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趁乱弄权,祸国殃民

趁乱弄权,祸国殃民

趁乱弄权,祸国殃民

董卓进入洛阳后,迅速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很快又买通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吕布,除掉丁原,吞并了并州军。至此,董卓实力剧增,不久便彻底控制了洛阳。为了进一步掌握朝廷大权,董卓欲废除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他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少帝逊位,降封为弘农王,迁出皇宫;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董卓自任相国,封太尉,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控于手,很快又派人毒死了汉少帝和何太后,断了众臣让少帝复位的念头。至此,董卓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将东汉朝廷的大权握于掌中。

董卓统领的凉州军彪悍狂野,尚未开化,再加上董卓有意放纵,他们更是奸淫掳掠,恶行不断,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一次,董卓领兵外出打猎,适逢二月社日,路上行人众多。他认为行人太多阻碍其策马驰骋,命士兵将街上的男子全部斩首,把妇女和财物全都抢到马车上,随后令手下将这些人的首级拴在车辕上,谎称杀敌得胜而回。董卓生性凶恶,残暴不仁,常常以严刑峻法处罚朝臣,甚至淫乱后宫。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当时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董”,“十日卜”为“卓”,合起来便是“董卓”,“何青青”、“不得生”则表示百姓急切希望他死去,可见百姓对他痛恨之至。不仅是普通百姓,高官显爵、士族地主,也都对他深恶痛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征讨董卓的联盟暗中形成了,伐董战争一触即发。

火烧洛阳,对抗联盟

190年,袁绍、袁术、韩馥、孔仙、刘岱、王匡、张邈、桥瑁、鲍信、曹操等十几路人马齐聚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举行讨董大会,最后推举袁绍为盟主。他历数了董卓的种种罪行,呼吁各路盟军戮力同心,诛杀董卓,为国为民除害。

大会之后,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驻军河内,派冀州牧韩馥留守邺城,负责军粮供应。豫州刺史孔伷驻军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驻军酸枣,后将军袁术驻军鲁阳。盟军从北、东、南三面对董卓构成夹击之势。

董卓在洛阳听到这个消息,起初有些惊慌失措,后来渐渐冷静下来。他接受幕僚李儒的建议,决定以物产丰盈的关中为根据地,退到长安设防,使得各路盟军对他的包围失去意义。因此,他借口洛阳不易坚守,将汉献帝和数十万百姓、臣工挟持到了长安。搬迁途中,百姓饥寒交迫,尸横遍野,场面惨不忍睹,而董卓为了断绝百姓返回洛阳的念头,竟派人将洛阳的宫室、民房一把火烧了。洛阳城方圆二百里内宫室、民房尽毁,昔日繁华的都城化为灰烬,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董卓的恶行不仅严重破坏了洛阳城内的经济,而且极大地摧毁了各种文化遗产,很多珍贵的书籍、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曹操曾就此在《薤露行》中写道:“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令人失望的是,在董卓撤退的过程中,讨董联盟汇集在酸枣周围的各路军队却大多作壁上观,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部分诸侯派兵出战,也因与董卓军实力悬殊,均战败而回。不久,联盟内部出现了分歧,各路军队相互间产生了摩擦,甚至大打出手。盟主袁绍无力控制局面,只得听之任之,讨董联盟最终土崩瓦解。董卓也得以继续作威作福,百姓也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3710.html
上一篇河南与安徽的辖区调整,河南省的2个县,为何划归了安徽省?
下一篇阅读中轴丨三大中轴线模式,北京特别在哪里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