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翻拍就被骂,原著到底有多厉害?

一翻拍就被骂,原著到底有多厉害?

作者 :库管

本文共3229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2009年,法国举办了一场上亿元的古董拍卖会。

消息一发布,立刻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

原来拍卖品中,竟然有圆明园被盗文物——十二生肖之“鼠首”和“兔首”。

还好有个爱国商人,以2.7亿元的价格拍下被盗文物,并免费捐赠给了中国。

对此,网友纷纷拍手叫好,流失海外几十年的文物,终于回家了。

兽首重回祖国,的确大快人心。

然而,并非所有的文物保护都像这样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文物保护的过程异常艰难,参与者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却收效甚微。

在《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中,许一诚就是如此。

同治皇贵妃陵墓被人盗了。许一诚受人所托,负责追查被盗陪葬的去向。

然而随着探查的深入,他发现,这群盗墓贼竟然还想偷挖慈禧坟墓。

许一诚赶紧联络军方,准备一起围剿这群盗墓贼,阻止古墓被盗。

没想到军方的领导人,竟然也打起了盗墓发财的主意...

古墓被盗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

几天前,京城发生一起大案,同治皇贵妃的陵墓竟然被一伙山匪给盗了。

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在向北洋政府发起政变,根本没人管这事。

不得已,陵墓负责人只能请许一诚出山,追回被盗陪葬品。

许一诚是古董世家的继承人,他家里有几百间古董铺。按说以他的实力,找几个被盗古董,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然而他看了一眼陵墓地图,却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贵妃陵边上就是慈禧的陵墓,盗墓贼可能还有后手!

他当即决定,要亲自会一会这群盗墓贼。万一他们还想盗墓,自己也能及时阻止。

为了不打草惊蛇,许一诚装扮成古董商人,连夜赶马车,来到了盗墓贼的地盘。

他把一只金蟾放到了当地最大的客栈门口。

这是古董行的“暗语”,一旦有人摆出金蟾,就意味着收货的大主顾到了。

果然没多久,盗墓贼就找上了门。

他们把许一诚带到一个阴暗的地下室,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匪首王绍义。而他的身边,还坐着两个衣着讲究的男人,竟然也是收古董的同行。

见人到齐了,王绍义拿着一袋古董,往桌上一堆。

许一诚粗略地扫了一眼,发现这些都是贵妃陪葬品,如果全卖出去,少说也能赚个十万。

然而王绍义却表示,这些东西不过是开胃菜。过几天,他准备挖慈禧的墓,那里面才是金山银山。

不过,想赚这钱却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挖慈禧墓事关重大,王绍义只跟一个人合作。因此,许一诚和另外两个古董商还得先比试一番。

他们要从刚才那堆宝贝里面挑真品,每次只能挑一件宝贝。几轮之后,谁挑的真品数量多,谁才有机会跟着他去慈禧墓,而输的人则要当场吃枪子。

智斗悍匪

这趟还真给许一诚来着了,王绍义果然还想挖慈禧墓。

不过比起盗墓,眼下更重要的,是先过了生死局。

就在许一诚想对策的时候,其他两个古董商已经挑完了第一轮的宝贝。

他们一个选了顶纯金打造的凤冠,一个选了片用金线绣满经文的被子。这两个东西都是皇家御用之物,造假难度极高。

轮到许一诚的时候,他却从怀里掏出个小榔头,对准一颗大珍珠,狠狠砸了上去。转眼,硕大的珍珠变成了一堆残渣。

这种做法在鉴宝行当里叫作“死鉴”。如果鉴宝人判断宝贝是假的,便会当场砸了赝品。

虽然从鉴定结果来说,许一诚的判断并没有错。但从比赛结果来看,他的做法不但对自己没好处,还帮着对手排除了赝品,实在没有意义。

然而,许一诚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做过多解释。在之后的几轮里,他依然对着赝品猛砸。

到了比赛的最后一轮,其他两名古董商手里都已经有六个真品了。

而许一诚,不仅一个真品都没有,更惨的是,眼下留给他的,只剩一个俄罗斯套娃——这东西在中国几千年都不曾出现过,又怎么会是文物?

不过,许一诚并不慌,他气定神闲地掰开最外层的套娃,又从中拆出了5个小娃娃。

原来,这些套娃是同治时期西方进贡来的,后来陪葬在贵妃墓中。别看它长得洋里洋气,但却是真正的文物!

关键是,按照业内行规,一套物件拆成几件卖也是合理的。

所以,许一诚一下自从啥也没有,变成了手握六个出土套娃。

这下三人打成了平手。许一诚赶紧提议,大家一起下墓,一起分宝贝。

谁知,王绍义竟掏出手枪,对着那两个古董商“啪啪”就是两下。两名古董商瞬间倒地,腿登了两下之后,便没了呼吸。

王绍义又用枪对着许一城的脑袋比划了一下。警告他,再多事,一起杀!

此时的许一诚,脑子里只剩下一件事:必须阻止王绍义挖坟。这人做事完全不计后果,真让他挖了慈禧墓,对考古界来说,必然是一场大灾难!

