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乾隆的身世之谜,一种别样的精神胜利

乾隆的身世之谜,一种别样的精神胜利

在非常讲究尊卑、地位的皇朝时期,出身和家世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且含糊不得的。出身好可以生而为王、为帝,而家世不明则会被人耻笑、斥骂为“野种”。在这件事情上,乾隆作为九五之尊却和始皇帝有着同样的“尴尬” – 被质疑身世不明。

关于乾隆的身世除了官方记录外,还有两种说法在民间热议和流传。一是,乾隆是其父在外随意临幸一个宫女后所生;二是,乾隆是雍正从海宁陈阁老家抱回的一个孩子。

第一种说法对应两个版本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时间都在康熙四十九年,内容也相差不大,而且都很羞耻、很荒诞。

第一个版本是说,这年秋天康熙率皇子、满族亲贵们前往“木兰围场”举行秋猎活动。八月末的一天,皇四子胤禛射杀了一头公鹿,因口渴就顺便喝了一碗鹿血。哪知这头鹿与众不同,胤禛很快就气血翻涌并急于发泄。

情急之下,胤禛的护卫恩普先找了一个小草屋暂时安顿胤禛,然后忽悠来一个因相貌丑陋,被宫人戏称为“丑大姐”的宫女进屋以解自己主子的燃眉之急 ……

另一个版本是说,这一年胤禛在热河患病。天天卧床养病,不但养好了身体,也积攒了某些方面的欲望。为释放和宣泄,胤禛就忽悠临幸了行宫里一个神智不是很正常的宫女“傻大姐”。

不论是“丑大姐”还是“傻大姐”,因身份低微且粗鄙不堪,加上这事儿本就是类禽兽的丑事,所以事后胤禛不想声张、也不想认账。但是她们的肚子不管这些,一天天地大了起来。

宫中的女人怀孕了,对于皇朝而言可不是小事儿,所以这桩丑闻最终还是被康熙知晓了。康熙为了皇家颜面,也选择了不声张,并要求胤禛将孩子抚养长大。这个孩子出生后被取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即清高宗乾隆皇帝。

乾隆的这个身世说法其实很容易证伪。

首先,以当时争夺太子位的激烈,胤禛干下这等丑事,不太可能不被他的兄弟们拿出来大做文章。即便不考虑这些,以善于隐忍而出名的胤禛也很难为了一时之快,去做这种近乎自掘坟墓的事情。

其次,清朝皇族家法和宫禁非常严苛。皇子勾搭宫女要以“秽乱宫闱”论处,这是个相当严重的罪名。之前皇太子胤礽因和康熙顶嘴,加上晚上靠近康熙营帐“裂缝窃视”,就被废黜。这样的康熙为什么要轻易放过胤禛?

最后,时间也对不上。

康熙四十九年,胤禛是随康熙前往木兰围场和热河行宫,但他们在当年九月初三一起返京。也就是说宫女最晚也是在九月初三受孕,而清宫档案中记载的乾隆出生日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

如果乾隆真的是那个宫女所生,那么孕期至少有十一个半月,这不正常也不科学。

既然有明显的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这种说法还能一直流传呢?笔者觉得原因在于故事本身。国学大师胡适对这个故事的评价就比较有代表性 – “乾隆帝实在像一个傻大姐的儿子”。

满清的征服是那个时代以及后世很多中原汉人心中的痛,虽然无力反抗、无法改变历史,但是心中的郁结还是想要发泄。因此这个故事是不是事实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它可以嘲讽、羞辱满清及爱新觉罗一族,获取一些心理安慰。

相对第一种,乾隆身世的第二种说法在逻辑以及故事完整性上就要强上很多,是个清朝版的“狸猫换太子”。

当时诸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在各个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胤禛觉察到自己的父皇在决定皇太子人选时,不但比较众皇子,也在权衡诸皇孙的才干。此时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弘时),而且康熙还不喜欢他。

因此胤禛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在这个方面为自己加分,但是天不遂人愿,胤禛的福晋生出的是一个女儿。为了自己的目标,胤禛就用这个女儿与大臣陈世倌同日出生的儿子做了调换。

一个汉人就此成为了满族的皇孙,以及未来的皇帝。这种说法的流传远广于第一种,到了清末,海宁陈家出过一个皇帝的传说,可以说皇朝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为这种说法还找出了不少旁证,这里笔者只列两个最主要的“证据”。

首先海宁陈家在康、雍、乾三朝仕宦显赫,身居要职者很多,一度“位宰相者三人”。康熙四十二年,陈家按辈分孙、父、祖三代同时登科(陈世倌位列其中);康熙四十六年,陈家又有兄弟三人同时上榜 ……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这种情况不是书香门第就能让人信服的,不少人觉得这是皇帝们在“照顾”自家人。

其次乾隆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海宁陈家。不少人也觉得这远超了皇帝对于臣子的恩宠,分明是乾隆在“探亲”。

证据看着在理,但是乾隆自己就给证伪了。

海宁陈家显赫不假,但是陈家主要是显赫在康熙朝,难道康熙也参与了“狸猫换太子”?更重要的是陈家是落没在乾隆朝,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乾隆的打压。

