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下长河》自嘲“多走二里地”的高士奇,他凭什么一日七升?

《天下长河》自嘲“多走二里地”的高士奇,他凭什么一日七升?

文|竹英

高士奇一介白衣,一日之内便连升七级,直接跳过了科举,由天子直接出题考试,一下子便成为天子宠臣。

可谓是千古奇闻,一飞冲天,而对于自己的这份尊荣,他却自嘲说不过是比别人多走了“二里地”。

“咱们仨就像是这抬轿子的人,你走在最前面,扬眉吐气;紧跟着后面的徐乾学,是不敢放屁。他敢得罪谁呀,放个臭屁得罪轿厢中的贵人怎么办;我就是这最后一个,昏天黑地,得多走二里地。”

这番话是他和自己的好兄弟陈天一重逢的时候说的话,这番话说的非常有意思。

那个时候陈天一也是圣眷正浓,作为治理黄河的大才,康熙是非常重视他的,他虽然没有官职在身,但是他活得最潇洒。

而最早获得功名,文曲星下凡的徐乾学却是最窝囊的那一个,他像一个夹缝里生存的被人利用的棋子两头受气。

他自己是他们三个中最后被皇上赏识的,也是官位最高的,同时也是比他们多走了二里地。

多走的二里地

为什么高士奇自嘲比别人多走了二里地?

因为他确实当官的路走得比较曲折。

首先从科举开始,科举的时候他们三兄弟其实他是非常有才华的,而且他一心想要入阁拜相,是非常有雄心的。

科举对他来说并不难,他的文章是非常好的,本人也是非常有才华,但是他偏偏榜上无名。

因为他的卷子当时就被明相作废了,原因是他提前交卷,明相觉得他太狂妄,这种人无法做官

明相当时将他的卷子随手污染了,就这样他十年寒窗苦读便就这样作废了。

其实当时的科举题目是考治理黄河的,按理说陈天一应该榜上有名,但是偏偏没有,因为他的文章考官觉得闻所未闻,一派胡言,所以他也落榜了。

他们三人中偏偏是最窝囊的徐乾学成为了探花郎,成为了文曲星下凡的那一位。

当然徐乾学能够成为探花郎还是因为他给索图额送钱了。

所以他们三人中最先出人头地的是探花郎徐乾学,其次是随后被靳辅举荐的陈天一。

而高士奇既没有榜上有名,也没有伯乐举荐,他的出头人地这条路走得比较曲折一点。

当时他和陈天一两人都落榜了,而陈天一病了,他并没有抛下他独自一人离开,而是为他找大夫,看病抓药一直照顾他,可以说高士奇这个人还是挺有兄弟情义的。

但是陈天一不想拖累他,便不告而辞了,但是陈天一这个时候已经被康熙盯上了, 康熙一直在找他。

高士奇,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只好另辟捷径。

他先是去投靠了索图额,在他府上做一个教书先生,想尽办法得到索图额的注意力,同时进入他的书房接触到了很多朝中大事的奏折。

他来到这个地方并不单单是为了讨得索图额欢心,让他在圣上面前大放光彩,而是为了更好了解当今圣上心里想的是什么,国家大事里最应该关心是什么。

所以他利用给索图额作诗的机会,熟读了书房中的折子。

同时想办法利用索图额对诗词的无知来让皇上对他印象深刻。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味地讨好索图额永远不过是索图额的一条狗罢了,但是如果真正引起皇帝的注意力让自己出人头地这才是最大的出路。

当然这条路的风险非常大,因为会得罪索图额,甚至连皇上的面还没见到,自己便小命不保了。

但是富贵险中得,高士奇还是赌了一把。

最后毫无疑问,他的一句“王母娘娘筛石灰”下面批了一句:绝佳好诗,擂鼓四通。

正是这句诗让索图额在皇上面前丢了面子,皇上因为这句话也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记忆深刻。

但是索图额这一次面子丢大了,他回去后就明白了是高士奇故意的,于是一气之下将他吊在梁子上打了一天。

这下高士奇在索图额这里是彻底混不下去了,已经得罪了他,所以这个时候他必须实行第二条路,那就是去找明相。

他希望明相能够帮自己见到皇上一面,当然他是索图额的人,而明相和索图额大家都知道是死对头,明相为何会帮他呢?

