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战术》:披着战场硝烟的军事教材

《战术》:披着战场硝烟的军事教材

《战术》一书,是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红色文献中少见的精装本。封面为布面硬装,正文用土纸印刷,纸质偏轻,全书达298页,书虽厚,但整书份量并不重。封面书眉处用红字写着“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编印”,下边落款是“新四军山东军区司令部翻印”。

《战术》是抗战时期在延安的八路军留守兵团为练兵整训而编写的教材,到1946年7月由新四军山东军区司令部翻印,继续为我军练兵发挥着指导作用。全书分为三章:单个战士、班教练和防空防毒防战车常识。全书除了文字,还有木刻风格的插图近300幅,例如,“单个战士进攻综合教练指导计划图例之一”,着重说明该演习重点是运动与射击,在多种可能场景内将运动与射击动作分解成九种形态,并配有各分解动作的指导重点。在没有视频的时代,这张大图动态感十足。

自人民军队创立,毛泽东同志就认为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基于这一思想,毛泽东同志对军队的政治训练极度重视,主张政治训练与军事训练并重。到抗战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从山地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总体而言,我军缺少系统的训练,跟不上运动战的新形势。为准备全面反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一次全军规模的整训活动。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要求全军各部队在一年内利用一切可能战斗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

各部队从1944年10月陆续开始整训部队,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季。这次军队大整训中的先进典型是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旅长是张宗逊。早在1943年11月,驻防在陕甘宁边区的三五八旅已根据毛泽东的要求先行开展练兵活动。中央指示下发后,三五八旅调整了1944年冬季练兵计划,在大练兵中,三五八旅兴起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群众性练兵运动,训练成绩提高很快。步枪射击命中率由练兵开始的48.5%提高到90.5%,特等射手由174名增加到433名。轻重机枪射击成绩一开始很差,整训结束时全旅均达到特等优秀射手的标准。

中共中央及时推广了三五八旅的先进经验,推动全军的整训工作。1944年7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三五八旅的《冬季练兵工作总结报告》,中共中央将这个报告印成单行本发至全军。

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党校举办军事教员训练班,由张宗逊负责。军事教员训练班学员约300人左右,均为团以上军事干部。沿用抗大办教员训练班方法,教员们白天上课,晚上油灯下编教材。训练班到1945年7月结业,随即在训练班教材基础上编辑《战术》一书,由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印发。它既是训练班的教学总结,更是这场群众路线大练兵运动的一个成果。张宗逊在《战术》序言里说:“本材料是本班教育实施的经过,同时也是本班教学员根据我军目前的条件及准备即将到来的反攻任务,而集体研究的结果。”

1946年1月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致电各战略区,决定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任命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指挥机关设在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城。6月,内战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省政府等所有驻城机关转移到临沂郊区和农村。“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指挥机关落脚在沂河东岸的前河湾村。正是在这里,新四军山东军区司令部翻印出版了《战术》一书。

抗战胜利后,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内战,毛泽东高度强调练兵的重要性。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练兵指示》,要求对可能发生的全面内战做好准备,“准备工作中,除精简老弱(复员)、充实部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整理财政等项外,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强调“三个月来各地练兵工作抓得不很紧,没有造成热潮,有的练了,有的没有练,此种现象应即刻检讨改正;接此指示后,立即下令全军练兵,上级督促检查,将此看成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练兵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按:射击、刺杀、投弹),练守城、练夜战,政治上提高战胜顽军、保卫解放区之决心与信心;执行情形速告”。

于是,新四军山东军区司令部将《战术》翻印出版后,迅速下发到部队连一级。我馆馆藏的《战术》的扉页上有“十七团二营五连,1947.1.21,傅兴庄”题识,下盖一枚圆形人名章“张宝珽”,与封面上的手写字“野战十一师十七团二大队五连”结合起来看,这支连队是山东野战军十一师的十七团。

1947年1月21日,是个充满着战争硝烟的时间节点。

这一时期,野战十一师在博兴、高苑一带休整,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运动战思想教育。野战十一师十七团二营五连张宝珽在博兴、高苑一带的“傅兴庄”收到了这本书。在“傅兴庄”的日子里,张宝珽和五连战士仔细阅读了《战术》,用以指导战斗间隙的练兵与整训。

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多次报道了这个时期华东野战军练兵的情形,从北撤山东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发表在《大众日报》上的文章中也可见一斑:“学习山东练兵与养兵的丰富经验。山东的兄弟部队非常健康而善战,身躯高大,满面红光,大有‘身长丈八,腰大十围’之威。战斗间隙,到处开荒生产,进行群众工作,与人民相处如一家,官兵之间团结一致。与国民党内战军队的皮黄骨瘦,恰成相反对照。有人描写国民党军队:‘壮丁变成瘦丁,瘦丁变成病丁,病丁变成死丁’,实在深刻之至。由此看出,山东部队在毛主席的军事方针下,训练有方,并在生产自给的努力中,取得丰富的物质供给保证,使军队越打越强。”

就在1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组建华东野战军。到4月,在章丘相公庄一带,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十一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第十一师改称第二十九师,原十一师十七团依次改编为八十七团,张宝珽所在连队即为华野十纵第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二营五连。

今天,在《战术》的第一页我们看到,“为民族解放事业以及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而奋斗中虽然牺牲自己的生命,亦所不惜”的句子下,张宝珽画上了蓝色的线条,70多年过去,鲜艳仍旧。

华野十纵随后转战山东、逐鹿中原、决战淮海、渡江南下,想必张宝珽与五连的官兵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从渤海之滨到武夷山下,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本《战术》亦随着五连张宝珽穿越战争硝烟,为我们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

(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馆长 于岸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1910.html
上一篇解放战争期间,敌军“由胜转衰”的历史节点是啥?并不是豫东战役
下一篇西汉大臣郑当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