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隋唐历史:吐蕃侵犯大唐边境李世民为什么不灭了他反而要与他和亲呢

隋唐历史:吐蕃侵犯大唐边境李世民为什么不灭了他反而要与他和亲呢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堪比大汉。大唐初立之时之所以能够在七年之内平定天下,除了因为有隋朝的陪衬更是因为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存在,大唐能够平定乱世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后来在登基之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灭亡了东突厥、薛延陀、吐谷浑,使四方臣服成为了天可汗。令人奇怪李世民对于侵犯大唐边境的敌人可是说是见一个灭一个,可是对于吐蕃却是例外,并没有灭了他还要主动与其和亲结好呢?

说到吐蕃其实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高原,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政权。吐蕃与公元633年由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的政权,比大唐建国晚了十五年时间。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入侵了大唐的松州,李世民派侯君集前去征讨收复失地,吐蕃大军败退,之后便是唐朝派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很多人都很奇怪按照李世民对外的态度只要侵犯大唐势必要灭了他,而这次李世民会主要与其和亲呢?难道李世民打不过松赞干布吗?

其实并不是李世民欺软怕硬,更不是大唐打不过吐蕃。而是当时想要灭掉吐蕃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当时的大唐和吐蕃虽然都属于建国初期,吐蕃刚刚形成政权势力大增又有松赞干布这样的雄主治理,实力不容小觑,并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第二,吐蕃地处于青藏高原,在大唐之时哪里并没有今天青藏铁路和公路,又是崇山峻岭吐蕃占据了地利之优势,高原空气又很稀薄,大军征讨肯定会出现大量的水土不服的高原反应,粮草辎重运输也困难,李世民知道如果冒然的去灭了吐蕃不必要的伤亡是非常大的,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第三,在公元634年松赞干布主动遣使与大唐修好,要与大唐通婚,只不过李世民当时并没有同意才有了后来的战斗,可以说这件事是大唐理亏,吐蕃也不是大唐的主要敌人,不如通婚还能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

从以上分析来看,大唐与突破和亲并非是李世民怕了吐蕃,而是当时的吐蕃势力正盛,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主动去攻打不必要的伤亡太多了,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况且当时是吐蕃主动与大唐修好的,不如顺水推舟,和亲化敌为友!你们认为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6751.html
上一篇滑铁卢之战一代战神拿破仑为何失败,关键的幕后推手是谁?
下一篇帝王写诗谁有最才?刘邦最灵、李世民最诚;乾隆、朱元璋沦为笑柄

为您推荐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民间流传的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民间流传的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隋唐十八条好汉出自民间戏曲和评书之中,最早提出隋唐十八条好汉说法的是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民间的评书《说唐全传》,后来在近现代时期评书艺人们又在隋唐十八好汉基础上创新出了四猛四绝十三杰等英雄人物形象。其实不管是隋唐十八好汉还是四猛四绝十三杰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好,不是横死就是不得善终,只有主人公秦琼等少数人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