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带领全家抗日的革命妈妈谢慈(扬州江都大桥镇)

带领全家抗日的革命妈妈谢慈(扬州江都大桥镇)

谢慈(1888-1944)女,江都大桥镇人。

谢慈本姓魏,1908年嫁给谢家,被人称为谢魏氏,1931年随夫谢德荣到常州生活。可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谢慈原本平静的生活,他不得不拖儿带女,一路逃难,与先期到达武汉工作的丈夫会合。可是,因长江断航,几经周折,还是不得不回到家乡大桥镇,寄居在妹夫家的刘家大院内。

1939年初,新四军挺进纵队渡江北上,开辟抗日根据地,活动于“三桥二荡”地区,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刘家大院。

谢慈

原本一心向佛,慈悲为怀的谢慈,在逃难途中目睹了日寇的狂轰滥炸,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无数同胞死伤的惨状,切身体会到丧权辱国之痛,现在在刘家大院内,又亲见了新四军纪律严明,决不扰民,坚持抗日的行动,使他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在纵队政治部民运工作队的启发下,年过半百的她,起名谢慈,毅然丢掉佛珠,走出家庭,投身革命。不久,便任大桥镇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慈参加革命后,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宣传员。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利用本地人,家乡话的优势,常常深入乡亲中去,宣传从挺进纵队那里学来的抗日道理,做群众工作。后来,又多次在大桥镇的关帝庙大场,鱼市口,天后宫广场等处登台演讲,总能引来数百群众,赢得阵阵掌声,动员了不少青年投身革命。

1940年8月,他随新四军东进,在历次反扫荡,支前参军,减租减息运动中,经常风里来,雨里去,虽然裹着小脚,却一点也不输年轻小伙子。尤其是在黄桥战斗中,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做了大量工作。有一次在三周乡,听人反映有一个姓郑的童养媳受婆婆虐待,有生命危险,她立即会同地方干部前去处理,最终保护了这位童养媳的生命安全,并进而引导她后来也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由于谢慈的出色工作表现,1941年当选为苏中区参议员,1944年在江都第二届参政会上,被选为候补委员,县妇抗会主任。在参政会上,他曾畅谈自己的感受说:“现在不同了,我们女人家也可以在参政会上上台发表意见了!”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献给组织作为活动经费。

谢慈参加革命后,她在上海的姐姐曾写信给她,劝她带着孩子到上海来生活,不仅生活费用不用她烦神,而且已经为三儿子谢祖德(后更名张少堂,任江都县县长)在银行谋好了职位。但是,谢慈不为所动,婉然拒绝了姐姐的好意,带领全家投身抗日行列。

谢慈共生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除大女儿早已出嫁,二女儿病故外,他带着大儿子谢祖培,三儿子谢祖德参加了革命,就连十二岁的小女儿谢华英也一直跟随在她身边东奔西走,接受洗礼,在革命队伍中成长。1940年,他又写信给已在镇江运输行工作的二儿子谢祖荫来到根据地参加抗日,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得到大儿子英勇牺牲的消息后,她强忍悲痛,又写信动员在武汉的丈夫也回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可以说,谢慈为了革命,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1944年7月,在反扫荡斗争中,谢慈在江都三周乡大霍庄一带动员群众转移公粮,组织慰问部队时,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极度疲劳,一天傍晚在带领群众转移时,不慎跌倒,伤及腿骨,接着又感染破伤风,终因医疗条件太差,不幸病逝。

谢意的革命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她却从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家庭妇女,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抗日巾帼英雄,表现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1944年的第二次参政会上,被授予“革命的妈妈”的光荣称号。三周乡群众为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母亲,特地在她殉难的埧头口,建桥立碑,并将该桥命名为“谢母桥”。(朱毓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6700.html
上一篇1888年,清朝就能仿造马克沁机枪,为何没有大量制造?
下一篇韬光养晦、做人要善于隐匿

为您推荐

扬州免费乘坐公交新政策

扬州免费乘坐公交新政策

今天带孩子出门乘公交,车上是人挤人,发现外地游客凭身份证免费坐公交,引发本地市民关注和讨论。我想这项政策可能是在提升扬州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外地
地理冷知识——去扬州旅游

地理冷知识——去扬州旅游

虽然这“烟花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但也正是自3月起,江南一片生机盎然,亦是造访扬州的最佳时节。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剧照,展现了唐代扬州之繁盛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