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与摘要

《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与摘要

《历史研究》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全国性史学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创刊60余年来,《历史研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百强报刊”等荣誉和称号,为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史学界的一面旗帜。

目    录

·文明史研究·

汉族族称的出现与定型

何德章(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从部落社会演进看阿拉伯早期国家生成

韩志斌 马峥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专题研究·

商末至西周早期赐贝研究——兼论册命制度的历史渊源

刘  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东晋士人的风土阅读与故国认知

魏  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金至元中叶北方儒士群体的思想转型

赵  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清代“科场之款”的嬗变

丁修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太平天国辖境苏浙农村社会经济秩序探析

刘  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前亚当论”视域下近代早期欧洲种族主义理论流变

孙一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讨论与评议·

魏晋时期的吏户与吏籍——对“吏户说”争论的回应与反思

张荣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卡利亚斯和约》真伪再探

祝宏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

·文明史研究·

汉族族称的出现与定型

何德章

摘  要:汉代与周边民族对举时出现的“汉人”,因蕴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魏晋时期“中国人”的称号。两晋十六国时期,“晋人”成为“中国人”的通称。北魏初年,出于否定“晋人”的需要,将较早置于统治下的“中州”人称作“汉人”。南北朝时期,“汉”一直是对“中州”人的他称,而非人们欣然接受的族称。至唐代,因应西域诸国在汉代以后长期将内地称为“汉地”等背景,律令中正式称唐民为“汉”,称周边各族为“蕃”。随着唐朝边疆的拓展,“蕃汉”使用日广,高、武时期以后,汉族族称定型。

从部落社会演进看阿拉伯早期国家生成

韩志斌 马峥嵘

摘  要:东地中海商业发展和不断发生的外部战争,引发阿拉伯半岛商业中心北移和部落秩序重构。新兴工商阶级在阿拉伯半岛诸多城市崛起,通过吸收外部文明的有益元素,对半岛部落社会秩序进行反思,建立了超越部落社会的阿拉伯新秩序和新的信仰共同体,推动半岛部落组织整体向阿拉伯早期国家转变,由此形成具有混合制特征的邦联实体。在这一过程中,部落嵌入新的国家,成为阿拉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研究·

商末至西周早期赐贝研究——兼论册命制度的历史渊源

刘  源

摘  要: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赐贝的核心内涵是确立等级秩序和政治纽带,自上而下贯彻王权统治。赐贝在商末帝辛时代盛行,并为周人继承发展。商王赐贝对象主要是近臣、个别强宗大族的族长;周王赐贝对象范围扩大至外服诸侯,赐贝数目增大,亦出现一并赐予车、马等其他物品的情况,仪式内容也逐渐丰富和程式化。至西周恭王时期,赐贝日渐式微,册命接续而起。册命的政治功能与赐贝相同,仪式内容、文书结构也与西周赐贝相关要素的发展趋势相对应。赐贝可视为册命制度的渊源之一。

东晋士人的风土阅读与故国认知

魏 斌

摘  要:由于东晋政权的侨寓性,“故国”成为一种重要文化符号和政治资源,借由史传、地志、诗赋等文本阅读及南渡人群讲述,传承和塑造东晋士人的华夏旧土认知和想象。尤其是都邑赋、纪行赋等铺陈风土地理信息的赋作,在东晋初期文献和知识环境下,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穆帝永和年间开始,随着东晋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士人有机会重新目睹或获闻巴蜀、关中、洛阳及黄河下游地区等华夏旧土在政治隔绝数十年之后的现状,与通过阅读、讲述所塑造的想象之域相印证,形成重新“发现”故国风土的文化热情。

金至元中叶北方儒士群体的思想转型

赵 宇

摘  要:金代至元中叶,北方儒士群体存在一场从“文”到“道”的思想转型。在科举制度层面,金元时期北方进士科目经历了从策论到经义的复兴历程;在思想学术层面,金元时期的北方儒学出现了从标榜“学道”到接受道学的演变。金元北方儒士群体在思想与身分上的传承,是推动元中叶延祐复科的关键力量,其思想转型与唐宋时期的思想转型有诸多共通之处,实为唐宋思想转型的另一条轨迹。两条轨迹共同证明,程朱理学而非苏学等学说发展成为宋代以降主流儒学并非偶然。

