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这些书让我发现,讲述历史可以这么迷人

这些书让我发现,讲述历史可以这么迷人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尤是去年人。”读历史,可以观旧事,也可以知新知,我们读历史书籍,其实是在给现在的自己提供一份参照系和生活的方法论。但是,历史材料卷帙浩繁,如果没有一些好的向导,读者容易迷失其中。本期,我们分享四本由功力深厚的写作者撰写的历史书籍,它们有的是通识导读,有的是一个领域的精湛之作,通过它们,我们会发现,原来讲述历史可以这样迷人、这样精彩。

 1

杨照《

作者: 杨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出版年: 2019-11

杨照写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讲得细。一段历史,他可以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明白,用普通人读得懂的语言,精读一部世界名著,这本一、《

在《

司马迁不写完人,他不回避汉高祖刘邦的人性缺点,也书写了帝王将相的残酷一面。与此同时,他倾心于那些历史中悲壮的失败者,比如韩信,比如下场悲凉的李广。而作为一位史官,司马迁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在回溯一段段历史和那些慷慨悲壮的人物后,总结“历史何以至此”。

在杨照的导读中,我们能对《史记》和司马迁的心灵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理解《史记》何以成为经典的同时,汲取一种看历史的开阔视野。

如何在瑞虹馆里找到我:大厅A区-人文社科

 2

罗新《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作者: 罗新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出版年: 2022-7

放眼望去,皆是身不由己。历史是金瓯与雀台下的累累白骨,史官是为无名者赋予名字的人。这本书可以视作罗新版本的《王氏之死》,此书借王钟儿的一生重述“子贵母死”制度的血腥与流变,用小人物的浮沉折射出大历史的无情。

在这本书里,你既能够看到宫廷政变里的残酷无情、北魏统治阶层内部的复杂博弈,也能看到一个身不由己的女人命运的浮沉。作者在有限的材料下努力将传主与时代对照来写,不只是一座北魏宫女的纪念碑,也是对源源不断被历史淹没的女性的哀叹。

漫长余生,苦难也成了日常,或许是这杀戮与不安的历史太过煎熬,作者也试图在王钟儿的生命中寻求些许光亮,到头来却更反衬出历史的残酷。在利用既有材料讲一个好故事这件事上,罗新的确是一位高手。

如何在瑞虹馆里找到我:大厅A区-人文社科

 3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 唐帝国及其诸侯》

作者: 李碧妍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副标题: 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出版年: 2015-8-1

这本书是近年来唐史研究的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并没有将目光放在备受瞩目的唐太宗或唐玄宗时期,而是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历史。作者也没有盲目依附于传统的唐史论述,将安史之乱后一百多年的中晚唐历史用一句简单的“帝国衰微”概括。恰恰相反,作者大胆地质疑传统的论断,探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新的治理术。

过去,我们受“大一统”史观等传统历史叙事的影响,认为唐在安史之乱以后就陷入了衰败、颓废的时期,尽管实际上唐在此之后还延续了一百多年,几乎是大半段北宋的时间,这一百多年却被史家简略、折叠了。或者,他们受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论”的影响,把唐中后期作为中古时期转折的一个过渡阶段,把这一百多年,视为中国历史进入宋的准备时期,却因此遮蔽了唐中后期本身的独立性和丰富程度。

“安史之后衰败论”、“藩镇、宦官乱唐论”等虽然有理,却在解释唐中后期政治时显得笼统、武断。李碧妍的《危机与重构 唐帝国及其诸侯》认识到:安史之乱后,唐中央的硬实力下降了,权威度却在下滑后又一度提升了。这是因为,各大藩镇虽拥兵自重,却还没有能力动摇整个唐王朝,也不足以吞并其他藩镇,这时候,藩镇之间互相对抗、制衡,为了巩固它们在地方的地位,反而希望得到唐中央的认可,为了,许多藩镇仍沿用唐制,每年也会向中央缴纳赋税。唐中央和藩镇的关系,略像东周时的周朝和诸侯国(当然,唐中央的力量还是更强的),而当时唐代地方的百姓,尤其是河朔三镇等强藩里的百姓,对唐中央其实并没有多少忠心,而是把这种封建制(分封建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视作常态。

 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作者: [美] 黄仁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7-5

王小波曾说:“(《万历十五年》)是本老书,但以新书的面目面市。这两年市面上好书不多,还出了些“说不”的破烂。相比之下我宁愿说说不新的《万历十五年》:旧的好书总比新的烂书好。”

黄仁宇反对把历史人物从具体语境中剥离,轻率地进行道德判断,他主张把局部历史纳入整个大历史的生产演变中,观察者介入历史进程的同时,把握历史中的空间互动和故事性。《万历十五年》就是他这一系列观点的实践。和过去研究明朝的著作相比,《万历十五年》避开了繁冗的史料钩沉,而是以几位人物的生活片段引出作者的观点。书中,万历不满于自己所有事情都被繁文缛节制约;申时行每天都在进行烦闷无聊的工作;戚继光走向生命的尽头;李贽则面临一个王朝的绞杀。

1587年,文官阶层纠结于鸡皮蒜毛的琐事,这个国家的统治机构小心维持着僵化的道统。黄仁宇认为:明朝失去了国家管理的关键:技术。同时,这个政权在中后期过度重视道德而轻慢法制。明朝是一个理学风气盛行的时代,表面上以儒学为本,却有两大力量交织和冲突,一个是信奉程朱理学的保守官僚,一个是推崇陆王心学的新兴官僚。但无论何者都对个人道德有很大要求,加上帝制时期的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人治氛围,历朝历代,号召德治天下、孝治天下,于是,明朝官僚重道德轻法制也就不足为奇。

1587年表面平静,却发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事情。这是万历登基的第十五年,是申时行担任内阁首辅的一年,也是清官海瑞、武将戚继光去世的年份,黄仁宇认为——这是大明王朝的转折年。

1587以后,大明朝已经走向死路。

如何在瑞虹馆里找到我:大厅A区-人文社科

图源: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历史导读书单。从罗新笔下血雨腥风的北魏历史和一名宫女的命运,到李碧妍描绘的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再到《史记》中的霸王别姬、李广难封,乃至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平静下的暗流,他们让历史不再是干瘪瘪的史料,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生动的瞬间。因为他们,多年以后,在成王败寇的叙事之外,那些历史中的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山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572.html
上一篇他是左宗棠至死不忘的恩师!在五千考生中,一眼就发现了左宗棠
下一篇盘点三国时期,东吴中期平定山越的四大名将,看你是否知道

为您推荐

养娃10年后,我终于培养出了不怕写作文的孩子,总结出了6种方法

养娃10年后,我终于培养出了不怕写作文的孩子,总结出了6种方法

我有一个十岁大的女儿,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养育,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从出生伊始到如今,已经十年过去了,目前刚读完小学四年级。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期望她,有着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各门学科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有些能力已经超出了很多同龄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