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向腌制品说“不”,来自手术室内的疾呼

向腌制品说“不”,来自手术室内的疾呼

周五是大手术扎堆的日子。尤其是一号手术室,必定是一台大手术。

看到自己被分到一号术间,麻醉科的李医生立即调整了状态。他知道,今天又是一场大战。

果然不出所料,一号术间安排了一台食管癌。

然而,令他还有些纳闷的是,只安排了一台手术。按理来说,至少也得安排两台呀。就算手术很难做,也不至于只安排一台手术啊!

这个疑问,当他完全了解患者情况后得到了答案:患者的肿瘤位置很高,而且已经侵犯了。外科已经不建议做手术了,但家属坚决要做,而且家里不差钱。

麻醉签字的时候,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再三强调“出了事和医院没关系”。

这样的患者和家属,再怎么也拒绝不了了。尽管手术很难做、风险很大,而且不一定有效果,但大家都决定陪他们努力一下,去博取那个“万一”。

光靠义气不行,当看到患者各种检查的时候,李医生头疼了。摆在第一关的,就是患者已经出现了食管-气管瘘。并且,肺部也因为反复感染而糟透了。

所幸的是,术前去访视的同事已经让外科进行了抗炎和雾化等处理。血气分析结果,也勉勉强强。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大家就开始分工合作。李医生这边,一边给患者连接各种检查导线、一边观察着患者的状态,不时问一些问题。然而患者有气无力的表现,让李医生深感担忧。

患者的有气无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即便未发生食管-气管瘘,这类患者的消耗以及进食困难都会让他们的状态很差。

除了有气无力,惨白的脸色和嘴唇让李医生再次翻看了患者的血液检查。

经过输血,血红蛋白已经勉强可以了。但患者消耗这么快,谁知道这个时候是多少呢。

患者状态差,不可避免的不耐麻药。因此,麻药的量一定要精确计算、及时更改。

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一个又一个浮现在李医生的大脑中。

开始麻醉,第一关就是如何插管的问题。

常规插管,由于气管有漏点,很可能气体都跑到胃里去了。于是,李医生计划表麻后清醒插管。这样的操作,也避免了患者不耐麻药而出现严重低血压的情况。

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李医生一边准备表麻、一边假装和患者聊天,问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说是无关紧要,但麻醉医生的职业决定了不经意之间也要挖掘一些重要信息的,尤其是关乎安全的或者疾病原因的信息。

当问到他平时饮食有什么习惯时,外科医生说话了:他家是开酱菜厂的,他常年吃腌制品。可以说,吃了一辈子,他父亲也是这个病!

虽然说目前也没有把肿瘤的具体原因弄清楚,但业界共识已经将腌制品列为重要嫌疑对象了。很多研究,也给出来令人信服的结果。

李医生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埋怨他:怎么就好那一口儿呢?这下完了吧!

尽管喷了表面麻醉剂,但插管的时候还是呛咳很厉害。毕竟,要插一根比单腔管要粗一些的双腔管。只有插双腔管,才能保证管子插得更深一些。

当在纤支镜下看到管子越过了气管壁上的瘘口后,旁边的助手赶紧把全麻药物推了进去。

然而,平时就有感染的肺部,气管变得非常敏感。经过这个刺激,小气道广泛收缩,出现了寂静肺。如果不是纤支镜下眼看着导管进入气管的,那种阻力还真有可能让人感觉插错了呢。

迅速解痉,几分钟后缓解,血氧逐渐回升。但是,经过这波折腾,心率快了、心律不齐了,血压也变得比较低。紧急查血气,各种指标也乱了。

如果说插管之前只能预知困难,插管之后才是伤神的阶段。仅仅是把患者的指标拉回接近正常值,就费了好大劲。

由于食管病变位置太高,这个手术足足用了四个小时才完成。四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在牵动着李医生的心。

直到手术开始缝皮,李医生才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他还不能松。一旦放松,就可能出问题。干了这么多年麻醉,他深知麻醉苏醒期的风险。这种风险,跟普通飞机降落一样危险。

由于术中进行了气管修补,需要把双腔管拔出来换成单腔管。至于单腔管,就留到重症监护室再去拔。

在纤支镜的监视下,双腔管一点一点往外退。当退过瘘口的时候,所有人都非常紧张。因为,一旦这个时候出问题,风险可能比之前还要大。

所幸,没有意外发生。之后,换了单腔管。

在确认患者已经从深度的麻醉状态转为深度镇静状态后,大家一起把患者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至于患者以后能恢复如何,或者能否出现那种大家期待的“万一”,谁也不敢说。但是,这次大家确实尽力了。

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向腌制品说“不”,不要经常吃、当菜吃。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43081.html
上一篇中国糖尿病预防研究最新成果: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
下一篇新技术丨永州市中心医院:十年头疼竟是卵圆孔惹的祸

为您推荐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作者:麻醉科的小茹子每天,麻醉恢复室就像车站一样。患者经过短暂的停留,各种指标完好,之后顺利回到自己病房。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也都习惯了这种平稳而又快节奏的工作。然而,这天的恢复室发生了严重的情况。打破恢复室平稳的是一名甲状腺术后患者。患者为53岁女性,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带气管插插管入恢复室。入室后评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张赫 侯佳欣人类最早何时出现截肢手术?考古专家们最近有了新的发现。据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加里曼丹一处偏远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可追溯至3.1万年前的人类骨架,此人左脚曾做过截肢手术,且在术后康复。《自然》杂志:3.1万年前在婆罗洲的一次截肢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上午,骨科手术间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手术。突然,急诊科通知要加一台手术。没办法,一切都得给急诊让路。进入手术室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负责麻醉的刘医生,立即准备实施麻醉。但过程中,让刘医生感觉她极不配合。这种不配合,主要体现在话太多。受伤的部位在手指,并且一直在滴血。喋喋不休的表现,让刘医生一度以为她是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有一些肺部结节患者在做手术之前并不知道微创手术的真正含义,认为微创嘛,打个洞,把结节抠出来就完了,和切皮肤上的痣差不多,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虽然手术该做还是要做的,但手术之前把微创手术搞清楚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以前开大刀而言的,以前内镜技术不成熟,外科医生需要肉眼直视下切除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耄耋之年,本是共享天伦之乐之际,奈何疾病的出现总是让人有苦难言。家住东莞市东坑镇的刘奶奶,虽说今年已经99岁,但是头脑清醒、身体健朗。唯一令她遗憾的是双眼患白内障多年,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 成功为9旬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 都说白内障只要上年纪,人人都会有,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就能重见光明。但是,刘奶奶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