所以这一步,高士奇要花费一些心思了,他一句话便说服了明相帮他引见皇上。

当然明相肯定不会要他,说自己不会要索图额的奴才,更不会要背叛主子的奴才。

这个时候高士奇说:“想不到明相爷读了半辈子书,最终还是个糊涂人。”

这话是他故意说得,因为他希望明相能够听进去他后面说的话。

果不其然,明相停下了脚步嘲讽他,这下高士奇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话:“您熟读三国,应该知道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索额图他侮辱名士,目无朝纲,早就露出了跋扈不法之意,我再跟着他那早晚也是死路一条。可惜了,明相,您若是大树,学生愿为您的猢狲。”

当然这番话是拍马屁,这是他利用明相和索额图之间的矛盾来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

当然明相不会被他这一点花言巧语打动。

但是明相知道这个人有才,肯定还有什么话没说完,所以最后还是会见他。

果然三日后,高士奇算中了,明相找到了他。

他这才说出了真正打动明相的话。

“您和索相不和,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可闹到最后非要分个输赢的话。那您觉得是您赢?还是索相赢?”

这番话确实没错,他们不和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明相说:“是有点不和,但都是为了给皇上办事,谈不上输赢。”

这个时候明相很显然是对他的话题很感兴趣的,他想知道谁能赢。

结果高士奇说:“谁都赢不了。现在的内阁就好比是皇上的蛐蛐罐。他就要看着你们两个人斗,以防合而谋他。

皇上为什么这么重视科举,亲近汉学,那是因为他想要大治天下,只要有合适的人才出现,他不会再让这个僵局持续下去。

您若能把我援引到皇上身边,这局面可就大不同了,您就是左蓝皇上想做的事情,我在索相那儿做记史,看了几万份御批,虽不中,亦不远矣。”

高士奇这番话说到明相心里, 他是个多么聪明的人,自然知道他和索相两人的局势终究有一天会被打破。

而这个人与其是皇上自己选的,还不如是自己交上去的。

所以他才会帮高士奇,因为高士奇能够找到他说明这个人有才华,而且还是个聪明人,这种聪明是官场上的聪明,至少人家不会忘记他的举荐之恩。

同时明面上他是索相的人,但是明相暗地里认为他是自己的人,这才是高士奇的高明之处。

他的上位不仅仅是不得罪两名大相,还摸透了皇上的心思。

一日七升

之后明相便带着康熙便服来到索相府上,明面上是看这里的假山,实际上是想来见识下这个让索图额颜面尽失的教书匠。

当然明相和高士奇心知肚明,这一天的主角是高士奇,所以高士奇非常恰当的出现在花园里,而且还说出了当今圣上危在旦夕的这番言论。

自然而然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力,他的一句“马上得天下,但是马上不能治天下”的言论更是让康熙震惊。

后来发表的重视科举等一切言论都说到了康熙的心窝里。

他太需要这样的人了,这样一个懂得他想什么的人,所以他当场就让高士奇以后南书房伺候,要他草拟所有的诏书和圣旨。

这样的恩赐让在场的索图额和明珠非常的震惊,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从一介白衣不经过任何的科举直接南书房伺候。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震惊朝野的大事。

南书房那可是康熙每日批奏折的地方,那是政治的中心之地,而高士奇南书房伺候意味着他今后和康熙相处的时间比索图额和明珠都要多。

这样的恩宠可谓是开国第一人。

明珠和索图额提出让高士奇参加科考逐渐提拔,走流程上去,但是康熙没有同意,而是直接出题考他。

其实康熙提拔他是必然的,而出题考他不过是一个流程罢了,同时也是为了考验他。

因为这个时候的康熙太需要一个人打破明珠和索图额之间的平衡了,而高士奇虽然和他们两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看得出这个人有雄心,而是还真正懂得他。

所以康熙才会不顾一切提拔他,下旨让他一日七升,直接走上人生巅峰。

“高士奇奏事有功,赏内廷供奉职,赏詹事府录事,赏罚双俸,赏内阁中书职,御前行走,钦此。”