但他和对方的势力相差太悬殊了。王绍义手下有一千多人,而自己的人,满打满算也才十几个。

不得已,他只能找到最近一处军营,向军方寻求帮助。

这个军营的一把手名叫孙殿英。

此人统领着几千人的军队,却丝毫没有架子。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了许一诚,还要跟他结拜成兄弟。

原来他早就听说过许一诚的大名,知道许一诚在古董圈势力不小,还想日后靠他发财。于是,当他听到许一诚请出兵剿匪,便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在许一诚的引导下,孙殿英把伏击点定在慈禧墓前的一片密林里,只等王绍义出现,给他致命一击。

围剿风云

到了挖慈禧墓的日子,王绍义和许一诚带着近千人,浩浩荡荡就往慈禧墓奔去。

许一诚坐在马车里,一路双手紧握,紧张地听着窗外的动静。

终于,外面“嘭”一声枪响。

许一诚探头一看,发现山头密密麻麻的,全是孙殿英的军队。

孙殿英的军队借着地势的优势,冲着下面就是一通扫射。王绍义的先头部队甚至看不清对方是什么人,就被随处乱飞的子弹直接爆头。

处在中后段的土匪一看这阵仗,根本无心反抗,转身就跑。

王绍义看着眼前的狼藉,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被许一诚出卖了。

他气急败坏想杀了许一诚泄愤,没想到对方早就骑着马,跑进了孙殿英的部队里。

王绍义知道,现下军心已散,败局已定,只能咬牙传令撤退。他们连马车装备都来不及带,就溜得不见踪影。

许一诚终于缓了一口气。然而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剿匪成功后,孙殿英本应该收兵回营。但是,他不但没有收兵的意思,反而开始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出发。而他们发兵的方向,正是慈禧墓!

原来孙殿英早就打听到了王绍义的盗墓计划。他出兵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抓王绍义,而是干掉王绍义后,自己吃下慈禧墓。

他对着几千名士兵做动员:慈禧墓里遍地金银珠宝,只要众人合力开墓,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一听挖坟有钱赚,士兵们都红了眼。他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慈禧墓,唯恐跑慢了就什么也拿不到了。

许一诚不要命一般,冲进队伍,试图阻拦这群失去理智的恶徒。

然而他每拉一个人,就会被推开一次。有的甚至嫌他碍事,把他踹翻在地,走前还啐口吐沫。

不一会,他的衣袍就被撤烂,浑身是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忙了这么一大圈,竟然什么也阻止不了。一股痛苦的情绪淤积在胸口,仿佛要把他整个人都炸裂。

终于,他再也忍不住了,一口鲜血喷出。失去意识之前,他还无力地看了一眼孙殿英的军队远去的方向......

想知道孙殿英到底有没有盗墓,许一诚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孙殿英用大炮轰开了慈禧墓,这群兵匪偷了三天三夜,把慈禧墓搬了个精光。事后,许一诚联系媒体,曝光了盗墓的过程。随即孙殿英也遭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

孙殿英为了脱罪,把慈禧墓里最值钱的金佛、玉佛、翡翠白菜等送给了蒋介石和宋美龄,成功洗白脱罪。而慈禧墓被盗也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文物的浩劫。

《古董局中局3之掠宝清单》的作者马伯庸,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作家。

2019年,他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成电视剧后,一下火出了圈。

自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升级成热门IP,被频频搬上荧幕。就拿2022年来说,就有《风起洛阳》、《风起陇西》两部改编作品上线。

《古董局中局》作为马伯庸笔下的经典系列,也曾被改编成了多部影视作品。不过,因为小说写得太精彩,读者们常常对改编不太满意,认为没有还原小说。也因此,这几部影视作品的评分都不高。

马伯庸被粉丝称为“鬼才历史作家”。因为他写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把一些冷门的历史事件,改编成小说。

就拿《掠宝清单》来说。孙殿英盗慈禧墓确有其事。但是他究竟为何盗墓,又是如何找到墓穴,大众却不得而知。

读《掠宝清单》的过程,就仿佛重走了一遍历史。我们眼看着许一诚引狼入室,却又无能为力。

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书粉依然会被许一诚不顾生死,保护文物的行为所感动。

吾辈青年与时皆行,终日乾乾助昌衡。

而这,或许就是马伯庸把这段历史改编成小说的原因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1887.html
上一篇金日磾:杀死亲儿子,救过武帝命,仅次于霍光的托孤二当家
下一篇阿拉斯加原本属于俄罗斯帝国,为什么会卖给美国?

为您推荐

大展宏兔,那些关于生肖兔的文物国宝

大展宏兔,那些关于生肖兔的文物国宝

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2023年,中华传统生肖纪年中的癸卯兔年如约而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一个美誉度超高的字眼,它荣膺十二生肖之列,不仅与人类的现实生命未来愿景紧密关联,还被传说为月神之属,且兼具吐春开物、丰衣足食等吉祥意蕴。 时过境迁,长远的中国文化成为生活与艺术的全新灵感并化作创作意象或者
这把普通军号,为何能成国家一级文物?

这把普通军号,为何能成国家一级文物?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一把军号,长33厘米、宽10厘米。它的外形与其他军号并无二致,为何会被列为一级文物?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1950年12月31日黄昏,一发发炮弹从临津江北岸划过天际,呼啸着飞向南岸,拉开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的序幕。这场炮火准备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却是
是他将恶魔的爪子伸向了中国的文物。

是他将恶魔的爪子伸向了中国的文物。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端,来自欧洲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开始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探索。当他读了《亚洲腹地旅行记》之后,心中再也按耐不住激动,急匆匆想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