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曰:‘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其无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孔子曰:‘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药酒”在通行本写作“良药”。药酒苦口难咽,却有利于治病;正直劝谏的忠言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自我提升。汤王和周武王因为广纳直言劝谏而国运昌隆;夏桀、商纣因为喜欢唯唯诺诺、恭顺的话而国破身亡。

夏桀王整日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臣子关龙逄直言劝谏,站在他的身边不走,结果夏桀王很生气,就把他关起来,没过几天被处死了。因为夏桀任用的全是奸佞之臣,犯颜直谏的臣子废弃不用,结果夏朝很快就灭亡了。

商纣王也是如此。《史记》记载,商纣王整天喝酒享乐,沉迷于靡靡之音,喜欢和女子饮酒取乐。他的手下忠臣也不少,例如他任用的三公是鄂侯、九侯和西伯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很美丽,九侯就把她进献给商纣王。但是纣王整天过度淫欲,九侯的女儿却不喜欢淫欲,商纣王就很生气,把她给杀死了。不仅如此,把九侯也杀死,并且做成肉酱。鄂侯看到了就劝谏纣王,但是纣王不听,把鄂侯也杀死了,把他做成肉干。西伯昌听到这件事,不免暗暗叹气,结果被商纣王知道了,就把他关在了羑里。后来西伯昌的几个臣子为商纣王进献一些美女、宝马、珠玉,才把西伯昌放了出来。

纣王身边还有三个贤臣,微子、比干和箕子。微子三番五次地进谏纣王,结果纣王不听,于是微子就逃走了。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犯颜直谏,结果商纣王很生气。他说:“我听说圣人,他的心有三窍,我要看一看比干的心是不是和凡人的不一样”。于是他下令杀了比干,并且剖视其心。箕子看到纣王这样荒淫无道,非常害怕,知道自己去劝谏也没有用,就装作癫狂,沦为奴隶。但是纣王还是不放过他,把他关了起来。结果没有人再敢去进谏,商朝也很快灭亡了。周武王吊民伐罪,商纣王穿着宝玉的衣服,投入火中自杀身亡。

这些典故提醒后人,但凡荒淫无道而且不愿意听人进谏的君主,下场都不是很好。因为自己的错误一天一天的严重,贡高我慢的心也是越来越强烈,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最后就导致灭亡的结果。

因此,孔子在这里提醒,虽然药酒难以下咽,或者说是良药苦口,但有利于解除病患。虽然忠言难以接受,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自我境界的提升。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又没有善友在旁提醒,就可能一错再错。最后错得很离谱了,自己还不知道。特别是人当了领导之后,都喜欢被赞叹、表扬、肯定。随着自己地位的提升,有求于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自以为是的傲慢之心不知不觉就增长。当自己已经习惯于听谄媚、巴结、奉承的话,突然有人当面来指正过失,自己就很难接受,甚至还与对方产生对立。这样就很难看到自己的过失,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群书治要·政要论》中记载,作为君主、领导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被人蒙蔽。而不被人蒙蔽的关键,就在于使下面的言论都能够传到君主的耳朵里。“为人君之务在于决壅,决壅之务在于进下,进下之道在于博听。”能够使下面的言论传达到君主这里的关键,就是能广泛地听从众人的意见。“博听之义,无贵贱同异,隶竖牧圉,皆得达焉。”而真正能够做到广泛的听取众人的意见,关键就在于做到无论是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使得奴役、僮仆乃至于放牧、养马之人,都能使他们的意见传达给君主。这样就使君主所闻、所听、所见非常广博。那么臣子“虽欲求壅,弗得也”。即使有臣子想蒙蔽他,也做不到。如果君主喜欢偏听偏信,而宠爱的都是谄媚、巴结、顺情说好话之人,就很容易被蒙蔽。而被人蒙蔽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心不够清净,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问题就越积越多,才导致国家的败亡。

“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其无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

“争”,是作“诤”,谏诤。如果君王没有直言劝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劝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劝谏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劝谏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君主有过失,臣子可以劝谏;父亲有过失,儿子可以劝谏;兄长有过失,弟弟可以劝谏;士人有过失,朋友可以劝谏。这样,国家才没有出现危亡的可能,家庭也不至于出现悖逆的恶行,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是人没有成为圣贤都免不了有习气、犯错误,所以总是需要有人在旁边提醒、进谏。特别是作为君主而言,高高在上,就需要有一定的约束、监督和劝谏的机制。中国古代史书记载,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左、右史官在旁边,把君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记载下来,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监督机制。因为君主知道,史官在记录自己的言行,那么说话、做事也都会非常的小心谨慎。除此之外,还有谏议制度,设立专门的谏官,能够直言不讳地指正君王的过失。谏官的职位很低,但是对高级官员都可以进行谏议,而且一旦他所指出的问题被证明是对的,就可以迅速地得以提升。这样也是鼓励人有所作为,敢于犯颜直谏。

由此可见,做君主、父母、兄长,做士、读书人,都需要有臣子、儿女、弟兄,还有朋友在旁劝谏。能够有人在旁边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是最宝贵的朋友。就像自己脸上有一个黑点,有人告诉你:“哎,你脸上有一个黑点。”你就会很感谢他,不会因为自己脸上有一个黑点被人看到了,受人嘲笑。如果做人、做事上有问题,没有人给指正过来,那么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贻笑大方,就更令人可笑了。所以对于这样的朋友要非常重视,非常珍惜。

中国古人从小学习圣贤教诲,对于能够指正自己过失的人十分珍惜。《弟子规》上说“自己有过失,别人能够指正,自己还能够接受,那么就会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愿意指正你过失的朋友来接近你。反之,自己有过失,别人指正过来,自己不高兴,只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话,那么这些直言劝谏的朋友就会离你远去,感召的都是顺情说好话的人。”这样就会有过失,也不容易发现,过失就会积累的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2367.html
上一篇西医为什么能在中国传播?看看康熙皇帝的经历就知道了
下一篇假如把中国4000年王朝史看成是1天!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