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一位父亲角度看:康熙为何册立雍正,而不是胤禩

从一位父亲角度看:康熙为何册立雍正,而不是胤禩

康熙四十九年(1708年),康熙拔出佩刀,怒气冲冲,准备砍了胤禵。五阿哥胤祺苦苦哀求,希望父亲网开一面,给十四弟机会。康熙怒气未消,当众杖责胤禵二十大板,诸位皇子都很害怕。

康熙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很突出。从治国理政角度看,康熙要比唐太宗李世民还厉害,手腕也更强;从对边境的管理角度看,康熙也比李世民厉害。

李世民、康熙,都是“千古一帝”,却在册立储君问题上栽了跟头。培养多年的继承人李承乾、胤礽,在“夺嫡之战”中受尽了折磨,郁郁而终。

康熙子嗣众多,胤褆、胤禩、胤禵,都表露出“夺嫡”的雄心壮志,并且结成同盟,与太子胤礽抗衡,相互倾轧。

各方激烈角逐,斗得你死我活,却没有赢家,康熙最终选择了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那么,为何康熙要册立胤禛呢?从一位父亲的角度看,康熙用心良苦。

胤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也是地位最高的太子之一。从受宠角度看,胤礽仅次于朱标,都是皇帝的理想继承人。

胤礽刚出生,母亲赫舍里氏难产而死,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康熙深感愧疚,便打破祖宗制度,次年就册立胤礽为太子,成为大清的继承人。

重点培养的接班人,还是出现了“意外”。随着其他皇子的长大,且清朝“储君”历来都是多灾多难,皇子之间进行“夺嫡之战”,尔虞我诈。

康熙时期的“夺嫡之战”,主要分成两个阵营。第一,太子胤礽,支持者是三阿哥胤祉。第二,胤褆、胤禩、胤禟、胤禵,朝中文武大臣,基本都支持。

四阿哥胤禛,在“夺嫡之战”中并未表露出想法。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前,胤禛支持太子,他从来不找胤礽的麻烦,还经常在康熙面前为太子说好话。

1696年,康熙巡视边塞,不幸感染风寒,太子胤礽前来试探,并未表现出“伤心”,康熙大失所望。

此前,裕亲王福全病重,胤礽也不上心,其他兄弟生病,胤礽也不在乎。想到这些,康熙内心很煎熬。胤礽又在夜间探视营帐,康熙认为太子想弑君,对他更加不满意。

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祭告太庙、天地,昭告天下。此时,胤礽由大阿哥胤褆看管,监禁在家中。

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禩关系很好,虽说不是一个母亲所生,却是一个母亲抚养长大。

胤褆为胤禩着想,建议康熙处死胤礽,如果父亲不忍心,就由自己代劳。康熙痛斥胤褆,说他不顾手足之情,也没君臣之义,天理难容。

不久,胤禩阵营再次进行活动。胤禩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很高,又得到众多皇子的支持,康熙对他也疼爱有加,是各方期待的对象。

胤褆决定再次给胤禩“助力”,让康熙册立胤禩为太子。但是,胤褆的操作太差了,让康熙对胤禩失去了好感,也带走了胤禩继位的希望。

张明德,江湖人士,胤褆将他请来府上款待,让他给八阿哥“面相”。张明德也是够狠,直接说胤禩有贵人相,胤礽命不久矣,八爷当为继承人。

胤褆办事不严,“张明德事件”纸包不住火,被三阿哥胤祉察觉,便告知康熙皇帝。

康熙大怒,将胤褆、胤禩找来训话:“为何要陷害太子,为何不念及兄弟之情,为何如此心狠手辣。”

胤褆主动承担责任,说胤禩并不知情,不能责怪八阿哥。康熙不信,将八阿哥骂了一顿,准备将他囚禁起来。

胤禟、胤禵也前来接受“质问”,却与康熙闹起了矛盾。十四阿哥胤禵,胤禛的亲弟弟,一母同袍,但关系很差,他支持胤禩。

胤禵打仗是一把好手,也善于用兵,却有点鲁莽。胤禵怒气冲冲,接受康熙质问时,还拿着毒药前来,当面与父亲叫板。

胤禵表示,只要康熙处置胤禩,就顺便将自己也废了。非要处死胤禩的话,自己也服毒自尽。九阿哥胤禟也是如此,跟着胤禵一起表态,铁定支持胤禩。

康熙非常恼火,认为胤禵、胤禟是“以下犯上”,挑战帝王的权威。康熙拔出佩刀,怒不可遏,朝着胤禵走去,准备处死他。

康熙杀气腾腾,五阿哥胤祺见状,赶紧跪下来,苦苦哀求父亲,希望父皇能给十四弟改错的机会,才避免一场流血风波。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康熙下令杖责胤禵、胤禟二十大板,当众进行。杖责结束后,胤禵、胤禟被侍卫拉出去,送回府上,闭门思过几个月。

至于张明德,康熙以“离间皇家骨肉之情”为由,将他凌迟处死,全家抄没充军宁古塔。

“张明德事件”后,康熙对胤禩失望透,也在思考着“储君”问题,究竟该册立谁为太子呢?思考再三,康熙重新册立胤礽。

1711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没有再立太子,皇子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成为赢家。但是,康熙最终选择了胤禛,1722年,康熙驾崩前,让胤禛继位。

选择胤禛,而不是胤禩,康熙作为一个父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康熙希望自己的子孙都能活下来,平安度过一生,胤禩做不到。

“张明德事件”表明,胤禩的能量实在是太大了,不但文武百官支持,内阁成员拥戴,大多数皇子也是站在胤禩一边。

胤禩热衷于“夺嫡”,处处跟太子胤礽作对。胤禩阵营中的胤褆,更是想处死胤礽,丝毫不挂念手足之情。

康熙看来,如果册立胤禩,其他参与“夺嫡”的皇子,包括太子胤礽,都不能善终。此时,康熙想到了李世民,为了让儿子们都善终,选择了李治。

胤禛为人低调,办事能力强,从未表露出“夺嫡”的想法。康熙认为,胤禛跟兄弟的关系都不错,从未跟谁产生矛盾,是理想的继承人。

可惜,康熙错了。胤禛继位,胤褆、胤祉、胤禟、胤禩、胤禵都不服,说胤禛是篡改“遗诏”,皇位来路不正。

雍正为了巩固君权,对兄弟也是毫不客气。胤禩、胤禟被圈禁,受折磨而死。胤禵是一母所生,雍正也将其圈禁,却给一条活路,乾隆继位后,释放胤禵。

康熙选择雍正,而不是“众望所归”的胤禩,也是用心良苦。遗憾的是,康熙没有李世民幸运,雍正不是李治。

参考书目:《清史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2210.html
上一篇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不顾邬先生感受,非要娶年秋月为侧福晋?
下一篇雍正皇帝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文|赵梦得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此后他规范了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就是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影视画面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雍正关于雍正篡改圣旨登基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上演,而其实这种传言早在雍正年间便已传播于民间社会。就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几个阿哥来看,人们很少认为康熙皇帝会传位于所谓的“贤王”八阿哥,反而都认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因此才出现了雍正篡改圣旨,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字改为“于”,进而成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