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遵永之战:明军收复城池,八旗溃败,皇太极也是赢家

遵永之战:明军收复城池,八旗溃败,皇太极也是赢家

1630年, 孙承宗率明军收复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八旗兵损失惨重,阿敏溃逃回盛京,狼狈不堪。丢失四座城池,但皇太极并不难过,因为他也是赢家。

1629年,皇太极率八旗、蒙古,总计10万兵马翻越长城,绕开宁锦防线,突袭京师。

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增援,在左安门、广渠门外击败皇太极,八旗奈何不了关宁兵。

崇祯听信谗言,囚禁袁崇焕,祖大寿一怒之下跑回锦州,极大影响明军的士气。

1630年春,皇太极占领永平、遵化、迁安、滦州等四座城池,留下八旗兵驻守,便返回沈阳。

阿巴泰、萨哈廉负责城池防御,后派阿敏率镶蓝旗换防,与明军对峙。

孙承宗督师,率马世龙、祖大寿、杨肇基等总兵攻打“四城”,收复失地。

祖大寿逃回辽东,袁崇焕在监狱中写信,劝他从大局出发,赶紧回来战斗。祖大寿很佩服袁崇焕,便赶回来。

明军重兵集结,孙承宗主攻滦州,用红衣大炮狂轰,八旗兵损失惨重,守将纳穆泰招架不住。

纳穆泰派兵突围,跑去永平找阿敏,让他率镶蓝旗主力救援滦州。

阿敏保存实力,但也不敢坐视不救,便出动一千兵马去增援滦州,以巴都礼为主将。

巴都礼能征惯战,骁勇无敌,他能举起三百多斤重的物件,轻松驾驭。

巴都礼所部都是骑兵,战斗力很强。但是,孙承宗在半路打埋伏,以火器、弓弩齐射,八旗兵人仰马翻。

乘着八旗兵队形混乱,孙承宗指挥明军前后夹击,步兵、骑兵、火器兵协同,将八旗兵全歼。

一千余人败亡,纳穆泰惶恐不安。明军持续用红衣大炮猛攻,摧毁城墙十几丈。

纳穆泰一边指挥八旗兵反击,一边修补城墙,垂死挣扎,希望阿敏能亲自来救援。

阿敏不想消耗太多实力,对救援滦州并不积极。纳穆泰无奈,只能乘着夜色突围,率数百骑兵逃到永平。

纳穆泰走到半路,明军早已埋伏。八旗兵阵亡四百多人,损失过半,纳穆泰也受了重伤,但突围到永平。

明军夺取滦州后,孙承宗主攻永平,阿敏率兵出击,却连战连败,镶蓝旗士兵死伤不少。

阿敏、硕托无奈,只能撤离永平。迁安、遵化的八旗兵也跟着逃回沈阳,明军收复了四座城池。

遵永之战,孙承宗指挥有方,各路明军也奋力杀敌,方能取得大捷,收复失地。

萨尔浒之战以来,明军对战八旗兵,几乎都是败仗,偶尔有一些防御战的胜利。

跟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不同,遵永之战不是防御作战,而是进攻战,是攻坚战。

孙承宗能获胜,意义非凡,对提高明军的士气大有帮助。

遵永之战,明军大获全胜,八旗兵战死两千余人,镶蓝旗的损失尤其大。

明军收复失地,是赢家。八旗溃败,死伤惨重,但皇太极也是赢家,他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遵永之战的结果,皇太极早就料到,这也是他弱化贝勒、旗主实力,强化君权的一种策略。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被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皇太极继承大统,成为大汗。

皇太极的大汗,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名无实,需要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一起分享权力。

八旗制度下,后金的权力涣散,旗主掌握本部兵马、人口。努尔哈赤病逝时,皇太极手中仅有17牛录,实力倒数第二。

阿敏、莽古尔泰,各自有三十多牛录;代善更强,有四十多牛录,且子孙后代能人众多。

皇太极雄才大略,一直想要摆脱“贝勒共治”的局面,实现大权独揽。

要大权独揽,就必须收拾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其中,阿敏第一个被收拾,因为他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并非努尔哈赤家族。

1629年,皇太极翻越长城,想劫掠京师。代善、莽古尔泰都反对,想半路返回,他们可不想削弱实力。

岳托、萨哈廉坚定支持皇太极,力劝父亲代善服从命令,皇太极才得以顺利实施计划。

左安门之战、广渠门之战,八旗损失很大,但皇太极的两黄旗保存实力,引起其他贝勒的不满。

占领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后,皇太极返回沈阳,留下阿巴泰、萨哈廉驻守,负责关内事务。

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在关内,周围都是明军,无论是谁来驻守,都是失败者。

阿巴泰是皇太极的兄长,需要拉拢。萨哈廉是皇太极继位铁杆亲信,坚定的支持者。

留下阿巴泰、萨哈廉在关内,皇太极掩人耳目罢了。因为,他很快就换人,让阿敏去防守。

阿敏,镶蓝旗旗主,麾下兵马众多。皇太极能继承大统,阿敏是关键人物之一。

毕竟不是自己人,皇太极为了强化君权,必须要削弱阿敏。那么,如何搞定阿敏呢?皇太极决定借助明军之手。

让阿敏去关内协调八旗,管理永平、遵化、滦州、迁安,却调回阿巴泰、萨哈廉,皇太极可谓用心良苦。

“四城”在关内,远离后金基地,周围都是明军,怎能守得住呢?处在明军包围圈中,形同孤岛,阿敏注定要倒霉。

明军云集,皇太极想要救援也来不及,况且他也不想来救援,即便救援也没啥用。

此时,阿敏有两条路可有:与明军决战,誓死守卫“四城”;逃回沈阳,保存实力,放弃城池。

无论哪一条,都是死路一条。与明军决战,镶蓝旗会被消耗殆尽,阿敏的旗主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逃回沈阳,皇太极正好找到理由,以丢失城池为由,召开八旗议事会,给自己定罪。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皇太极准备收拾阿敏,他想借助明军之手,实现自己的意图。

果不出所料,阿敏放弃关内四城,皇太极表面上愤怒不已,实则很高兴。

八旗议事会上,皇太极训斥阿敏,说他擅自撤兵,丢弃城池,还屠戮民众。皇太极让其他贝勒商议,该如何处置阿敏。

阿敏桀骜不驯,跟父亲舒尔哈齐一样,早就想自立为王,便怒斥皇太极,说他“借刀杀人”。

阿敏的鲁莽,并未起到作用。作为舒尔哈齐的后裔,八旗内部支持他的人并不多,阿敏最终被囚禁而死。

皇太极很有谋略,囚禁了阿敏,但并未吞并镶蓝旗,以防内斗。皇太极让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接管镶蓝旗,担任旗主。

济尔哈朗,皇太极的铁杆亲信。此时,济尔哈朗能担任旗主,对皇太极也是感激不尽,愿效犬马之劳。

1643年,皇太极病逝,多尔衮、豪格争夺皇位,相持不下,剑拔弩张。

济尔哈朗提出拥戴皇九子福临,得到各方认可,是为顺治帝。济尔哈朗、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从削弱旗主权力的角度而言,皇太极也是遵永之战的赢家。明军收复失地,阿敏溃逃,皇太极找到了收拾阿敏的理由。

参考书目:《清史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8887.html
上一篇一场平叛引发的诸侯大分封,奠定华夏文明3000年辉煌的历史
下一篇兵法玄机 曹刿论战(一)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