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抗战时期,日本军官下令射杀一位“女战士”,却愿意为她保存书信

抗战时期,日本军官下令射杀一位“女战士”,却愿意为她保存书信

前言

但凡是哈尔滨人,应该没人不知道一曼街吧,这条街可是市中心的主干道,主要位于南岗区内,是连通太平区、道里区、道外区的重要干道。

本地人大多听说过这条街的名字,却不了解这条街的历史,这条街是以一位女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她叫赵一曼。这条街建于1921年,最初叫山街,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7日,为了纪念曾在这条街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女战士赵一曼,将街道改名为一曼街,并沿用至今。

如今这条街经过无数次重修,早就没了旧时的模样,唯有街道两边坐落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文庙、霓虹桥,记录着曾经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政府为了更新城市面貌,还在东北烈士馆的对面建了一处小广场,命名为一曼广场。广场的正中央打造了赵一曼的人物塑像,路过这里的人都会看到,这尊塑像也会代替赵一曼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一朵金花”赵一曼

赵一曼可并非哈尔滨本地人,也不是东北人,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宜宾一个小村子里,现在那个小村子已经改名为一曼村。

赵一曼所在的家庭是当地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叫李鸿绪,给她取名为李坤泰,小名则叫淑端。她的父母有很重的封建礼教思想,从取名就能看出一二。

赵一曼年幼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对她进行传统礼教教育,为她缠足、穿耳,但赵一曼很反感这些,并和母亲抗争。她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被父母早早送去读私塾,学的却是《女德》、《女戒》。

赵一曼《女德》、《女戒》没学好,却认了很多字,并对《新青年》、《觉悟》等进步杂志报刊很感兴趣,经常买来阅读。她的父母终究是宠爱这个女儿的,家里也有些钱财,买几本书不算什么,见女儿喜欢也就由着女儿了。

可惜好景不长,赵一曼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他的大哥成为一家之主,对自己这个顽皮的小妹严格管束,连私塾都不允许妹妹去了。

赵一曼被关在家中整日郁郁寡欢,直到她的大姐夫参加了辛亥革命,经常给她写信交流革命思想,赵一曼才在灰暗的生活中看到一点光亮。

1924年,在她大姐夫的介绍之下,赵一曼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更加频繁地接触革命思想。2年之后,赵一曼考入宜宾女中,鼓起勇气离开家去上学,她没用李坤泰的名字,而是改名为李淑宁。

在女校上学期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抓住机会,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的机会,这二十黄埔军校第一次招收女性学生。在黄埔军校中,赵一曼依旧是佼佼者,各方面的成绩不比男同学差。

于是很快,她又获得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1927年9月,赵一曼和一众同学从学校来到上海,这一天上海天气不错,码头上无风也无浪,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登上了苏联的一艘商船。

一声汽笛长鸣,商船缓缓驶离码头,赵一曼和几个年轻人从货仓来到甲板,看着眼前的祖国越来越远,眼眶都忍不住发热起来。他们即将赶赴苏联莫斯科,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为了对身份进行保密,赵一曼又一次改名“李一超”。

省略恋爱,直接结婚

第一次坐船出海的赵一曼晕船严重,她好几次都跑到栏杆边趴着呕吐。有一次正好同行的组长看见,递了干净的手帕过来,哪知道这是两人姻缘的开始。

党组织送这一批青年学生出国学习,为了方便管理照顾,给大家分了组,选了组长。赵一曼这一组的组长叫陈达邦,也就是给她递手帕的人。

赵一曼这一个多月的海上生活,晕船的症状一点没有缓解。陈达邦一是有关心组员的责任心,二是见赵一曼一个女子独自出行不易,对她颇多照顾,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起来。

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之后,赵一曼和陈达邦又巧合地分到了一个班级。赵一曼接过学校发的学生证和校徽仔细看,傍边却突然传来询问“几号?”赵一曼被吓了一跳,扭头看发现是陈邦达,愣了一下才回答:“807”。

