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曹诚英在胡适婚礼上当伴娘,五年后说自己离婚了,胡适:留下来!

曹诚英在胡适婚礼上当伴娘,五年后说自己离婚了,胡适:留下来!

1923年,胡适去了杭州养病,在那里,他偶然遇见了当年在她婚礼上当伴娘的曹诚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曹诚英告诉他,她离婚了并表示想留下来照顾他。

胡适含情脉脉地看着她,轻声说:"留下来。"

曹诚英喜出望外,她没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一、表哥妹暗通款曲,诚英痴情珠胎暗结

曹诚英,字佩声,1902年出生于绩溪一个大户人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我国最早的作物遗传育种女教授。

如果她的人生中没遇到胡适的话,说不定该是多美满!只可惜,造化弄人。

那是一场古怪的婚礼,一边是留学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一边是目不识丁的乡村悍妇江冬秀;一边是穿着西服皮鞋,戴着黑礼帽的新潮新郎,一边是穿着棉袄绸缎的小脚女人。

正是在这场古怪的婚礼上,伴娘堆里15岁的曹诚英对新郎胡适一见倾心。

而婚礼上的匆匆一瞥,胡适亦对这个天生丽质又机敏聪慧的表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后的岁月里,因为那婚礼上的惊鸿一瞥,曹诚英的情感之路注定坎坷不休。

"要是新娘子是我就好了。"婚礼过后,情窦初开的曹诚英不止一次这样想,心里就像吃了最酸的柠檬一样,心痒难耐。

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给胡适写信,信中只为要一些花种子。此后,两人来往书信不断。

第二年,曹诚英在父母的包办安排下,嫁给了一个叫胡冠英的富家公子。

可好景不长,成亲四年,夫家婆婆竟以不能生育为由,为胡冠英纳了妾。

曹诚英对这桩封建包办婚姻彻底感到厌恶,在哥哥的支持下,毅然离了婚。

恢复自由身的曹诚英,继续在杭州师范学校读书,写信给胡适也再无顾忌了。她的内心自动忽略了胡适是有妇之夫的身份。

1923年暑假,曹诚英得知胡适在杭州养病的消息,她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心了。

"这一定上天把糜哥(胡适字嗣糜)送到我身边!我再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曹诚英拜托好友汪静之为她与胡适制造一个偶遇的机会,终于促成了两人的会面。

深情表白后他俩在西湖烟霞洞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神仙日子。

白天,两人同游西湖、吟诗作对,品茶会棋,一起讨论诗词歌赋、人生哲理。

夜晚,她做饭给他吃,情到深处仿佛她就是他的妻子,水乳交融,永不分离。

胡适的朋友们都知道他和她在一起,都笑话他像变了个人。一旁的曹诚英面对众人的调侃也只是甜蜜地捂着嘴笑。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让曹诚英情根深种,一辈子都逃不出胡适给她编织出的情网。

胡适在杭州住到了当年12月才回到北京,回京以后,他仍然给曹诚英写信,并寄花籽给她。

但是不知为何,到了第2年,曹诚英却突然没有来信了。

她知道他是有妇之夫,还有两个孩子,她还知道他的老婆是个厉害人物,他们的每封信都是通过江冬秀的手转的。

尽管江冬秀还没有怀疑过她这个"远方的表妹",没有拆过他们的信,但对曹诚英来说,只要想一想她的每一封信,要在他老婆的手里过一遍,她就受不了了,所以她忍住了,不写了。

胡适顿时六神无主,坐立不安。

后来,他实在相思难耐,就又去了杭州。

他去敲门,她来开门,见到他的一瞬间,所有的决心又崩溃了。

他租了一个套房,他住外面,她住里面。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她就躲在里面。

这样的"躲藏",因为她爱,所以,才能忍受。

后来胡适又回到北京,他忍不住思念,给他写信。她用英文写地址,并先寄给在天津的哥哥,然后再转寄给胡适。

"糜哥!在这里让我喊一声亲爱的,以后我将规矩说话了,我爱你刻骨的爱你,我回家之后仍然像现在一样爱你,请你放心,祝我爱的安乐!"

爱到飞蛾扑火,爱到奋不顾身,爱到没有退路,爱到太苦。那以后,只要胡出差,只要他一封信,她就会去找他,他到哪里,她就悄悄跟到哪里。然后,胡适回到北京,她回到杭州。

可这奔波又短暂的"快乐"并不能维持多久,一个生命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三人行"的平衡。

二、胡适深情欲负责,发妻难降姻缘成空

当曹诚英把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胡适时,他展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

他不得不向江冬秀摊牌,说希望离婚。他其实是早有此打算了。

江冬秀二话不说,冲进厨房,拿出一把锋利的大菜刀:"你要离婚可以,我把两个儿子杀了,再自杀!"