这道旨意让高士奇非常激动,他盼着这一天太久了,一下子他成为了高相,成为了当朝第一个打破索图额和明珠两相相争的局面。

他走出了本朝的第三条路,他不是明相的人,也不是索相的人,他是皇上的人,他是本朝第一个懂得康熙的人。

他一日内七迁,直达御前,直接走向人生巅峰,实现了他当初南书房行走,内阁中书,替皇上执笔密折的愿望。

这是多少考生的愿望,也是多少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目标,而他高士奇一日之内便实现了。

不得不承认他的本事了。

高士奇的本事

高士奇一日七迁,震惊朝野,当时不少人都在看他笑话,觉得他肯定走不远,不久便会摔下来。

但是高士奇偏偏没有,他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为康熙的宠臣。

因为他是个聪明人。

他成为高相后,并没有马上暂露头角,而是将自己当成一个透明人,让人忽视。

他观察朝野,默默地等待一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是高相,但是朝中不服他的人还是很多,而他一介布衣在朝中好无根基, 是不可能和世家大族的索图额和明珠相提并论的。

他唯一的倚仗便是康熙,而康熙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重用他。

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有才华,才高者必自傲,必定不愿意屈居人下,所以他将会是康熙最锋利的一把刀,一把慢慢削弱索图额和明珠势力的一把刀。

高士奇毕竟是布衣出身,处置他比处置根深树大的明珠和索图额要容易的多,而他这样的一把刀对帝王来说是最好用的。

因为这个人不仅仅聪明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康熙的心,他明白康熙的雄图大略。

康熙他太孤独了,需要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一个不用说出口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的人。

说到底他所有的荣耀都不过是帝王的一念之间罢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高士奇没有高贵的出身,朝中没有庞大的势力,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以及对康熙的忠心,在那样的时代中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一条路。

虽然这条路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一场梦,但是他的人生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底他的才华也好,忠心也罢,都不过是帝王的一颗棋子罢了。

但是纵观历史,哪一位臣子不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呢?

而高士奇这一生毫无疑问是传奇的一生,是刺激的一生,就算是一颗棋子,那他也是一颗不平凡的棋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6340.html
上一篇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去掉美颜滤镜,还原真实的王昭君
下一篇都是情商低惹的祸:战功赫赫封侯拜相的周亚夫,是怎么活活饿死的

为您推荐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如何在明珠、索额图的眼皮底下,成为第三相

《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如何在明珠、索额图的眼皮底下,成为第三相

高士奇一日七迁成为美谈,一夜之间就从白丁书生一跃进入南书房,成为在明珠、索额图之后的第三相。鳌拜除掉后,明珠和索额图斗得如火如荼,大臣们都要站队,寻求庇护。只有高士奇独树一帜,谁的队也不站,却靠着两人直达天庭,还与他们和平共处,硬是发展出第三股势力。他是怎么做到的?1. 借势高士奇的仕途并不顺利,三兄
徐乾学升官,高士奇被贬,陈潢含冤病死,三兄弟结局有多少意难平

徐乾学升官,高士奇被贬,陈潢含冤病死,三兄弟结局有多少意难平

看着倒床而睡、病弱如柴的陈天一,徐乾学和高士奇都心里不是滋味,一种不祥的预兆笼上心头。高士奇无奈地说:“天一死志已决了。”徐乾学则说:“世上有你我这种人,哪有他活的地方啊?死了挺好!死了好!”高士奇指着他大骂:“你他娘说的是人话吗?”徐乾学淡淡地说:“不是人话,是真话!”原是一起来参加科举的“三兄弟
《天下长河》热播,看历史上的靳辅与他的《治河方略》

《天下长河》热播,看历史上的靳辅与他的《治河方略》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通讯员 李丹 尹路 张裕童 鄢静慧历史剧《天下长河》热播,收官之后仍收获豆瓣评分8.1分。没有情感戏没有后宫戏,全剧焦点集中在朝堂,主线围绕主角靳辅、陈潢治理黄河展开,副线展示了大臣索额图、明珠两派的党争,以及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的大事。剧中的人物命运都在变化之中,康熙皇帝与大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