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隆科多:关涉皇位疑云与清宫的侍卫制度

隆科多:关涉皇位疑云与清宫的侍卫制度

隆科多-剧照

文 / 侯杨方

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的儿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这个地位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父亲既是康熙的丈人,又是康熙的舅舅,他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所以他一出生地位就非常高。早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的时候,他就被授予一等侍卫官职。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隆科多被任命为步军统领,康熙在满文朱批奏折中对他说:“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职得好名难,得坏名容易。即兄弟子侄家人之言断不可听信。此辈起初尚有一二好事令人相信,而后必行欺罔……著不时防备之!勉之!”可见康熙皇帝对自己外祖父这一家的性格还是了解得蛮深刻的,都是简单粗暴、仗势欺人的德行,甚至能逼着康熙一定要任用某个人。

隆科多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当时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在那儿哀痛号呼,隆科多就提醒他,说大行皇帝刚刚去世,又传位于你,宜先定大事,方可办理一切丧仪。意思是你现在别哭了,也别忙着办丧礼,首先得登基,名不正则言不顺,一旦登基,谁再敢反对你,那就是谋反了。

胤禛一听这个话,立马就不哭了,亲自给康熙换上当年孝庄皇太后制赐的御服,然后一群人护送康熙的遗体从畅春园返回紫禁城。康熙晚年虽然经常住在畅春园,但死后一定要将棺材放在皇帝的寝宫乾清宫,所谓寿终正寝,就是这个道理。

雍正皇帝继位的第二天就下旨,命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九门提督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他又谕内阁,以后启奏处应书写“舅舅隆科多”,大臣们要书写“皇帝舅舅隆科多”,把“舅舅”弄得像一个非常尊贵的官称。为什么雍正要称他为舅舅呢?因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地位比较低,他由膝下无子的佟皇后抚养,相当于皇后的养子,称隆科多为舅舅倒也正常。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在给宠臣年羹尧的折子里就这样批示:“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后面这句话特别肉麻。这是雍正的一个特点:好话可以说尽。

不久,隆科多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他特别骄横,这可以说是佟家的“传统”。因为他们家的地位太高,又受到康熙的骄纵,他手下的人对他莫敢仰视,唯命是从。这就逐渐与“惟以一人治天下”的雍正皇帝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什么呢?他们家以前在康熙朝叫“佟半朝”,现在到了雍正朝,直接变成“佟选”了,就是我想任命谁就任命谁。雍正觉得,隆科多仗着在自己继位的时候立有大功,传达了康熙的谕旨,现在有点不把他这个外甥放在眼里,任命官员也不经过他的同意,那他手里还有什么权力呢?

两人矛盾逐渐加深,雍正就在给两江总督查弼纳奏折的批示中不断“点拨”他,说你能不能先起来揭发隆科多?因为查弼纳与隆科多关系非常密切,让他揭发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查弼纳总是避重就轻,雍正一看这怎么行啊,这些小毛病也扳不倒隆科多啊,就不断让他重写,再揭发。

几个月后,年羹尧的案件爆发,查弼纳又给雍正上了一个奏折,雍正就批示“参年羹尧的已经够了,不敢说隆科多一句,朕实叹息,且对尔等钢铁般的伙党,朕真的害怕心服了”。意思是,情况已经到这种地步了,连年羹尧都被我办掉了,你居然还不敢揭发自己的死党隆科多,这太让我震惊和害怕了。

查弼纳赶紧回奏,说我已经上奏七次了,每次皇上都不满意,不揭发隆科多,我肯定性命不保。这君臣倒也挺坦率的,他也知道雍正的小心思,就是要他揭发扳倒隆科多,但他很无奈,说“众人所知,臣知;众人不知,臣也不知”。

雍正整人是非常有一套的,在这一点上他比康熙要强,四十多岁才继承皇位,之前在民间混迹了十几二十年,对社会上那些乱七八糟、钩心斗角的事情门儿清,还做过国际贸易,甚至连敲诈勒索的事情都干过,所以他是个社会人,整人非常厉害。

