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剩下3个皇帝哪去啦?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剩下3个皇帝哪去啦?

明十三陵,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

2010年,小编跟团去北京旅行时,也到十三陵打了一回卡,还在景区买了一把印有明朝历任皇帝的折扇。但摊开来一看,突然冒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明朝前后有16任皇帝,怎么只有13座陵墓呢?数字对不上啊!

在解释上面的问题前,咱们先纠正一下明十三陵的叫法。严谨点称呼,明十三陵应当叫作“明北京十三陵”。

加上“北京”二字,是因为明朝的首都,最初并不在北京。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国都暂定在六朝古都南京。为什么是“暂定”呢?因为朱元璋虽然人在南京,但却老想着迁都到其他地方。

朱元璋在国都问题上,起初的设想是衣锦还乡。称帝的第二年,便派首席文臣李善长,到老家安徽凤阳建造都城。

可凤阳,实在是没有啥经济发展潜力。要不然,当年朱元璋也不会全家饿死,逼着他为了混口饭吃,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了。

再一层,就是考虑到开国功臣们基本都是淮西老乡,定都凤阳,只会让开国勋贵们的势力更加牢固。当时,功臣威胁皇帝权力的情形,已经初露端倪,朱元璋自然不想加剧这股势头。

既然凤阳不行,那就挑其他的城市,比如北宋国都汴梁、唐朝帝都长安、东汉都城洛阳。

但随着太子朱标的离世,当时已经步入晚年的朱元璋,急于为皇太孙朱允炆搭建新班子铺路搭桥,迁都的事,也就搁置了下来。这一搁置,明朝初期的国都,就保留在了南京。

国都在南京,那皇陵必然也不能太远。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朱元璋就命人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修建皇陵。次年,马皇后去世,入葬皇陵。由于马皇后谥号“孝慈”,故称皇陵为“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孝陵地宫启用,皇帝与皇后合葬其中。

所以,明孝陵才是明朝第一座皇陵,它不在北京而在南京。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也就是那个倒霉悲催的建文帝。

为解决藩王尾大不掉的问题,朱允炆推出了削藩令。但在执行过程中,手段过于激进。短短几个月,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相继被废为庶人。最惨的是湘王朱柏,举家自焚而死。

眼瞅着要被收回权力,而且连空头的藩王编制和经济待遇也要剥夺,甚至连性命都有可能丢。

想到这,燕王朱棣干脆反了丫的,打了3年多仗,竟然破天荒地逆袭成功了!!!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攻破南京时,朱允炆下落不明。终其一生,朱棣都在担忧这个侄子啥时候突然冒出来。

不过,朱棣毕竟是政治家,你不是玩失踪吗?行!我就给你来个“官方判死刑”。他从皇宫大火的灰烬中,找出两具焦黑的尸体,一口咬定这就是建文帝夫妇。

为表示自己造反的合法性,朱棣又把朱允炆的皇帝身份给抹了,硬接在洪武三十一年后面,让朱元璋又多当了4年皇帝。

因此,建文帝朱允炆,就成了第一个没有皇陵的明朝皇帝。

前文提到,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直是朱棣的一块心病。他当上皇帝后,心里一直不踏实。

一来朱棣是以藩王的基本盘,靠造反上位,因而十分担心其他藩王有样学样。为此,他也搞削藩,将众王内迁开启了“养朱模式”,但也留下了北方边境无人防守的副作用。

二来朱棣得位名不正言不顺,南京毕竟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的根据地,住在这里,总让他有些心烦意乱,缺乏安全感。

最终,他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迁都北京。

北京的前身叫北平,那是朱棣做藩王时候的封地,里里外外颇为熟悉,文武官员也都是他亲自培养的。

再加上“天子守国门”的响亮口号,既能为迁都披上高大上的理由,又可以让北方边境的蒙古人感受到震慑。

国都到了北京,皇帝驾崩之后当然不可能再千里迢迢送回南京安葬。于是朱棣在天寿山主峰南麓,为自己挑选了皇陵地址,这就是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长陵”。

之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先后在长陵附近建成,北京明皇陵逐渐形成规模。

朱瞻基之后,即位的是明英宗朱祁镇。

但这个熊孩子,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主。他重用宦官王振,搞得明廷内部的团结很成问题。而且他还特崇拜五次出征蒙古的太爷爷朱棣,御驾亲征瓦剌,结果一仗下来玩脱了50万明军,连他自己都给瓦剌人绑了肉票。

幸亏明廷的反应快,在于谦等大臣的张罗下,由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称帝,并在接下去的北京保卫战中,将兵临城下的瓦剌人,给顶了回去。

眼见到手的皇帝俘虏没了用处,瓦剌人大为恼火,不想空手而回,便答应了明朝赎回朱祁镇的要求,换取金银财物。

但朱祁镇回朝后,局面变得非常尴尬。

按理说,朱祁钰只是个代理的皇帝,可这小伙子干得还真不错,比丢人的哥哥强多了。各方面一合计,朱祁钰继续做着皇帝,但太子却要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可时间一长,尝到当皇帝甜头的朱祁钰,对这套皇位继承方案,有点不乐意了。为此,他干出了好些个出格的事:

一是将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大门上锁,就连锁孔都用铅汁给灌死了。

二是废黜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继位人。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济没那皇帝命,自己给夭折了。朱祁钰自然是不甘心,铆足了劲搞公“朱”配种,结果整来整去,儿子没造出来,反而搞得身体掏空一病不起。

这一病,这给几个阴谋家提供了机会。大将石亨秘密联系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

而半死不活的朱祁钰,则被废为郕王,一个月后凄凉离世。

由于朱祁钰先前搞的动作太过头,重新翻盘的朱祁镇,也就不客气了。他下令将朱祁钰建的寿拆除,只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还给了弟弟一个恶谥“戾”。

就这样,朱祁钰成了明朝第二个没有皇陵的皇帝。

至于朱祁镇,他的陵墓就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裕陵。

接下去,又是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坖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

最后,轮到的是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的一颗老歪子树下自缢殉国。大顺军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身搁在皇宫门口,后续就不再管了。

后来,还是昌平小吏赵一桂募捐钱款,将崇祯夫妇的遗体,安葬到田贵妃的墓中。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为收揽人心,对外宣传清军是为明朝报仇来的,为此对田贵妃墓,又像模像样地修葺了一番。

这座捡现成改装的陵墓,就是十三陵最后的一座——思陵。

此外,在湖北安陆,还有一座明皇陵。

它的由来,是因明武宗朱厚照无子绝嗣,让堂弟朱厚熜捡了漏。当上皇帝后,已经是嘉靖帝的朱厚熜费了好大劲,给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上了皇帝的尊号,因此他的陵墓也升格为皇陵。

不过朱祐杬毕竟没当过皇帝,所以这座“显陵”,出了湖北,名气也就不是很大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7269.html
上一篇带兵应知兵尊兵爱兵
下一篇比希特勒更邪恶:谎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理

为您推荐

北京玉渊潭公园紫藤花绽放

北京玉渊潭公园紫藤花绽放

4月21日,市民在北京玉渊潭公园观赏紫藤花。4月下旬开始,玉渊潭公园紫藤进入最佳观赏期,花期可持续到5月上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