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潘绍周:励志敦行永策后世

潘绍周:励志敦行永策后世

潘绍周:励志敦行永策后世

 

我们在尘封的记忆中寻找触动心灵的点滴,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久已淡漠的诗篇。了解与认识潘绍周正是这样一个充满奇趣的经历。

2002年,在编撰《中国心电学发展史》之时,我们从一些早年的文字记载中发现.潘绍周最早在 20世纪 30 年代就在中国开始了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而且,不少医师也曾读过他在20世纪70年代编写的心脏病学和心电学的专著。决不能放过这些蛛丝马迹,决不能让历史的光泽被烟尘封挡,经过种种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尽管有限但却珍贵的资料,而这有限的资料足以令人兴奋。因为,在这些只言片语间让我们领略了久违的一位心电学大师非凡的传奇人生!

潘绍周是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和心电学家(图1),1908年9月14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和青村(现冷水江市)一个普通的小业主之家。父亲先后经营生产铁锅的小作坊,生意兴旺时,家境堪称小康。母亲生有5男3女,潘绍周为长子。1925年潘绍周考人私立明德中学,192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著名的湘雅医学院。

初露头角

湘雅医学院是我国医学教育家颜福庆的第一件传世杰作,也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学会与当时湖南省地方政府合办的医学院校。校名由办校双方的第一个字组成,湘为湖南,雅指雅鲁(vale)。这所学校的质量高,要求严,酷似清朝曾国藩训练的勇猛善战的湘军。

毕业生有不少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如张孝骞、应元岳、汤飞凡、李振翩等。就连后来的国民党远征军在滇缅战场招募年轻军医时都喜欢挑选湘雅医学院的毕业生,用杜重明的话来说:“他们更勇敢、医术强、而且英语也好!”

大学取得的优异成绩为潘绍周打下了随后行医施教的坚实基础。1936 年夏天潘绍周从湘雅医学院毕业时,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州颁发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图 2)。

随后,他到南京中央政府卫生总署直属的南京中央医院内科工作(图3)。

当时中央医院的内科主任就是兼任院长的戚寿南。由于潘绍周英语一流、工作认真刻苦,很快就赢得了戚寿南的高度赏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旷持8年的抗日战争爆发。潘绍周随南京中央医院经武汉、长沙与湘雅医学院会合,并于 1938 年10 月共同迁往贵阳。潘绍周当时兼任湘雅医学院的讲师。

1940 年,潘绍周调到重庆中央医院内科工作。1944 年,鉴于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作战的年轻士兵常受到热带病的困扰,重庆中央政府卫生总署决定选派一批年轻的优秀医生赴印度加尔各答学习热带病。此时,潘绍周已晋升为上海医学院副教授。在印度的经历使潘绍周再次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到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医疗水平。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绍周考取了英国文化协会设立的奖学金,远赴英伦。在英国留学的两年半,他先后在伦敦、爱丁堡等地进修了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皮肤科等 5个专业。

扬名美国 

1948 年,潘绍周由英国转赴美国波士顿,与正在那里研修儿科的妻子章修华团聚。美国之行彻底改变了潘绍周的专业方向,当时,隶属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麻省总医院正在举办心电图进修班,主讲人就是誉冠全球的心脏病学、心电学大师 White。他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心脏病学大师,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心电图临床应用与研究。更难得的是,自30年代 White 主政麻省总医院内科以来,每年都会举办心电图研讨班,学制长达半年。White 对中国心电学事业的影响巨大无比,因为 20世纪赴美留学的中国心脏科医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哈佛的麻省总医院、在White 的摩帐下学习,而间接受益者更是不胜枚举。

在麻省总医院学习期间,潘绍周展现了令人钦佩的才华。他不仅是研修班的学员,到后期他还担任了心内科的总住院医师,由此可见 White 对他的器重非同一般(图 4)。1949年6月心电图进修班结束,潘绍周联系到波士顿的市立医院工作,半年后长子潘博生出世。那个年代,潘绍周完全可以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继续过着富绰、宁静的生活但他清醒的意识到,美国只能是他人生的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赤子情怀 

1950年朝鲜战争正酣之际,潘绍周毅然决定回国! 临行前,他没有忘记为祖国自费购买了心电图机、基础代谢测定仪和光电比色器等设备。经过两个月漫长海路的辗转、曲折,1950年10 月10日潘绍周夫妇携子抵达沈阳,正式加盟中国医科大学的工作。刚一到任,潘绍周就进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他沿袭 white 的方式,连续开办了几届心电图学习班,用很短的时间就将当地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提高到新高度。 

随后潘绍周多次主持和参加内科学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工作,他早期的科研论著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及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因及其治疗》;还主持撰写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心电图学》、《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等书(图 5),并发表了《心肌病》等 10余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的学术成就在医学界受到很高的评价与赞誉。1956年他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而出现在北京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忍辱负重

文化大革命期间,潘绍周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严酷迫害,但他不计个人恩怨,坚信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

1971年 White教授率美国医生代表团访问中国时,坚持要到沈阳看望自己的学生潘绍周。周总理闻知后,立即通过国务院向辽宁省和中国医科大学了解情况,当得知潘绍周还在被关押时,急电命令迅速释放潘绍周,立即为他安排新的临时住所,还从图书馆搬来了很多书籍,等待着 White的到来。后来 White派了他的助手来沈阳,这位助手在麻省总医院恰好在潘绍周(总住院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当这位美国朋友问到潘老最近科研工作的进展时,潘老祥和地说: “我们与你们不能相比,我近来身体状况不好,科研工作因此做得少 ”。潘绍周无论在任何场合总把国家的荣誉与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国家的声誉受到损失。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潘绍周更加精神焕发、干劲倍增。在他主持和参与下,中国医大一院逐步健全了心脏病实验室和麻醉科,逐步开展和推广心脏导管技术(图 6)。

在科学春天的暖风中,他与多位专家共同组建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图 7),并参加了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内科循环部分。他自己主持编写的《心电图学》也在此时出版,反响甚佳。

 1980年 1月 3日,潘绍周夜间从办公室步行回家,不慎摔倒而成骨折,住院期间又因血栓形成及脱落,大面积的动脉梗塞,最终经抢救无效于 1980年 1月 14日与世长辞,享年 72岁。潘绍周的逝世为他勤奋敬业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潘绍周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学者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图 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6937.html
上一篇【军人笔墨】赵琼\\一个战士的十月
下一篇三名日本少壮军官很“愤怒”,把近卫师团长活活砍死!日本投降前的最后挣扎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