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白起为何而死?

白起为何而死?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俘事件之一,李世民却评价说这件事是秦昭王的过错。这件事也造成了白起的死。

秦国做出坑杀俘虏的决策有三个关键人物:白起、秦昭王和范雎。

白起生活的年代,秦国频繁东进开疆拓土。军事天才白起也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众,成为了秦昭王手下最锋利的剑。但白起却与秦昭王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就是白起与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

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昭王的舅舅,早年正是魏冉的鼎力相助才让秦昭王顺利登上王位。秦昭王即位之初被宣太后和魏冉的势力压制多年,后来靠着范雎的帮助才清除了魏冉的势力巩固了王权。

对于魏冉保举为将的白起,只要能为秦国开疆拓土,秦昭王自然是不会把他怎么样。

在当时的秦国朝堂,和白起地位同样重要的另一个人是范雎。范雎掌握相权管政治,白起掌握军权管军事。

对于范雎来说,白起的军功越大,对自己的威胁也就越大,这是范雎和白起的矛盾。

范雎虽然才华出众,但气量确实不怎么样。睚眦必报这个形容人心胸狭窄的成语就是出自他的经历。

长平之战后如何处理40万赵军俘虏的问题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让这40万人生,把他们带回秦国是巨大的隐患,让他们回赵国长平之战就算是白打了,而且秦军自己也缺粮,多养他们一天后勤的压力也很大。

让这40万人死,在政治上的影响太大了。在战国七雄各国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时代,在他们投降做俘虏的时候,一下子杀掉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这势必会让各国以后抵抗秦国的态度更加坚决,还会失掉天下的人心。

算政治账,应该让这40万人生,受益的是秦昭王和白起。

但是算经济账,应该让这40万人死,背锅的还是秦昭王和白起。

对于白起来说,他自然希望这40万人生。他一生征战从无败绩,杀敌何止40万。无端杀掉40万俘虏对他来 说,是断然无法接受的。

但对于范雎来说,这40万人的生死对他没有什么影响。让这40万人生,白起的军功更上一层楼,还会得到仁慈的好名声。

但让这40万人死,对白起的打击可就太大了,睚眦必报的范雎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事情的关键在于秦昭王对范雎的态度。

秦昭王对于范雎简直就是溺爱!秦昭王以秦国的名义满世界追杀范雎的仇人魏齐。范雎在秦国犯错众人对他非议不断的时候,秦昭王不追究范雎的责任还禁止众人讨论范雎的过错。

秦昭王与白起的心结,范雎与白起的矛盾,再加上秦昭王对范雎的溺爱,共同造成了白起的悲剧命运。

不过,故事并没有随着白起的死而结束。范雎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击败了白起这个对手,但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秦国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长平之战的几年,其他五国都处在观望状态,都指望着秦赵两国两败俱伤。但长平之战秦国杀掉赵国俘虏后,天下的人心就变了。

等到秦昭王再派王陵率军攻击赵国国都邯郸的时候,赵人拼死抵抗让王陵损失惨重。秦昭王改派王龁再次围攻邯郸,紧接着就发生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秦军再次失败。

在白起被迫自杀后,窃符救赵的信陵君成为了凝聚六国人心的英雄。后来,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伐秦,兵锋直指函谷关,秦军只能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交战。

政治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凝聚人心,长平之战坑杀赵军俘虏让白起成为了牺牲品,也让秦国失去了人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信陵君在关键时刻窃符救赵凝聚了天下人心,在后来的五国联军伐秦的行动中还取得了胜利。

这也表明,只有道义才能真正地征服人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1444.html
上一篇马嵬坡之乱,李隆基丢了自己的爱人,也丢了自己的皇位
下一篇冷兵器中的“同胞兄妹”,这种造型相似的奇门冷兵器,你分得清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