陈邦达笑了,展开自己的学生证给赵一曼看,赵一曼看到上面的编号是805,嚯,真是好巧。远在异国他乡,两人又有这样的缘分,自然越来越亲近。

两人在聊天中互相了解了对方的经历,陈达邦极为钦佩赵一曼虽是女子,却有家庭抗争的勇气,还有报效国家的决心。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陈达邦主动和赵一曼表白了,赵一曼有些意外,只说要考虑考虑。

两天后,赵一曼约陈达邦在学校的花园相见的纸条,陈达邦心情正忐忑的时候,赵一曼却从假山后面跳出来吓他。接着赵一曼盯着陈达邦的眼睛认真地说:“我决定,我们结婚!”

这句话将陈达邦震得七荤八素,反应过来他才惊喜的一把握住赵一曼的手确定:“你,你说真的?”

赵一曼点头肯定道:“我认真想过了,眼下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谈恋爱浪费时间,不如直接跳过过程结婚。”

陈达邦认真地看着赵一曼的眼睛,他没想到赵一曼竟然是这样的想法,不过他心中还是很高兴。他小心翼翼的从胸口中拿出一个小包,郑重其事的打开,里面竟是一枚金戒指,他递给赵一曼,并说:“这是我妈让我给你的。”

赵一曼一脸疑惑:“胡说,你妈妈怎么会认识我。”

陈达邦笑得温柔,抬手揉揉赵一曼的头发说:“我妈让我给儿媳妇儿的,你不就是吗?”

两人将结婚的事情上报给组织,并在莫斯科结婚了。婚后两人感情很不错,每天一起努力学习,希望能早日毕业回国报效祖国。

莫斯科的秋天就这样来了,这里的秋天比中国冷的多,还总刮风,感觉连空气都变得稀薄了。赵一曼身体有些不适应,但她不愿意过得太娇气,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

期末考试后,赵一曼病情加重,每天咳嗽,还总恶心反胃。陈达邦强制拉着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赵一曼怀孕了。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除了怀孕,赵一曼还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这让陈达邦心情复杂。

孕期很多药物都有禁忌,医生叮嘱赵一曼一定要在家静养,一定不能劳心劳力。陈达邦比赵一曼还要紧张,扶着赵一曼回家,还在家细心照料。过了几天,赵一曼的身体情况始终不见好转,她见陈达邦不上课,天天在家照顾自己,心中焦急。

赵一曼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只能严肃地和陈达邦说:“陈达邦同志,我们是夫妻,但首先是共产党员,要对得起党的栽培,你还是去上课更好!”

陈达邦知道妻子脾气急,更怕她一气之下动了胎气,只好忧心忡忡地离家去上课。晚上回来,赵一曼还会叫陈达邦给她讲一讲白天所学,这样在家休养了一段日子,赵一曼身体终于有了好转。

很快就要进入莫斯科的冬天了,严寒的天气不利于赵一曼养病,而且还会令陈达邦分心。正好国内根据地需要一批党员加入,赵一曼决定独自回国,她悄悄向中共旅莫支部递交了申请。

几天后申请通过,赵一曼悄悄收拾了行李,准备等陈达邦去上学的时候离家。这天早晨,赵一曼在门口送陈达邦去上学,亲手为丈夫整了整衣领,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陈达邦察觉妻子有些反常,习惯性的摸摸妻子的头发,温柔的开口问:“怎么啦?”

