功预测者,均可瓜分好礼(每人均可多次预测)

若均所有参与者均未能成功预测,则参与活动的全员一起瓜分好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58069.html
上一篇国庆出游,保护脚踝这样做!
下一篇别再轻易说自己有强迫症了,真正的它是个可怕的死循环

为您推荐

从科研走向应用:癌症液体活检技术实现简化癌症检测

从科研走向应用:癌症液体活检技术实现简化癌症检测

导语:在漫漫人生路上,三分之一的人会被诊断出癌症,癌症的早期发现对于癌症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癌症早筛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早期原位肿瘤在发生转移之前,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是,一旦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则很难通过手术根治。从肿瘤细胞产生到发生转移之前的窗口期,是检测和诊断肿瘤的黄金时期。对于多数肿瘤患者,早期发
数说十年·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成效

数说十年·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成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12345来源:健康中国责编:田栋梁热文推荐*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
子宫内用干细胞修补脊柱裂,母胎医学首创历史

子宫内用干细胞修补脊柱裂,母胎医学首创历史

3名经治婴儿已降生撰文 | 燕小六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母胎医学又现里程碑式进展。截至目前,全球前3例经宫内干细胞治疗的脊髓脊膜膨出(MMC)胎儿,已顺利诞生。其中1人满周岁。相关治疗发生在孕中期。手术团队通过子宫切口,把含有特殊干细胞的生物补片,放置在胎儿暴露的脊髓上,以修复周围的保护组织,减少或预
疫苗焦虑与被神化的九价HPV疫苗

疫苗焦虑与被神化的九价HPV疫苗

8月30日晚间,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默沙东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下简称九价HPV疫苗)的适用人群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接种,而此前为16-26岁。作为一种备受中国年轻女性追捧,几乎被捧上神坛,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