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史思明骁勇善战,击破六十万唐军,为何死在自己儿子手中?

史思明骁勇善战,击破六十万唐军,为何死在自己儿子手中?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部将,也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此人骁勇善战,在邺城之战中,他仅用五万军队击破了唐朝的六十万大军。之后,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为帝,他继续向南进军,将战火烧到了河南境内,与李光弼在河阳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他甚至一度取得胜利。可就在这个时候,史思明却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嫌隙渐生

761年三月,史思明在战胜李光弼后,决定继续向西用兵,于是派长子史朝义担任前锋,自北道进击陕城,史思明亲率大军由南道进攻。结果史朝义在姜子坂战败,只好退守永宁。史思明勃然大怒,“召朝义并骆悦、蔡文景、许季常,将诛而释之”。之后,史思明又让史朝义负责修筑三角城用以屯粮,并且限期一天修完。

天还没亮,史思明就来到了工地上,发现史朝义根本没有开工,因此又发了一通脾气。史朝义解释道:“士疲少息耳。”史思明骂道:“汝惜士而违我令邪?”临走前,史思明放下狠话,“朝下陕,夕斩是贼。”意思是说早晨攻下陕州,晚上就要杀掉史朝义。原来,史思明很不喜欢史朝义,他想立小儿子史朝清为太子。

二、政变爆发

与此同时,史思明处罚了手下的一批将领,他们也对史思明非常不满意,于是找到了史朝义,商量政变的事情。他们对史朝义说:“向兵败,悦与王死无日,不如召曹将军同计大事。史朝义沉默不语,没有说出任何话来。这些人非常着急,当即说道:“王(指史朝义)诚不忍,吾等且归唐,不得事王矣。”史朝义这才点头答应。

当晚,史思明被噩梦惊醒,坐在胡床上惆怅,他正在与身边的伶人说梦的时候,政变发生了!在交战的过程中,史思明被射中臂膀,然后被擒。史思明询问是谁作乱,人们回答是“怀王”。史思明当即大声呼喊怀王(指史朝义),然后说道:“旦日失言,宜有此。然杀我太早,使我不得至长安。”他还不想死,于是说道:“囚我可也,无取杀父名!”

三、叛军衰败

最初的时候,政变的军队并没有杀死史思明,而是将其绑了起来,送到了柳泉传舍。当政变的将领前来汇报时,史朝义连忙问道:“惊圣人(指史思明)否?损圣人否?”可是叛军将领担心史思明会反扑,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缢杀思明,以毡裹尸,橐它负还东京”。就这样,“安史之乱”的叛军迎来第四位皇帝,即史朝义。

762年五月,史朝义将史思明安葬,谥号为“昭武皇帝”,可是他却没有史思明的军事能力。同年十月,史朝义在洛阳之战中遭到惨败,被迫渡过黄河,逃到河北。唐军穷追猛打,屡战屡胜,叛军内部分崩离析,许多人向唐朝投降。763年正月,已经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被迫自尽,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划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2296.html
上一篇唯一历经五朝的皇贵妃:熬死四位大清皇帝,她一死清朝即亡
下一篇一个被黑化了两千多年的皇后,她这样做其实是事出有因

为您推荐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