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麻醉手术科:手术室的“扫地僧”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麻醉手术科:手术室的“扫地僧”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麻醉手术科医师正在进行手术。

红网时刻新闻8月24日讯(通讯员 陈亚男)什么是麻醉?麻醉发挥什么作用?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会做些什么?麻醉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是意识、感觉的丧失。通俗讲,就是痛觉和知觉的丧失。麻醉医生需要熟练运用麻醉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特殊技能为患者术中保驾护航,让患者自然地睡去,安全地醒来。

今天,让我们走进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一起了解这群不为大众所熟知,“藏”在手术室里神秘又高深莫测的“扫地僧”。

麻醉手术科,是医院质量水平的窗口

大多数人对于麻醉医生的了解,来自电视剧、电影里演绎的,病人需要做手术,麻醉医生打一针麻醉药,不省人事后就可以开始“动刀”。

现实中绝非如此简单。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不仅要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随时准备与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一场“硬仗”。

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周月兰介绍,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临床工作,除了要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与各种检查,还需要完成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工作。

自建科以来,麻醉手术科就肩负着医院各类手术及介入治疗的麻醉、全院危重病人抢救、无痛气管镜、无痛胃肠镜等工作。在临床麻醉、现代麻醉监测技术、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困难气道处理、急救复苏、单肺通气方面具有较强专业优势,气道畸形行单肺通气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目前,科室对手术病人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围术期精细管理,已真正做到了精准麻醉。”周月兰表示,高质量的麻醉和术中管理能为医院各种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极大地推动和保障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自建科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与安全事故

作为一家三甲结核病专科医院里的麻醉手术科,收治的病人大多心肺功能差、合并症状多、麻醉风险高,但不管病情多复杂多危险,从未出现任何一起医疗差错与安全事故,做到术后即刻自然苏醒。

就在8月15日清晨,麻醉手术科就再次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生死挑战。

一位50多岁的阿姨患上急性纵隔炎,颈部、咽喉多处脓肿,嘴巴仅能张开1指宽,口腔及咽部几乎无间隙,到医院时,当时呼吸已经十分困难,无法后仰、平躺,情况危在旦夕,命悬一线。接到手术通知的周月兰团队马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保留自主呼吸的经鼻入路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的麻醉方案。

一切准备就绪,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理团队快速建立输液通路;麻醉医生迅速完成有创动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置管。予以患者适当镇静镇痛,并充分表麻鼻腔及口咽部后;在患者意识清醒,声门不停的张合且正处于打开瞬间,快速将气管导管插入,为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术中探查纵隔及颈部脓腔并引流脓液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无论多难的险滩,我们都要去淌一淌,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医生职责所在就是帮助每一位患者重拾健康。”周月兰自豪地说,从医几十年以来,做了一万多台手术麻醉,从来没有过医疗差错与事故,也从没一起医疗纠纷。

这个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医疗质量和控制体系的落实。周月兰介绍,麻醉手术科持续完善医疗质量和控制体系,强化医疗质量服务管理,形成人人参与,各尽其责,层层把关的质量安全氛围;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加强围术期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工作常规,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加强医疗记录与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质控员每月根据定制的规程和标准统计数据,经科室负责人审查,并要求立刻整改;建立麻醉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程序,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及时处理麻醉意外。

多措齐举,让“零失误”的奇迹持续上演。

给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就医体验

“小朋友,不要紧张哦,现在给你打麻药,等会睡一觉起来病就好的。”“你现在腿是不是有点麻?是正常现象,不要害怕”……手术室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手术室对于病人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病人进入手术室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和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大部分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不安。针对这个特点,周月兰制定相关流程,实行术前访视,进行麻醉前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病史以及身体状况,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护理等相关文书,给予患者最大的人文关怀。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周月兰深谙三样法宝的重要。

“没有麻醉的年代,手术极为痛苦,历史上无麻醉的手术死亡率极高。麻醉的创造和普及,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病人解除疼痛的。所以我们更应该让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有舒适安心的就医体验。”周月兰说道。

目前,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医生逐渐从手术室中走出,广泛开展舒适化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无痛支气管镜,为广大需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解除痛苦;开展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为患者实施精准可视化操作;大咯血患者介入手术肺隔离技术;镇静下行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有创操作等等。

未来,麻醉手术科还将继续探索医学边界,不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造“无痛医院”,力争医院所有有创操作做到无痛完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懈奋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04768.html
上一篇南京:男子肺癌软脑膜转移 医生用新技术“阻击”
下一篇风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防治攻略

为您推荐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作者:麻醉科的小茹子每天,麻醉恢复室就像车站一样。患者经过短暂的停留,各种指标完好,之后顺利回到自己病房。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也都习惯了这种平稳而又快节奏的工作。然而,这天的恢复室发生了严重的情况。打破恢复室平稳的是一名甲状腺术后患者。患者为53岁女性,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带气管插插管入恢复室。入室后评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张赫 侯佳欣人类最早何时出现截肢手术?考古专家们最近有了新的发现。据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加里曼丹一处偏远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可追溯至3.1万年前的人类骨架,此人左脚曾做过截肢手术,且在术后康复。《自然》杂志:3.1万年前在婆罗洲的一次截肢
告别刻板印象,秉持敬畏之心|国产医疗剧“医者形象”塑造的着力探索

告别刻板印象,秉持敬畏之心|国产医疗剧“医者形象”塑造的着力探索

“为医者,首当仁慈尽责,名医无他,精于医术,诚于医德而已。”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精炼概括了理想的医者形象。在新时代,广大医务工作者以白衣为甲,恪守医德医风,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大众对于医者形象的认知,除了源自生活当中的就医体验外,大多来自于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上午,骨科手术间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手术。突然,急诊科通知要加一台手术。没办法,一切都得给急诊让路。进入手术室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负责麻醉的刘医生,立即准备实施麻醉。但过程中,让刘医生感觉她极不配合。这种不配合,主要体现在话太多。受伤的部位在手指,并且一直在滴血。喋喋不休的表现,让刘医生一度以为她是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有一些肺部结节患者在做手术之前并不知道微创手术的真正含义,认为微创嘛,打个洞,把结节抠出来就完了,和切皮肤上的痣差不多,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虽然手术该做还是要做的,但手术之前把微创手术搞清楚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以前开大刀而言的,以前内镜技术不成熟,外科医生需要肉眼直视下切除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耄耋之年,本是共享天伦之乐之际,奈何疾病的出现总是让人有苦难言。家住东莞市东坑镇的刘奶奶,虽说今年已经99岁,但是头脑清醒、身体健朗。唯一令她遗憾的是双眼患白内障多年,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 成功为9旬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 都说白内障只要上年纪,人人都会有,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就能重见光明。但是,刘奶奶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