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商周之后人们对意志之天不断提出质疑,逐步不再盲目崇拜

商周之后人们对意志之天不断提出质疑,逐步不再盲目崇拜

大家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这就是商周过后,虽然也有不少神话传说,但是和商周之前,比如“女娲补天”等等的神话比起来简直小打小闹一般,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属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说说比较明显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天”的看法渐渐发生转变有关。奴隶制的社会制度下,君主用“意志之天”来巩固自己的权位,而封建王朝的君主,除了利用君权神授外,也会采取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态势。这是因为从春秋末期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甚至还衍生了“天无意志”这类想法的苗头。

也就是说,针对神话故事越来越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以及商周之后的社会制度,继而找到合理答案。

以商周为代表的奴隶制下的“有意志”之“天”

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无疑是奴隶制,而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制度渐渐转型,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基本成型。也就是说,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属趋于稳定的奴隶制。

奴隶制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笃信“天”是“有意志”的。只不过,商王朝到周王朝有些不一样,这也是人类对“天”的认识渐渐加深的反映。

子受

商王朝的“天”是只保佑“君主”的,商王朝的君主,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天之子”,是“天”在人间的代言人。换言之,“天”会保佑它的代言人,百姓的话,则必须臣服在这个代言人膝下,否者就要受到“天”的惩罚,这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商纣王的“有恃无恐”。而商纣王最后亦是因为太过残暴,导致身死国灭。

至于商王朝将君主看成是天在人间的代言人,实则是君主控制为下者的一种手段。但是,商王朝覆灭的时候,便意味着“天”独佑君主的神话破灭,毕竟天之子都死了。于是周王朝的周公,便改造了商王朝的“天”。

独佑君主的“天”,到了周王朝那里,就是保佑万民了,“天”的庇佑不再是君主的专属特权,君主要“以德配天”,也就是要拥有能够与天下共主相匹配的德行才能长久统治天下,否则就会如商纣王一般被“天”厌弃。这一方面解释了天之子商纣王的陨落,一方面也巩固了周王朝奴隶主的地位。

也就是说,商周时期是奴隶制,奴隶制上下等级太分明,“天”成了保佑君的存在,这便暗示着“君主”因为受到“天”的庇佑而拥有至高权力,这是商周时期奴隶制下君主控制臣下百姓的办法。

商周之后,从“人定胜天”到“人死如灯灭”

而到了封建制,早在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化时期的道家老子,他的自然观里面,天更多是“道”,“道”是无偏私的,更无意志。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老子已经打开了“无意志之天”的开端了。

荀况

而后世的荀子在稷下学宫多少受到了一些老子思想的熏陶,他的思想体系里面,颇有一些人定胜天的味道。人定胜天便意味着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天命”的一种否定。

而即便是孔子,他对于“鬼神”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孔子更强调祭祀之礼中的“诚”,而并不赞成人们带着有所求的目的去迷信鬼神,这种功利性的祭祀在孔子看来是“淫祭”,要不得。这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对于迷信意志之天的批判。

而即便在汉代时期,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君权神授”,此举一定程度导致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谶纬迷信”的兴盛。这里的“图谶”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方士、巫师制造且用于宣扬迷信的所谓“预言”。

桓谭

即便是在“谶纬迷信”盛行的年代,也有类似桓谭这样的学者,在君主面前直言“谶纬”都是编造出来的,是不可信的东西,并且指出灾异背后不是“天”在发表自己的态度,而仅仅只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已。而且他还用蜡烛和火的关系,比喻身体与灵魂的关系,指出人死如灯灭,这也为后世反对灵魂不死的迷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奴隶制时期,因为君主属于“天”授意领导百姓的存在,所以君主拥有对为下者绝对的统治权力。只是随着改朝换代,人们对“意志之天”也渐渐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思想相对开放的年代。

在奴隶制时期,由于等级制度鲜明,为下者能够发声的机会少,更别说是造成一定影响了。几乎人人都对“天有意志”这种观点深信不疑。人们畏惧于“天”背后的神秘和强大,于是不敢有太多动作。

直到商王朝的“天之子”商纣王从神坛上陨落,这便意味着作为“天之子”的君主并非是被“天”绝对保护的存在,这个时候人们对意志之天的盲目迷信就已经少了一些。

周公

但是周王朝的周公很聪明,他提出“天”保佑有德之人,继而以君主应该“以德配天”来告诫君主修身养性的同时,也要一定程度牵制住百姓。只是后面的周天子失德,导致礼崩乐坏,诸侯王尔虞我诈间,也并未应验周公的“以德配天”,于是,人们对于周公的“意志之天”再一次提出了质疑。

以至于到后面的荀子等等思想家,表现出了唯物主义倾向。而且那个战乱的年代思想开放,被“意志之天”压抑那么多年的人们反对“意志之天”、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声音渐渐也传了出来。在相对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观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于是,即便战国以后封建王朝渐渐成型,而在汉朝董仲舒更是论证“君权神授”以此拔高君主地位,但是人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表现出的对“意志之天”的质疑甚至是否定的观点却一直存在。于是,商周以后人不再像商周时期那样迷信意志之天,并存在一部分人对意志之天抱有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想必也是因为如此,商周之后的神话就渐渐少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0832.html
上一篇雍正夺位之谜,是篡改遗诏还是自立为帝
下一篇少而老成,说说史上的神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