胡适吓坏了,他是顾忌自己形象的人,不想闹得太难堪。于是他坦白告诉曹诚英:我害怕冬秀,又不敢离了。

这是个实在话,却伤透了曹诚英的心。男人这个时候的选择,往往冷酷又无情。

她吞下苦果与泪水,沉默地去打掉了孩子,然后收拾东西,去了美国留学。这一年,她已经31岁。

曹诚英去了美国之后,胡适特意写信给他在美国的女朋友韦莲司,托他照顾曹诚英:"她得节俭过日子,还得学英文口语,你能在这两方面给她一些帮助和引导吗?"但曹诚英一走,就断绝了和他的联系。

1937年,曹诚英获得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学的硕士学位,回到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

她从美国回来,胡适去了美国做大使。1939年七夕,在美国的胡适意外地收到了她的信:

"孤蹄孤蹄,倩君西去,为我殷勤传意。到她末路病呻吟,没半点生存活计。

忘名忘利,弃家弃职,来到峨嵋佛地。慈悲菩萨有心留,却又被恩情牵系。"

这封信没有落款,没有地址,只有一个邮戳,邮戳上印着:"西川,万年寺,新开寺。"

原来,她选择了在峨眉山出家。

胡适很难理解,学成回国,曹诚英为何要出家?他更不知道,她出家的原因,竟然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曹诚英认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本来打算结婚,谁知江冬秀认识男方的亲戚,她大肆败坏曹诚英的名声,导致那个男人解除了婚约。曹诚英彻底心灰意冷。

胡适想回信给她,又觉得不妥。就没写。后来有朋友要回国,他托朋友从美国带了一封信和200美金给她。

朋友辗转去了峨眉山,找到了曹诚英。

古寺青灯下的曹诚英面无表情地看着突然到访的朋友。她接过那封信和美金,半响之后,泪如雨下。

经过朋友和哥哥的苦劝,再加上她已经患了严重的肺病,她离开了峨眉山。

这位朋友马上写信向胡适报告说:"可见你的魔力之大,可以立刻转变她的人生观,我们这些做女朋友的实在不够资格安慰她。"

但这又如何呢?胡适在1949年去了台湾,而曹诚英在10年浩劫期间,因为和他的关系,被抄了家,50多岁了,还要站在台上,被人辱骂。她这一生,都在为他而受苦。

三、痴心不改独垂泪,意志坚强做科农

不管多浓烈的爱情,不被世人认可,终是要落于尘土的。

初遇一瞥,惊鸿一生,这大概就是曹诚英爱情的全部吧!

她是孤独的,她与胡适的结局以他孤独终老而结束,她爱慕了胡适一辈子,眷恋了一生。

她没能像张幼仪那样强大起来,也不像朱安那样自我枯萎,她选择了一条折中道路,自我孤独了下去,教书育人,做学术钻研,在农学界科研的道路上,大发异彩。

曹诚英由师范出身,后来改业农学,只因胡适先前便是学农的,出国深造归来,成为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亦是摩尔根学派遗传学家。后来曹诚英在复旦大学任教。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教育部决定复旦大学农学院除茶叶专修科外全部迁到沈阳,与东北农学院的部分专业合并成沈阳农学院。

本来根据曹诚英的身体状况,可以得到留校留校照顾,但她不顾自己病体弱多病,毅然服从组织安排,告别久居的上海,随院北上,到气候严寒、生活条件艰苦的沈阳创业。

在沈阳,曹诚英虽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和环境,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马铃薯的选种、栽培研究并获得成功。

可十年浩劫并不放过一心只想搞科农事业的曹诚英。无休止的批判、交代,使她的病体雪上加霜。无处为家的她辗转借居朋友家。

最后回到安徽老家农村,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生产队看她孤弱,再三要给她盖房,均遭婉却。

曹诚英终生未再嫁,身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生活过得十分节俭,生命弥留之际还把平生积蓄万余元全部捐助集体,用于修桥铺路、绿化荒山、改良猪种、育种马铃薯、为幼儿办班、为青年购书,给妇女宣讲时政等等。

曹诚亲对乡土、对家乡人民的赤诚的爱,使当地百姓感激不已。

她病重时,地方派人护送赴泸就医,途中遇无车可乘地段,乡亲们就抬着她走。

1973年1月18日,曹诚英教授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71岁。

写在最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曹诚英劝胡适留在大陆,不要去台湾。胡适未听从,临别时只说"等我",然后匆匆赴台,从此诀别未再相见。

曹诚英死后,她的好友遵照她的遗嘱,把她珍藏一生的一大包与胡适的信件焚化成灰和她一起葬在了回乡的路上,一条通往胡适故居的必经之路。

至死,她都没有放弃希望,如果有一天,他告老还乡,一定会经过这里,但是她还不知道:胡适早已在11年前病逝于遥远的台北,终年也是71岁。

爱情,只是曹诚英人生当中最重彩浓抹中的一笔,深爱过,亦无怨也无悔,既然擦不掉,那就用一生去怀念吧。

曹诚英虽被胡适编织的情网围困了一生,但她用最坚强的意志对抗情伤,依然积极生活、面对人生,忠于自己的事业,最后为科农事业贡献了一生,反脆弱封神!实在令人敬佩,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4091.html
上一篇明朝红丸案是怎么回事?低调30多年的朱常洛、当了29天皇帝就驾崩
下一篇点评陈胜:“肇始版、微缩版的洪秀全”(一文看透历史系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