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兰州黄河铁桥秘史:升允曾任驻俄参赞三年,在欧洲他都学到了什么?

兰州黄河铁桥秘史:升允曾任驻俄参赞三年,在欧洲他都学到了什么?

兰州黄河铁桥秘史:

升允曾任驻俄参赞三年,在欧洲他都学到了什么?

他是左宗棠之后,最能干的陕甘总督,修建了黄河铁桥,还差一点打下西安。他就是升允。在历任陕甘总督中,他的政绩应该排在前几名。别的不说,仅仅是修建黄河铁桥,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陕甘总督是清末最难干的总督职位。差不多管辖了小半个北方,兵力十几万,收入最多四百万两白银,还不够发工资,要靠东南沿海的协饷才能维持局面。可以说,压力大,工资低,事情多,地域广,真不好干。

升允在陕甘总督职位上,推行新政,修建黄河铁桥……可谓是,干得风生水起。不料,最后却被撤职了,在西安闲住。大清王朝,为何把这样一位能干的总督,撤职了呢?

今天,老王就给大家讲讲,人们所不知道的升允。

升允

升允字吉甫,号素庵,清末最大保皇顽固派,被人们称为末代孤臣。辛亥革命后,指挥甘军集团,镇压陕西革命党,写檄文讨伐袁世凯。

关于升允,首先要说的是,升允并不是满族,或者说他不是满洲人。长期以来,关于升允的出生,各有说法。现在,人们查阅有关历史档案,以及他本人填写的履历,可以明确地说,他是蒙古旗人,他是“”镶黄旗蒙古瑞昌佐领下 人” , 他写诗自称“我本插汉一老胡”。诗这样的:“我本插汉一老胡,云龙际会来燕都。身受国恩历七代,休戚与共无相渝。自读儒书服儒服,渐忘边外牛羊牧。美食鲜衣日不足,非复北来古风俗。”可见,他是清初,随满洲人入关的察哈尔蒙古人的后代。

升允修建黄河铁桥的眼界见识从何而来?因为,他是在俄国、德国生活过三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出洋官员!

在黄河铁桥的修建中,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起了关键作用,不论是同德商谈判,还是上书朝廷,升允都不遗余力。黄河铁桥的修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先上车后买票。档案显示,黄河铁桥的修建签约是1906年10月28日,而上报朝廷则是1907年元月22日,等批准则到了1908年2月19日。批准比签约迟了1年零3个月。等朝廷批准之时,修桥的材料已经源源不断运到了兰州。按照升允的说法,铁桥修建已经准备择日动工了。

升允和俄国使团在兰州

在清末新政中,升允不仅推动修建黄河铁桥,还在甘肃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他任命兰州道彭英甲为甘肃农工商矿总局总办,主持兴办地方实业。总局下设农工股(分管农业试验场和工艺制造厂)、商矿股(分管商品陈列所和矿质化验厂),在全省各地推行实业。在甘肃举院开办劝工局厂,利用甘肃资源,引进西洋设备技术,制造绸缎、铜、铁器等轻工产品。开设了绸缎厂、织布厂、栽绒厂、玻璃厂、制革厂、铜器铁器等厂。在推行新政中,升允对甘肃教育的推行也不遗余力。他创办甘肃省速成师范学堂(后改初级师范),在兰山书院创设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在甘肃举院、小西湖创设甘肃农业试验场。

这些举措,同当时清末新政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也和升允视野见识有极大的关系。

升允是留过洋的,在西欧生活过三年。这几天翻书,发现这一段,不为人知的记述。光绪二年(1876年),升允由荫生报捐主事,签分吏部,从此踏入官场。三年后,他学习期满,以吏部主事补用。这五年的小官吏磨炼,为他以后成为封疆大吏,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再过三年,即光绪八年,他考中顺天乡试举人。光绪十二年,升允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 京,从此视野逐渐开阔,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四年后(1890年),经过总理衙门王大臣奏保,他直接跳级成为员外郎,享受遇缺即补的待遇。随即,跟随出使大臣许景澄出洋,派充驻俄二等参赞官。

清末著名的外交官许景澄

许景澄(1845年—1900年),清末著名的外交官,世称许公,义和团时因反对攻打东交民巷、对外宣战,被慈禧妄杀,为庚子五忠之一。许景澄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许景澄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升允跟随他出洋,任驻俄二等参赞官。另有记载,升允肩负任务,在俄、德、奥、荷之间奔波。升允在欧洲三年。光绪二十年被许景澄保举,获得布政使衔。

升允在欧洲生活了三年之久,他的视野自然不会蔽塞,更不会保守。这也是,他痛下决心,促成黄河铁桥修建的主要见识来源。尽管推行了新政,但升允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是一个顽固的保皇派,在甘肃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坚决反对君主立宪制。

这似乎和他在欧洲看到的,君主立宪制会导致君主大权旁落的情形有关。故而,他坚决反对君主立宪制,因此而被称病离职。他此时,铁桥也差不多修好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起义,在西安组建了秦陇复汉军政府。升允从西安步行到平凉,电请调动甘肃清军进攻陕西,清廷任命升允署理陕西巡抚。1912年2月,清帝退位的诏书都下了,长庚、升允还把诏书隐藏起来,不向甘肃官民公布,仍旧督促清军进攻咸阳、凤翔等地,筹划着攻占西安、把溥仪迎到西安继续建立小王朝的打算。他指挥的甘军集团,东进镇压陕西革命党及军政府,还差一点打下西安。这一段故事,老王过几天再说。朋友们关注一下哦,关注后故事会更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4460.html
上一篇扶桑国既不是日本,也不是墨西哥,就在我国
下一篇这才是武王伐纣的真相,被忽悠了3000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