乾隆登基后,多次为点小事就斥责,甚至罢免过陈世倌。一次陈世倌因拟旨出现笔误,不但被乾隆当面斥责,还被乾隆革免并勒令回家待罪。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很快就有御史跑出来告发陈世倌在山东偷偷置业,并疑其家产来源不明 ……

为此乾隆又严厉训斥了陈世倌一通,还令山东巡抚严查。后因山东巡抚没查出什么问题,加上陈世倌发动关系为自己求情,才得以逃过一劫并官复原职。

一些人觉得这是乾隆在演戏,也是在警示陈家不要把不该说的秘密透露出来。虽然皇权之下无父子,乾隆为了自己的皇位打压甚至是灭“陈家的口”都不稀奇。但是乾隆的打压手法,却让人很难相信、也很难理解这个“儿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世倌拟旨误,下吏议夺职,上斥世倌卑琐不称大学士,宜如议夺职。又别敕略谓:“朕斥世倌卑琐,即如世倌与孔氏有连,乃于兖州私营田宅,冀分其馀润。此岂大臣所为?今既夺职,下山东巡抚毋令居兖州。”

《清史稿·卷三百三》

堂堂大学士被当众斥责不说,还被骂为“卑琐”...... 后陈世倌为自保,主动请辞归乡,乾隆依然不放过他。不但一点面子不给直接同意,还在批复中警告陈世倌别想以告退为由要挟君王……

注:皇朝时期朝堂高官辞职讲究“三辞三让”,也就是官员上表请辞皇帝惯例都是不允许,以示对臣下的信任。如果皇帝直接同意,不论这个官员是不是真心请辞都是一种羞辱。

即便是为了皇权要打压、警告自己的“生父”,但有什么必要去羞辱他呢?而且羞辱父亲不就是在羞辱自己么,难道乾隆喜欢这种精神自虐?

至于乾隆六下江南的主要目的,既不是各种“戏说”中的寻访江南美女,也不是“探亲”,而是督察海塘。

《乾隆南巡图卷》阅视河工局部

为了治理钱塘水患,保护江南粮税重地,自康熙朝就在江南沿海一带大规模建设海塘工程。乾隆登基时,海塘工程并未完工而且也没有预期的顺利,因此他南巡的后四次均亲自前往海宁视察。

真要是“探亲”,他前两次南巡怎么不探?

至于为什么去海宁都住在陈家,也很好理解。海宁地区没有行宫,乾隆又不愿随便将就或者在空地上搭帐篷住。自然就要入跸当地望族陈家的豪宅了。而且乾隆把陈家的“隅园”改名为“按澜园”,也旁证了他去海宁的目的。

最后胤禛也很难干出“狸猫换太子”的事情。

首先,为了争夺太子位,诸皇子在给自己加分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不能减分。身为皇族,换异姓冒充自己的儿子,一旦事发,这就不是减分,是直接归零。

而且对于胤禛来说,换儿子也是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换就得生产之后换(出生前也不清楚是男是女)。而胤禛身为皇子,他的孩子降生,就不是他可以自行处置的事情。产前需上报宗人府,生产时宗人府也有专人在现场查备并记录孩子的出生信息(时辰、男女、生母等)。难道换完之后再要求宗人府更改记录?

况且乾隆出生时,胤禛的一个侧福晋也已怀孕五个多月(弘昼),既然还有正常诞下子嗣的机会,又有什么必要赌上所有去博风险极高的“狸猫换太子”呢?这不是失败了,还可以读档重来的游戏。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乾隆身世不明的说法,基本是戏说。那么这些戏说是怎么出来的呢?

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

起因在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身上。钮祜禄氏虽然自己的家世不差,但是她来到胤禛身边时地位很低,是侍女。因为胤禛一次重病,钮祜禄氏照顾得非常周全而被胤禛纳为妾室 – “遂得留侍,生高宗”。但是这中间有个不清楚的地方,她怀上乾隆时到底是侍女还是妾室。

注: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祖上与努尔哈赤的外孙清初名臣遏必隆同支,生下乾隆后很长一段时间地位也没提升,一直被呼为“格格”(清朝时皇族的女儿都是格格)。后乾隆被康熙所宠爱,康熙顺带称赞了一下乾隆的生母是“有福之人”,她的待遇、地位才开始迅速攀升。

皇朝时期,“母以子贵”的同时也是“子以母贵”。例如,私生子、家生子(家仆、家奴和主人生的孩子)很难跟婚生子比;庶子很难跟嫡子比。乾隆作为皇帝,他的出身有点接近很没地位的“家生子”,这就成为了那些传说的源头。

另外一个原因是 --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在清朝被喊了很多年的口号,但“复明”的原因并不是明朝有多么好。对于中原汉族来说,改朝换代本是正常的事情。而神州被蛮夷部族所征服,这才是让很多汉民心理上难以接受的地方。

然而自身组织的问题,种种“复明”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清廷及满族在中原统治也越来越稳固。一些人心里虽然明白“反清复明”已经成了镜花水月,但是心中的那种愿景却难以泯灭。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种获取“胜利”的方法,一言即可安邦定国。

汉人夺回天下只需要一个孩子,乾隆你就背负起这个责任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508.html
上一篇爱护亲人却被家人背叛,吃斋念佛却被部下饿死,梁武帝的悲剧人生
下一篇曹爽伐蜀之战,面对兵力薄弱的汉中,曹爽为何失败而归?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