雍正在处理隆科多问题上采取了高超的政治手段,先是把他派到阿尔泰岭,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定准格尔与喀尔喀边界,之后安排到俄罗斯进行边界划定谈判。隆科多刚走,雍正就召开会议对隆科多问题定调:“隆科多有种种罪恶,应置重典,如果此次他能实心任事,朕必宽宥其罪;如果心怀叵测,朕必将他治罪。”接着雍正最信任的十三弟胤祥率先弹劾隆科多受贿,最后坐实其四十多项罪名。

年羹尧画像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五月二十二日,雍正公开上谕,说自己刚继位的时候被他们骗了,觉得他们很忠心,所以对他们非常好,没想到隆科多、年羹尧怀有异心。这就是逐渐向大臣公开,这两个人是反对我的,所以你们得站队。他说隆科多、年羹尧“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敢于欺罔,忍于背负,几致陷朕于不明”,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深恨辨之不早,宠之太过,愧悔交集,竟无辞以谢天下,惟有自咎而已”,“今于隆科多、年羹尧,但解其权柄”。

他第一步先解除隆科多权力,但官职爵位还保留,之后再逐步加码。他说“年羹尧所犯之罪甚多,虽即行正法,亦不足蔽其辜”,认为“此必隆科多有意扰乱之故,隆科多着交与都察院严加议处”。这还不够,以前赏赐二人的“黄带、紫扯手、双眼翎,俱不许用”,交还“四团龙补服”,并削去隆科多“太保职衔”,革去“一等阿达哈哈番(清代爵名,汉文称轻车都尉)”。

到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九月二十六日,情况又开始严重了,因为发现了一个文人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其实这个查嗣庭非常有意思。他经常被大家当作文字狱的一个典型,就是他当主考官的时候出过一个题目叫“维民所止”,被揭发是给雍正剃头之意。其实这个附会之意并不是他获罪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在于查嗣庭是隆科多手下的一员干将。

雍正要借这个事来打击隆科多,说在查嗣庭的日记中发现很多反动话语,尤其是指责圣祖仁皇帝,这是诽谤。后来问题越来越多,宗人府揭发说隆科多竟然擅自拿到了玉牒的底本。玉牒就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家谱,这是秘密的,没有皇帝旨意,普通人是不能随便查看的。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月初五,顺承郡王锡保当主审官,奉旨审理隆科多,定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奸党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大不敬之罪的第一条就是私藏玉牒。第二条是将康熙赐的御书贴在厢房,视为玩具,这就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第三条比较严重,叫妄拟诸葛亮,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曾经对雍正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个隆科多确实有点稀里糊涂的,说这个话干什么呢?如果你是受到刘备托孤的诸葛亮,那雍正是什么?岂不是刘阿斗?雍正当时肯定心里恼火,当然那时候还处于蜜月期,现在开始报复了,把这个翻出来,定了个大不敬之罪。

欺罔之罪中关键的一条是说康熙驾崩的那天隆科多并没在御前。这就跟很多野史所说的,隆科多与胤禛在康熙去世的时候合谋篡改了遗诏,很不一样了。雍正在这里公开否认这回事,说隆科多说自己在场是弥天大谎。

奸党之罪有一条就是保荐大逆查嗣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狱本质上都是为了政治斗争,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奸党之罪还有一条是隆科多“任吏部尚书时,所办铨选官员皆自称为佟选”。人事权是皇帝最重要的权力之一,连这个都要染指,皇帝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朝廷最后宣判,“隆科多应拟斩立决,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雍正接着开始表演宽大为怀了,说毕竟是自己的舅舅,当年又传了遗诏,现在直接就地正法不太好,那就在畅春园外建三间屋子,把隆科多永远禁锢。第二年,隆科多就死在禁所,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被自杀”也有可能。

隆科多到底有没有可能帮助雍正篡位呢?我认为没这个可能,康熙是心甘情愿地把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现在从制度上分析一下。很多野史,包括一些研究清朝历史的大家,如孟森先生,都说隆科多很重要,他是步军统领,手底下有两万兵,可以封锁畅春园和北京城,所以有篡位的可能。是不是这样呢?

