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琅琊榜》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誉王,谋反为什么失败了?

在《琅琊榜》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誉王,谋反为什么失败了?

在《琅琊榜》中誉王九安山叛乱,靖王平叛,注定了萧景琰将成为这场皇位争夺的最后赢家。

五万的精兵对抗三千的禁军,这种力量悬殊对比,按照正常的军事战役来说,誉王应该占据上风,可九安山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誉王谋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本质上来说,看似誉王失败是因为梅长苏的果断,可实际上誉王的这场兵变在开始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一,誉王起兵出于无奈,他不曾做好完全准备。

琅琊榜中的誉王,他的命运,在出生之际便被标注上了结局。之于皇后来说,他是养子,皇后若想要掌权成为太后,那么誉王就必定要成功上位,成为下一任的皇帝。若誉王不是皇后膝下的养子,或许他还有选择的可能,他可以自己决断命运,可惜,这个身份让他注定了与太子形成对立的局势。

朝堂之上,太子和誉王好像各有优势,夺位的机会在两人之间是平衡,可誉王只是梁帝用来平衡朝局的一枚棋子,梁帝从未有想要他继承大统的心思,毕竟誉王的生母为玲珑公主,这在梁帝的心中就是最大的忌讳。可誉王却不知道梁帝的心思,他以为梁帝时不时对太子的不喜和警示,是在提示自己更加努力,自己是有机会夺得皇位的。

梅长苏来到金陵城后,选择誉王进行扶持,让誉王在与太子的竞争中,一下子获得优势,他对梅长苏,从最初的怀疑,不确定,到后来的信任,真心觉得对方是自己最大的谋士,为自己的夺位之争助力。可惜,梅长苏却是让他滑向另一个深渊的根本原因,不知不觉中誉王的人生走向了绝路。

全剧中要说最为悲情的人物,或许就是誉王,他的身边,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无人是真正关心于他本身。

太子固然愚钝不堪,可越贵妃却是真心实意地为他谋划。可誉王身边,即便是秦般若,与其关系密切,可归根究底两人的相遇,一个是想要夺得大统,而另一个则想要借用大梁的力量图谋滑族的仇恨。

誉王的人生,不曾感受到温情,他接受最多的教育,就是让他向上爬,不能够退缩,必须要得到这全天下最高的位置。这样成长经历之下的人,想要让他学会什么是温情,什么是兄友弟恭,什么是胸怀宽广,什么是为君为善,这有可能吗?

在九安山造反之前,誉王与靖王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权势尽皆掌控,梁帝深受信赖,从原本的郡王加封成如今的七珠亲王,风头尽出。另一个被削成二珠亲王,梁帝对其不喜,夺位的希望渺茫。

成王败寇,这在皇权争夺上是最为明显的道理,输的人就要接受命运的安排,赢的人则会光芒万丈。终日沉闷,不出府中,酗酒成瘾的誉王,在谋士秦般若的挑拨,夏江的不甘心,以及看到生母玲珑公主所留下的遗书后,誉王走上的谋反之路,一步错,步步错,从誉王这个选择开始,便注定了他最后的结局。

二,誉王身边无真正的谋士。

先从这次谋反的智慧力量来看,誉王的身边有秦般若和夏江,秦般若,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谋士,才智,谋略无一不缺,可本质上她前往誉王身边,辅佐誉王是为了让大梁国内乱,以报当年的滑族之仇,她不是真心实意想要扶持誉王上位。

当时,早已心灰意冷的誉王重新燃起夺位之心,便在于那封玲珑公主的信,或者说如果没有她将信递给誉王,誉王是不会选择起兵谋反之路。

誉王对秦般若这般容貌姿色绝艳的女子,以谋士之礼相待,而秦般若看似为誉王出谋划策,却从未顾及过后果。

秦般若要是能够早知道誉王的身世,或许有些谋划,她会更加周密,不留下任何破绽。至于夏江,他不过是希望借着誉王有翻身的机会,既然已经选择投靠了誉王,九安山叛乱结局要是誉王登上皇位,那么夏江也必定会在新朝受到重用,这一切,夏江不过是为了自己考虑。

在整个谋反的计划中,因没有一个详细的准备,显得非常匆忙。五万的精兵将领,看似多,可打仗这件事,在同等的武装力量情况下,胜利并非由兵多兵少去决定的。

誉王,他这些年主要的手段和谋划,都放在朝廷夺位之上,对于兵法谋略,他远远不及梅长苏和靖王。一个非常懂得如何排兵布阵,年少时期指导过多次战争胜利的人,和一个对排兵布阵,并不熟悉的人,两人相遇,谁输谁赢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三,誉王所领导的军队不是忠诚于自己的私军。

兵权,历来是重中之重,一个朝廷能否长治久安,皇上能否稳稳地坐在自己的宝座,就要看军队力量是否强盛。誉王所率领的军队,并不是真心实意信服誉王,相信他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是用杀人,威逼利诱,皇后口令,暂时夺来的控制权。

在霓凰郡主赶到九安山时,称徐安莫已经被杀,士兵们的军心动摇。本身,谋反一事也不是他们心甘情愿,霓凰郡主在军中非常有威望和能力,既然霓凰郡主如此说了,投降对于这群士兵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谋反一事,一旦失败,结果将非常凄惨。

誉王仅仅靠这些虾兵蟹将,是无法真正叛乱成功的。只有他拥有一支独属于自己的军队,其内士兵们信任于他,他才有可能成功,历数这些年凡是叛乱登上皇位的皇子,身后不都有誓死效忠之人,可誉王的身后都是一群贪慕权势,富贵生活之人,他的结局成为一种注定。

最为重要的是,誉王不够心狠,成王之人,必定无需在意他人性命,誉王若不想对策,只凭人数与梅长苏一战,他胜利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0000.html
上一篇1567-2000年,台湾历史时间轴(上)
下一篇同种同源的俄国与乌克兰,为何会分道扬镳?导火索是克里米亚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