清代“科场之款”的嬗变

丁修真

摘  要:清中期,在国家层面首次出现名为“科场之款”的经制之费。此后至清末,“科场之款”维持在3年25万至50万两。经过雍正朝与乾隆初期的改革,这一款项的编征克服了明末费役并存的问题。地方以耗羡归公等形式,对包括科场在内的地方公费加以规制,提升额度,并通过明晰款目、严格奏销的方式,实现国家对“科场之款”的定额与管理。嘉庆以降,受财政危机影响,科举成本转嫁于地方,“科场之款”的奏销与实销日益脱节,造成人才选拔“经济重心”下移,成为清末废除科举的经济因素。

太平天国辖境苏浙农村社会经济秩序探析

刘 晨

摘  要:1860年到1861年春夏间,在严峻斗争局势下,为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太平天国在实践上背离《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主张,在苏浙农村推行清朝赋税制度,以地主收租完粮为主要征赋途径,依靠乡绅、胥吏、地保等封建势力重建地方秩序。这种方略违背了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但“着佃交粮”和限租政策又触及地主阶级利益,加之太平天国领导阶层腐败日益严重,最终失败。把农村地区改造成革命根据地,是赢得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问题。太平天国构建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失败教训深刻揭示,在缺乏先进阶级领导和先进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农民阶级是无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

“前亚当论”视域下近代早期欧洲种族主义理论流变

孙一笑

摘  要:近代早期欧洲种族主义理论以“前亚当论”的提出为先导。“前亚当论”属于批判基督教正统神学的一种“异端”思想,强调亚当并非人类共祖,人类族群有多种起源。古典多源论在近代早期欧洲的复兴,为“前亚当论”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美洲及印第安人被“发现”,为欧洲学者从实证研究角度论证“前亚当论”的合理性提供了素材。在此过程中,“前亚当论”受到一些欧洲学者青睐,建构了与传统单源论叙事有所区别的种族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为西方殖民政治辩护,成为现代西方种族歧视的重要根源。

·讨论与评议·

魏晋时期的吏户与吏籍——对“吏户说”争论的回应与反思

张荣强

摘  要:学界对魏晋时期是否存在专门的吏户争论激烈。从书写方式尤其走马楼吴简的户口统计方式看,孙吴图籍所载吏、兵数只能是户数而非口数;孙休永安元年诏书“五人,三人兼重为役”指的是丁男,吏户的法定义务是承担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机构的吏役,此外还有交纳限米、临时从军等杂使。这一时期的户籍按居地比邻原则编联,住在州县的吏户、兵户与郡县民混编著入黄籍是应有之义。就征发原则而言,吏户与兵户皆非阖家从役,现役者之外,其余丁男可从事他业甚至做官。无论兵户还是吏户都是国家正户,法律身分也是自由民,已往学界认为其法定身分低贱可能不符合事实。

《卡利亚斯和约》真伪再探

祝宏俊

摘  要:《卡利亚斯和约》被视为希波战争中希腊获胜和战争结束的标志,以及体现雅典民主制度优越性的证据。然而,所谓《卡利亚斯和约》在历史上从未实施过。尽管卡利亚斯公元前5世纪受雅典派遣出使波斯,但未签署过和约。事实上,《卡利亚斯和约》是公元前4世纪雅典众多政治家、演说家、作家在激烈党争和演讲文化中出于各自目的,借助希波战争来表达政治主张和诉求,并不断吸收前人书写成果逐步建构出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0155.html
上一篇今天,永不敢忘,永不能忘!
下一篇太平天国史:悍将罗大纲,一个悲剧人物

为您推荐

如何预防流浪狗伤人事件发生。

如何预防流浪狗伤人事件发生。

最近,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了有关流浪狗伤人事件的报道,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讨论。首先,个人责任是预防流浪狗伤人事件的基础。
官宣!本周日免费耍!

官宣!本周日免费耍!

注:本次活动仅限免门票,景区内观光车等所有娱乐项目采取自愿消费。5月19日当天,阆中市天宫院景点免费开放。
家常小菜

家常小菜

食材:豆腐,肉沫,葱,姜,蒜,小米辣,豆瓣酱。做法:豆腐切块,水开下入锅中,加一勺盐煮两分钟去除豆腥味,捞出控干水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