赵一曼收拾不舍的情绪,在陈达邦胸口前蹭了蹭说:“没事,你快去吧。”

赵一曼一直等丈夫走远才收回目光,离别的伤感充满她的内心。她拎起收拾好的行李,又环顾了整个屋子一圈,关上门,踏上回国的路。

在轮船上,赵一曼打开行李箱,发现里面多了一块丈夫的怀表,一下子就都懂了。原来陈达邦已经知道赵一曼的决定,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支持了赵一曼的选择,赵一曼顿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此时此刻,陈达邦也回到了空荡荡的家,看着桌上的离别信默默垂泪。陈达邦了解赵一曼的性格,但凡是妻子决定了的事情,很难更改主意。况且他们身上也确实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希望,有时候不得不舍小家救大家。

陈达邦和赵一曼却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了。

改头换面,英勇就义

1928年赵一曼回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起初她被分配到湖北宜昌,负责转移文件和掩护干部,她的儿子早产降生于宜昌。赵一曼给予了这个孩子最美好的祝愿,为他取名“宁儿”,寓意孩子一生安宁。

赵一曼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非常辛苦,而且目标明显,搞革命事业很不安全。组织上考虑到这些问题,安排她和江西省委王宏组成假家庭,方便工作。赵一曼也就带着儿子从宜昌又来到江西。

1929年冬天,赵一曼哄睡了儿子,坐在窗边就着烛光抄写文件。夜色朦胧,突兀地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赵一曼心中一惊,忙走到门口查看。透过门缝赵一曼看到是王宏,提着的心才放下。

刚一开门,王宏就把赵一曼往家里推,一边推还一边说:“快带孩子走,出叛徒了!”来不及多说,赵一曼用床单裹住孩子,就从后门往外冲,而王宏留下断后。

赵一曼刚一迈出门,就听到了屋内的打斗声,她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忍着泪抱着孩子疯狂地向远处跑。跑了一阵儿,见到路边不远处有一处草垛,就躲了进去。一夜的北风,母子两个在草垛中都冻麻了。

所幸这一次躲过了敌人,组织上救援的人也顺利赶到,母子两个躲过一劫。之后赵一曼又被安排到上海工作,她心中思量孩子跟着自己东奔西走,过不上安稳日子,不如在上海找个归宿。

在有心打听之下,赵一曼找竟然奇迹般地打听到了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的消息。陈岳云在武汉开印刷厂,家庭富裕,孩子跟着肯定不会吃苦。

打定主意,赵一曼找了一家照相馆,和孩子拍了一张合影,洗出好几张照片来。其中一张寄给了远在苏联的丈夫陈达邦,另一张则是托人带给老家家中的亲友。然后含泪将自己的“宁儿”托付给陈岳云一家,自己则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1931年,东北战事最为紧急,赵一曼便主动申请去往东北抗日。组织委派赵一曼到朱河县(现黑龙江省尚志市),并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的政委。

赵一曼在黄埔军校时期接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群众中,思想工作都做得很不错。在工作中,赵一曼认识了朱河县县委赵尚志,两人工作默契,共同粉碎了多次敌人的计划。

当地的百姓总见两人一起共事,而且相处和睦,还以为是兄妹两。赵一曼听说了,便又一次改了名字,叫赵一曼,从此赵一曼的名字在东北就流传开来。(改名的全过程:李坤泰-李淑宁-李一超-赵一曼)

1935年11月,赵一曼带着50多个人在安山屯打游击。日伪分子得到了消息,就带了300多人企图消灭赵一曼的小队。人数悬殊,装备悬殊,赵一曼只能带着人一边掩护一边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赵一曼的左肩挨了一枪,只能藏起来休养。

日伪警察则进行搜山,在周边不停的搜寻赵一曼等人的踪迹。这次好运没有眷顾,他们被发现了,赵一曼为了掩护几名队友撤退,手腕、大腿、膝盖都中了弹,当场就晕死过去。

再醒来,赵一曼已经身在日伪的监狱中了,随之而来就是严刑拷打。整整九个月,日伪换着花样的折磨赵一曼,各种酷刑换着用。赵一曼被折磨的奄奄一息,却没有透露一丝一毫的党内消息和秘密,就连逼问他的日本人,对这个女子都不由升起一些敬意。

