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

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

洪熙元年四月,洪熙皇帝朱高炽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不成想命不久矣,导致了后来皇帝驾崩时太子在外,原本就对皇位野心勃勃的汉王认为有机可乘,在朱瞻基回京途中伏兵,意图截杀皇太子,夺得皇位,掀起了一些风波。

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朝中是有许多大臣反对的,大臣们认为应该派一名亲王过去即可,皇太子是国本,不可轻易离朝。就朱瞻基本人似乎也不是很想去南京,但是朱高炽坚决要他去南京。

那么,为什么朱高炽非要坚持派朱瞻基去南京?

电视剧里那是各种揣测,比如说《尚食》中的父子猜忌,比如说《大明风华》里的暗度陈仓。

首先《大明风华》里的情节可以忽略掉,因为历史上朱高煦并没有在朱高炽继位后就割据与起兵,而是在朱瞻基登基后才造反的,所以《大明风华》里演绎的剧情和历史是有些出入的。

至于《尚食》中朱高炽猜忌朱瞻基的说法,这个不好说,不过感觉朱瞻基是个聪明人,当然傲气也是有的,所以不太好说。

历史记载给出的答案是充分的,说是一则洪熙帝想要迁都南京,二则南京屡次发生地震,他认为此事重大,只有皇太子这种身份和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好筹备南京的准备工作,并拜谒明孝陵。这个说法是官方的。

下面我们接着来讨论下一个问题:永乐帝朱棣驾崩后,洪熙朝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答案自然是稳的。

不同于朱棣在登基两年后才册立皇太子,朱高炽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后,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就下诏册立了嫡长子、原皇太孙朱瞻基为皇太子。

朱棣终究是给朱瞻基打好了基础,早早的册立他为皇太孙,“皇子”级别是低于“皇太孙”的,朱高炽登基后不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子,难道还要给朱瞻基降位么?所以朱瞻基成为新朝皇太子是众望所归。

朱高炽对于朱瞻基为储也没有异议,毕竟一则朱瞻基本来就是皇太孙,二则朱瞻基是他的嫡长子,而且还是朱棣从小按照帝王格局培养大的,无论是按祖制还是按能力与威望,朱高炽其他儿子都没有和朱瞻基争储的资格,朝臣也不会接受的。

比较循规蹈矩的朱高炽不会轻易违背祖制,而且他大概也是承认朱瞻基的能力是其他儿子无法比肩的。

储君关乎国本,永乐朝打下的基础,洪熙朝无法轻易动摇。因此,在朱高炽登基后的十个月里,是没有更换储君的意图的。

即使是派朱瞻基去了南京,也是有官方合理公务安排的,因为他确实是想迁都南京,皇太子先去拜谒明孝陵及做好准备工作,是委以重任,是信任、托付与历练。

另外,朱瞻基本人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储君,即使是面对朱高煦的重重埋伏,也依然能够安全回京,登基就位。

实话说,朱棣在时给朱瞻基打下的基础太夯实了,朱瞻基从小到大就是按照储君规格养的,并且皇太孙名分已经昭告天下,根基太稳了,动他很容易动摇国本。

而且朱高炽威望没有朱棣高,动摇他立的第三代接班人,很难。再者,朱瞻基从11岁就开始处理政务,位置和人脉、威望已经稳固了。

众所周知朱允炆原本是朱标庶出的二儿子,后来嫡长子朱雄英夭折,朱允炆的母亲扶正,他才成了朱元璋嫡长孙,但是很明显根基和能力差了一点,坐不稳江山。

因此,朱高炽为了江山稳定传承,及稳定传承在在他这一脉,也不会轻易动朱瞻基。而且朱高炽驾崩的比较快,正在忙着迁都呢,还没有精力用在朱瞻基身上。

你怎么看待呢?欢迎品评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5054.html
上一篇他骂过康有为,教过王国维,他还是碑帖结合的祖师爷……
下一篇陕西称“三秦”,山西称“三晋”,湖南称“三湘”,由来是什么?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的削减楚藩

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的削减楚藩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出生。此时恰逢吴军攻克武昌,双喜临门的朱元璋当即许诺“子长,以楚封之”。长大后的朱桢为人端重、好学,有谋略,就藩期间也恪守朝廷法度并谦逊守礼,算得上明朝宗室的道德楷模了。靖难后朱桢不但是第一个正式承认朱棣皇帝身份的藩王,也变得更加循规蹈矩,绝不忤逆、触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