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桓温:我不为此,卿辈哪得坐谈?

桓温:我不为此,卿辈哪得坐谈?

英雄很远,像我无比敬爱的韩信,似乎只有冷冰冰的战绩。从桓温才对历史人物有些亲近,这归于世说新语。这里英雄才俊不光有历史舞台上的一幕,也有平常生活里的一面。看他们谈笑处事,扑来一股鲜活气息。虽在一千六百年前,沧海又桑田了多少来回,人与事却仿佛在眼前,在耳边。

历史几千年,往来人物太多。桓温于我,二十五岁前仿佛匿在历史的角落里,一无所知。也许曾勿勿一瞥,又勿勿而过,毫无印象。就像中学学过的辛弃疾词里有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在想来注释里必有提桓温,只是没能留意。桓温于众人,可能永远如二十五岁前的我,无从听闻。直到看世说新语,他的世界才终于为我打开。故事一则一则地看,突然觉得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英雄吗?他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

究竟是哪一则让我留意起桓温,也记不清了。最有可能是他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时的那句慨叹: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我看中的英雄,一定心怀中国这块大地,懂沦丧之痛,有收拾河山之志。

也有可能是他北征,经过金城,看到从前种的柳树已经十围时的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温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光阴流逝对我总有无尽的感染力,而英雄对此也一样泪满襟。

当然触动我的远不止这些,比如这则: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我觉得英雄要怀仁,强而不暴,有怜悯心。

登上历史舞台,往往需要一个事件或者一些精彩的话。桓温的故事从为父报仇开始,只身去仇人葬礼干掉其三子,时年才十八。

袁彦道有两妹,一个嫁了殷渊源,一个嫁了谢仁祖,都算人物,却对桓温说:恨不更有一人配卿!后来他娶了南康长公主,成其人生关键一步,获得日后都督荆州军事,进而平蜀的机会。当时李氏在蜀地已盘踞四十多年,根深蒂固,桓温自凭荆州为东晋平蜀,初露锋芒。往后又三度北伐,除收复河洛外都功败垂成。我常想他离成功的一步究竟是什么,是时运不济,过于谨慎还是别的?

桓温的年代,羯族石赵、鲜卑慕容燕、氐族苻秦相继崛起,按孙武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能把握的机会并不多。在这不多的机会里,还要因朝廷的忌惮而错过。石虎死后桓温就想北伐,但东晋为了制衡,交给殷浩主持,致一败再败,损失无数。桓温也被迫虚度五年青春,错过石赵动乱的良机,之后他改打关中,只带四万人,到长安附近就粮草告急。可见跟平蜀一样,晋廷没给他多少支持。

人多指责桓温不力战就回师,但不见得他有错。长安城高固,以其兵力难强攻,历来优势兵力也首选围城,围敌到物资紧缺而降,或者来援打援。但围城要保证补给,桓温粮草不继,又难取食于敌,苻秦早将郊外的麦子割完,当其婴城固守,回师是明智的。后来北伐慕容燕也是粮草告急,虽都未成功,但敢率军深入,野战击溃胡虏,迫其守城,举凡东晋南朝也没几人。

普遍认为桓温晚年想篡位,念头有没闪过不知道,但从事论纯属诬陷。以其实力,谁能阻止?而且篡位当在壮年,垂垂老矣才篡,闪失难控,太不理智。若像曹操让儿子来篡,就该有所铺垫,先封王,置百官。但其到死只是南郡公,最后要的九锡,虽属人臣殊礼,却是虚荣。死后爵位又留给幼子,大业交给弟桓冲,门吏也散了一批。要篡位,按理权位都该交给长子或贤子。若从心论,则易成捕风捉影,无端臆测,连平蜀、北伐都能被视作树威以篡位。按此桓温处心积虑三十多年,能翻云覆雨为何没了后续?

当年桓温入蜀,见长江流急,三峡险峻,感叹过一句: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谢玄有句正好能注释这句。淝水之战前景未知,人们担心谢玄会败,韩康伯却认为能胜,理由是其好名,必会力战。谢玄知道后不悦,说:丈夫提千兵入死地,此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桓温屡屡深入敌境,前途未卜,置生死于外,此时一腔热血必为社稷,为故国山河。就算刘裕,在沙场浴血奋战的那刻,为的也是故国山河。

造成对桓温篡逆印象的应该是这四件事。一,他曾废帝立简文。简文帝与桓温年纪相当,有交情,也有才望,并非傀儡。

二,其子桓玄后来篡位。彼时桓温去世有三十年,当初只留给其子无权的爵位。且因余悸,晋廷一直弃用桓玄,后来其崛起多凭自身才干。虽然桓温名望的影响不能小觑,但篡位既非其授意,更非死者能制止,不能算他头上。

三,桓温曾将相一身,权倾朝野。简文帝死后,桓温来拜陵,朝臣战战禁禁,诛杀王、谢大族的流言也传起来。此时桓温也不久于人世,这反映人们对其篡逆能力的恐惧,却非事实。司马太傅曾当桓玄的面醉问:桓温来欲作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却替桓玄回答: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此议,裁之圣鉴。

四,桓温说过一些敏感的话。经王敦墓,他说:可人,可人。王敦曾以清君侧为由称兵向朝廷,攻破石头城,让原先要亲率六军以诛大逆的晋元帝窘迫到说: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王敦自然是权臣,但永嘉之乱后司马睿能立足江东,建立东晋,离不开他的拥立。人心思乱,江南反叛能一一平定,也是他的功劳。人言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作用过半,所以桓温虽欣赏他,却不知是哪一点。

桓温也说过: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此处文景指司马师、司马昭,两人为晋篡魏做了重要铺垫。但司马师曾率军大败东吴,司马昭更灭了蜀汉。所以桓温怕被笑的是指篡位还是功业?而接着一句: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是说自己还是文景,并不清楚。

顾恺之拜桓温墓时曾叹: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这话让我想到习凿齿的那句: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都是幕僚对明主的敬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7661.html
上一篇月生沧海:太子与梁夫人私会发生密室杀人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下一篇元朝打下那么多疆土,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呢?

为您推荐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用的是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略,诸葛亮派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出箕谷,与曹魏大将军曹真对峙,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五郡,同时派出马谡镇守街亭,以阻止曹魏援军进入陇右。第一次北伐的关键点就在街亭,赵云与邓芝拖住了曹魏关中主力,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主力则没有敌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