1936年日本人失去了耐心,决定于8月1日射杀赵一曼。去刑场的路上,赵一曼被绑在囚车上游街示众,她神色坦然并无畏惧。赵一曼对得起党和国家,但她心中有愧她的家庭和孩子。

赴死之前,她找日本军官要纸和笔,给儿子留下是一封“绝笔家书”。

错过了19年的真相

赵一曼牺牲时仅仅31岁,消息传遍全国,甚至也传到了国外。正在法国巴黎的陈达邦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但陈达邦并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他只是心怀敬畏的将这则消息翻译成法文,并刊登在《救国时报》上。

1947年,陈达邦回国,从堂兄陈岳云那里见到了已经13岁的儿子,他拉着儿子问:“妈妈有给你写信么?”

儿子不说话,陈岳云开口道:“一超将孩子送来之后,就没了音讯。”

陈达邦不停的打听妻子李一超的消息,然而结果总是令人失望。

1950年12月,太原军事法庭上,一个叫大野泰治的日本战犯缓慢的陈述着自己的罪行。大野泰治就当时射杀赵一曼的历史亲历人和见证人,他讲述了赵一曼被抓后的遭遇,并最后说:“我至今无法忘记她坚定的目光,我是真心佩服这个女人的。”

接着这名日本战犯从口袋中拿出两张纸,竟然是赵一曼死前写下家书,一封给家庭,一封给儿子。没想到这个日本人一直保存这两封书信,他愿意为这位女战士保存最后想对儿子说的话。

可惜这时候赵一曼的身份还没有大白,更是不知道该将这两封书信给谁。于是这两封充满故事的书信,就被放到了东北纪念馆保存起来。

家里人除了陈达邦在打听妻子的消息,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也一直在打听妹妹的消息。赵一曼当时和儿子拍的照片,就在二姐李坤杰的手中。

1955年,李坤杰和友人一起重温革命电影《赵一曼》,聊起赵一曼的故事。友人说曾经和赵一曼共事过,只不过时间不长,那时候赵一曼还姓李。

李坤杰越听越觉得这个赵一曼和自己妹妹有些相似,她拿出当年的老照片问友人。有人拿着照片仔细的看,激动万分的说:“是她,你们认识吗?”

至此,女战士赵一曼的真实身份才被证实。

李坤杰回家之后立马写信给妹夫陈达邦,这一年7月,陈达邦带着儿子宁儿来到哈尔滨一曼街的纪念馆,看到了错过19年的书信,父子两个抱头痛哭。

1962年郭沫若作了一首诗纪念赵一曼女战士,其中一句广为流传: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6095.html
上一篇为啥兵马俑只有男人?面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尖锐提问,我国怎样回答
下一篇说话写文章要注意简明扼要,避免啰嗦,写奏章冗长被皇帝打板子

为您推荐

衡山人:黄埔军校之旅

衡山人:黄埔军校之旅

山峰、丘陵、平原交错,森林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亭台楼阁、寺院古刹与山水交相辉映,千百年来吸引着五洲游客竞相观光。
莫斯科摆脱蒙古统治

莫斯科摆脱蒙古统治

1235年,趁俄罗斯内战不休之际,蒙古大汗派拔都率军西征。1237年,蒙古大军进入东北俄罗斯地区,占领里亚赞公国后,又立即攻占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1243年,拔都以伏尔加河地区为中心,建立了钦察汗国。俄罗斯西北部以基辅、莫斯科和明斯克为中心的罗斯公国势力很强。钦察汗国采取以俄制俄的方式统治它们,并选出一个最顺从
认识莫斯科最好的方式

认识莫斯科最好的方式

认识莫斯科最好的方式。有人说是地铁,穿梭在充满历史艺术气息的俄罗斯地下殿堂,原本就是一种享受;有人说是漫步,以自己喜欢的节奏,以最亲近的距离,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