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知道朱棣到底有多狠心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知道朱棣到底有多狠心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知道朱棣到底有多狠心

建国以后,我国政府曾经组织专家对故宫进行修复工作,这一修复,竟然发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负责修复的专家在拿起损坏的地砖后,竟然连连摇头感叹:“朱棣太狠了!”

这块地砖难道有什么异样吗?当年朱棣又做了什么呢?

人人皆知紫禁城是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不过有几人知道,紫禁城其实是朱棣修建的呢?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宫殿70余座,房屋足足有9千多间。

很多人对故宫的大小没有什么概念,但是看到这组数字就能想象得出来,当年建造故宫时究竟是多大工程量。

朱棣坐上皇位以后,有了要迁都北京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召集建筑专家、能工巧匠等。

1406年,紫禁城正式开始动工,前后大约历时14年的时间,第二年,朱棣正式迁都到北京,从此,这里就成了后代皇帝的政治中心。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时也是在南京发家的,那么朱棣为什么舍弃南京城,转而迁都北京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当时朱棣在做燕王时,他的据点就是在北京,那时候还叫北平,回到自己的老家,自然是皇位坐得更稳。

第二个原因就是北京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能够抵抗蒙古人的南侵,还能更好地经营东北地区。

不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他考虑到世人多他多有争议,害怕南京城已经有二话。

种种原因之下,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紫禁城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建筑,在修建的时候自然也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其实紫禁城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星象学说,在传说当中,天帝的居所就是紫薇垣,这个地方代表的是天人、天命所归。

所以就有了紫禁城这个名字。

紫禁城在建造过程中,朱棣为了让紫禁城看起来更为奢华,不仅所有的材料用的都是顶级的,还命人去全国各地寻找珍稀楠木。

楠木多长在奇山峻岭上,很多人进山寻找,最后却命丧悬崖,当时的文人多感叹“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足以可见当时为了寻找楠木,没少劳民伤财。

当然了,对于朱棣来说,整个紫禁城除了要修建得赏心悦目之外,其安全问题也要重视。

当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自己能够成功打进南京城,就是因为南京城的城墙没什么机关,坚硬程度也不足以抵抗外敌。

所以朱棣为了避免自己日后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紫禁城的安全方面就格外注重。

大清灭亡之时,冯玉祥带兵攻入了紫禁城,遭遇动乱后,紫禁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直到建国以后,国家派出了很多专家对我国的文化瑰宝进行修复,因为专家拿起了一块损坏的地砖,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故宫的地砖称之为“金砖”,但是这里的“金砖”并不是用金子制作的意思,而是指因为这种材质的砖断之无孔,敲击声会发出如金属般的声音而得名。

另一方面,因为这种砖造价昂贵,有“一块金砖价值80万两”的说法,真要说它是“金砖”也无可厚非。

这种砖叫做“御窑金砖”,当时修建皇宫的工程部在选择地砖材料时没少下功夫,选了很多样品,朱棣都不满意。

直到陆慕砖窑制作出来的样品送到了朱棣的手上,朱棣一眼就相中了,当即就敲定了使用这种砖,从此以后陆慕砖窑就开始专门为皇家提供金砖。

这种金砖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制作材料要求高,制作过程复杂,并且每一块金砖都是纯手工制作。

一批金砖的制作周期非常长,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一个制作周期少则130天,多则要720天。

一批金砖制作完成后,并不是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金砖昂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成功率极低。

一块金砖成功的标准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而在抽检的过程中,如果有6块砖达不到标准,那么这一批金砖就会宣告作废。

要说为什么御窑金砖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用材比较别出心裁。

一块金砖的制作过程分为8个步骤,从打洞取土开始,到烧制完成,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大意。在这其中,选取烧砖用的土质,以及窰水的选取至关重要。