清朝皇帝的身边警卫不是由步军统领来管的,而是由领侍卫内大臣负责,共有六个人,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每旗各两人,统率侍卫亲军。而且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特别高,是正一品,仅次于大学士。皇帝身边的侍卫全是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选出。一等侍卫是正三品,有六十人,每旗二十人,其中还有宗室九人;二等侍卫是正四品,有一百五十人,每旗五十人;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每旗九十人。这些人都是八旗亲贵子弟。领侍卫内大臣率领这些侍卫分成内、外两班,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为内班,太和门为外班。

最重要的是,侍卫里面还有一拨人,包括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都是皇帝身边或周围的警卫。“凡宿卫之臣,惟满员授乾清门侍卫,其重以贵戚或异材,乃擢入御前”,这里是说,一般只有满洲人才能当乾清门侍卫,而那些和皇帝关系特别亲近的、地位特别高的,或者才能特别出众的,才能当御前侍卫。

隆科多是什么呢?他是一等侍卫,连御前侍卫都不是。光是侍卫还不够,几百名侍卫是贴在皇帝身边警卫的,此外还有前锋营、护军营守卫整个紫禁城的大门,相当于御林军,这些人有数千人。整个警卫系统内圈是侍卫,尤其是由八旗亲贵担任的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中间是八旗前锋营、护军营;最外围实际还有禁旅八旗,驻在北京周边,多达十万余人,占整个八旗军的一半,这也是保卫皇帝的。而步军统领率领的两万八旗步军,主要是维持京城治安、掌管九门的钥匙。

所以,两万八旗步军怎么可能威胁到皇帝的人身安全,怎么可能控制皇帝?而且隆科多只是一等侍卫、理藩院尚书,在品级上还不如领侍卫内大臣。况且这些侍卫的地位都非常高,都是八旗贵族子弟,前途远大,以后可能出将入相,怎么可能会听隆科多的话参与政变呢?隆科多又怎么可能伪造遗诏帮助雍正篡位呢?这完全是天方夜谭。

本文选自侯杨方所著《名臣:大清帝国的君臣博弈》,由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名臣:大清帝国的君臣博弈》

侯杨方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2年6月

康熙独宠曹寅家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清朝唯一的汉人大将军岳钟琪如何能得以善终?乾隆真正欣赏的汉人大学士是谁?究竟谁是同光中兴的最高领导?

在清朝三百年历史中,除了掌握皇权的帝王外,还有数十名影响王朝命运的重要文臣武将,比如索额图、年羹尧、陈廷敬、张廷玉、福康安、和珅、朱珪、肃顺、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在清王朝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左右王朝走向的作用,他们既是名臣也是棋子,他们的宦海沉浮之路既是王朝兴衰的清晰折射,也带给我们面对大变局时该有的大智慧。本书讲述清朝数十位重要历史人物,是一部讲述个人在时代变迁中不同际遇的沉浮史。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3497.html
上一篇在位27天干了1127件坏事,被废黜的“汉废帝”真的很坏吗?
下一篇匈奴下4字战书,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一看大惊:退兵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沐春风一句话暴露《少年歌行》结局,萧瑟放弃皇位,白王登基称帝

沐春风一句话暴露《少年歌行》结局,萧瑟放弃皇位,白王登基称帝

由李宏毅、刘学义、敖瑞鹏主演的电视剧《少年歌行》正在播出,这部剧是越来越好看,大家有没有越看越上头呢?千金台的一幕看得人热血沸腾,明德帝的登场让储君之位变得毫无悬念,很明显,明德帝更喜欢萧瑟,当所有人都以为萧瑟会成为皇帝的时候,结局却令大家意外,萧瑟并没有当皇帝。那么,《少年歌行》的结局是什么呢?其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文|赵梦得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此后他规范了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就是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影视画面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雍正关于雍正篡改圣旨登基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上演,而其实这种传言早在雍正年间便已传播于民间社会。就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几个阿哥来看,人们很少认为康熙皇帝会传位于所谓的“贤王”八阿哥,反而都认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因此才出现了雍正篡改圣旨,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字改为“于”,进而成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