由于陆慕在苏州,位于太湖之畔,所以这里的土质就格外特殊,不仅土质细腻,并且含有大量的胶状物体,可塑性强,不易损坏,做出来的砖更加坚硬。

选土的第一步是先去除表土,要选那种细腻、无任何杂质的黄色泥土,这种泥土粘性较强,选好后将土放在阴凉处。

放置足够的时间后,风、雨等因素就会让土的团粒结构被破坏,这样的泥土没有硬块,质地更细腻,粘性更强。

其次,放置窰水的过程也是个功夫活。

在烧制的过程中,烧炉是全封闭的状态,窰水要从炉顶持续放水,只要水流速度做到一致、不间断的标准,烧红的砖就会呈现出青黑色。

一旦节奏打乱,或者出现漏水的情况,那么金砖就会出现色泽不一,甚至成块、白斑的情况,那么就会成为次品,甚至报废。

等到烧纸完成以后,还有人工去打磨,最后才会出现在紫禁城中。

在《吴门补乘》中有记载,“陆墓窑户如鳞,凿土烧砖,终岁不绝”,这个场景就足以说明当时的工程量是极其庞大的。

整个紫禁城的地面足足用了几十万块御窑金砖,并且在铺设的过程中,砖块之间都是用蛋清与糯米黏连的,其中耗费的人力、财力,长年累月下来已经数不胜数。

整个紫禁城中都用这种御用的金砖,因为是给皇家用的建筑物,使用世上最好的材料也是理所当然,那么专家为什么在看到金砖依旧大感意外呢?

很多人都以为,一个正常的房子,水泥地打好以后就可以铺砖了,然而故宫的地板却令人震惊。

因为金砖的下面还是金砖,在故宫的地底下,采用了“横七竖八”的结构,也就是横排铺7层,竖排铺8层,加起来一共有15层!

金砖原本就足够牢固了,哪怕是皇宫,多铺两三层也是可以理解的,朱棣为什么要铺18层呢?难道是他烧包吗?

朱棣的这一做法,自然是有他的原因。

当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他能成功打进南京城的一大原因就是在城墙底下打洞、挖地道。

所以朱棣自然是要防止这种事情再发生。

之所以金砖的检修标砖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就是要从根本上扼杀挖地道的可能性。

首先,金砖就根本挖不动,即使挖动了,因为敲击的时候有声响,所以挖地道的工作从根本上就不能进行。

并且由于金砖足足铺了15层,想挖通地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当然了,光是耗费人力物力算不上可怕,更加可怕的是,每一块地砖上都印制了从制作者到搬运者、到管理者的姓名。

除了名字,制作时间、监管的官员、从知府到保甲,只要经手人都要刻上印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并且追责,轻则抄家,重则流放或砍头。

另一方面,这样做的好处还能防止官员发生贪腐的情况,一旦每个工程各行都精确到了个人,偷工减料的情况就几乎不会发生了。

庞大的紫禁城能够花费30万人力,耗费14年的时间完成,足以可见朱棣对皇宫的建造是十分上心的。

另外,相传紫禁城的房间有9999间半,之所以不到一万间,是为了不僭越天道。

因为传说上天的宫阙有一万间,朱棣的皇位原本就来路不怎么正,于是为了不有违天道,就特意将故宫设置成不满一万间。

如今,紫禁城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人们发现的故宫的秘密之后,无不叹息朱棣太过心狠,能让每块地砖的制作者都能精确到个人,足以可见那个年代肯定不敢出现“泡沫工程”了。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修复紫禁城过后,政府又在1990年后又替换了很多金砖,现在故宫的地板上铺设的金砖大部分都是现代的工艺制作的。

其质量更好,更稳定,并且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成功率提高。

如今,制作御用金砖的苏州陆慕已经不在了,但是在苏州还有金砖博物馆,里面还有详细的制作过程。

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时刻刻都无不让人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了不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5582.html
上一篇洪秀全选妃有多挑剔!长得漂亮只是其一,还有一点要求让人难接受
下一篇日军731部队有多疯狂?一场“母爱实验”,突破了人类的底线

为您推荐

神秘的故宫未开放区雨花阁

神秘的故宫未开放区雨花阁

摘自《草根春秋》系列:旅游篇 走进故宫 (十四)《中正殿区域景点》。雨花阁位于故宫内廷西路春华门内,是一座藏传佛教的佛堂,从外表看,只有三层,但
当故宫遇上龙年初雪

当故宫遇上龙年初雪

大地被雪花点缀,仿佛披上了一层银装,尤其是故宫建筑群,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与宏伟。这场雪,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冬日的静谧与祥和,更让故宫这一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