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代高邮夏氏家族的辉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系高邮夏氏后裔

清代高邮夏氏家族的辉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系高邮夏氏后裔

原来在清代高邮夏氏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文化世家,历经数代都是人文荟萃,群星闪耀。夏氏子孙为官者,宦迹卓著;为文者,成果丰硕,他们铸就了夏氏家族的辉煌,为后人积淀了厚重的文化。

一,世系源流,瓜瓞绵绵。

据夏味堂所辑著的《夏检讨公年谱》记载,高邮夏氏家族的始迁祖叫夏礼,“由吴门迁高邮”,吴门即苏州。夏礼是何时由苏州迁居高邮的?尚缺乏史料证明。据《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明朝建国不久,朱元璋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曾下令迁江南民众14万户到江北、凤阳等地。我们高邮约有三分之一家谱记载,他们的祖上是在明朝初期由苏州阊门迁入的,据此推测,高邮夏氏由苏州迁居高邮,应当在明初。

结合《夏子鐊会试硃卷》《嘉庆高邮州志》所载,我对高邮夏氏一脉的世系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没有“学位”和官位的未列其中)。

始迁祖:夏礼,明太学生,鸿胪寺寺丞。

一世祖:夏应龙,贡生,敕封征仕郎。夏历,明宏治乙丑(1505)进士。

二世祖:夏惟庆,光禄寺寺丞。夏之鼎,贡生。夏之璜,赣州府学教授。

三世祖:夏宗尹,庠生。夏宗吕,武进士。夏宗孔,庠生;夏洪基,乡贡;夏洪畴,乡贡。

四世祖:夏闻政,贡生。夏闻喜(宗孔子),邑庠生;夏国士(宗吕子),武进士。

五世祖:夏绵祚,邑廪生。夏宏祚(国士子),庠生。

六世祖:夏绵祚七子——夏景莱,太学生;夏之芳,进士;夏廷荚,邑增生;夏之蓉,进士;夏廷芝,进士;夏之兰,邑庠生;夏之藻,举人。夏之榜(宏祚子),庠生。夏之苹(宏祚子),岁贡生。

七世祖:夏杏春(之芳子),举人。夏元春(廷荚子),太学生。夏葆春(廷芝子),举人。夏光春(廷芝子),增贡生。夏晓春(之蓉子),举人。夏馀春(之蓉子)贡生。夏兆春(之藻子)邑庠生。夏振采(之苹子),庠生。夏华春,庠生。 夏富春,岁贡生。夏阳春,庠生。夏寿春,庠生。

八世祖:夏裕堂(杏春子)附监生。夏诜堂(葆春子)邑廪生。夏翼堂(葆春子),太学生。夏味堂(晓春子),举人。夏纪堂(晓春子),庠生。夏桂堂(晓春子),廪生。夏锦堂(元春子),郡廪生。夏肯堂(元春子),增生。夏宝晋(振采子),举人。夏宣堂,庠生。夏旭堂,太学生。夏在堂,庠生。夏溥堂,奉祀生。夏玉堂,廪膳生。

九世祖:夏长源(玉堂子),廪贡生。夏良嗣(诜堂子),庠生。夏成嗣(诜堂子),庠生。夏昆林(纪堂子),岁贡生。夏齐林,拔贡生。夏云林,增广生。夏丰林,郡庠生。夏和林,太学生。夏长清(裕堂子)太学生。夏长润,庠生。夏长渊,太学生。夏长沛,奉祀生。

十世祖:夏子鐊(长清子),进士。夏子铮(长清子),郡庠生。夏庶吉(长清子)庠生。夏子钊(长清子),庠生。夏焕新,庠生。夏福升,庠生。夏嘉畹,庠生。夏嘉符,庠生。夏庶康,增广生。夏焕奎,庠生。夏庶和,庠生。夏世恩,庠生。夏福祥,庠生。夏嘉亮,奉祀生。夏子酞,廪膳生。夏庶熙,庠生。夏庶绅,廪膳生。夏文恩,奉祀生。

十一世祖:夏恩福,庠生。夏承禧,增广生。……

梳理夏氏家族世系时,不能不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十八鹤来堂”的故事。《嘉庆高邮州志》记载:康熙丙戍年(1706),夏闻政“营建厅舍,落成日,有十八鹤翔舞和鸣于庭,移时始去,时人以为瑞征。”《检讨公年谱》也有相似的记载:“(康熙)丙戍十岁,时西涯公(夏闻政)营厅事,有十八鹤翔舞于庭,咸以为瑞”。州志还说到,数十年后,闻政子绵祚生子七人,之芳、之蓉、廷芝并以进士官翰林,之葆举人,廷荚、之兰皆诸生,而廷荚以诗古文词雄视一时,说者谓瑞鹤之应。后来夏之蓉视学粤、楚,回到京师后,追绘为图,名流多有题咏,“于是十八鹤来堂之名,海内传为佳话”。从此高邮夏礼后裔名其堂号为“十八鹤来堂”,简称“鹤来堂”。据市公安局2013年8月统计资料,我们高邮有夏氏人口703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鹤来堂,都是始迁祖夏礼的后代。

二,书香门第,文化世家。

高邮夏氏家族在清代200多年时间里,瓜瓞绵绵,科甲不绝,不仅发展成为名门望族,而且成为书香门第,文化世家。要认识夏氏家族是不是文化世家,必须了解清代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

清承明制,科举只有各类学校的生徒才有资格参加考试。清代设有各类官学。京师设有国子监,各省设有府学、州学、县学,这些都由国家出资设立。除这些官学外,还有私人和地方社会创办的私塾、社学、义学和学院等教育机构。

私塾、社学、义学的学生,称童生。他们要经过考试合格方可进入县学、州学、府学学习。进入县、州、府学者称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换句话说,清代的生员(秀才),也就是国立府、州、县学的学生。

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是科举制中的初级考试,每三年录取两次,各学录取生员皆有定额。生员分廪生、增生(增广生)和附生(附学生员)三种,其中廪生,国家每年发给廪饩银(即助学金)四两。史料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钦定高邮州学额为廪生、增生各30名,附生25名,武生岁试入学25名。国子监,亦称太学。监内学生统称国学监生,其来源有地方贡生员于朝廷,称为贡生。也有因是孔子先贤后裔、文官四品以上或死于任上的,有一定品级的官员送一子入监,称为恩监或荫监生。

在读生员须参加学校的“科试”,成绩优异者方能正式步入科场参加乡试。乡试在各省省城贡院举行,每三年一次,所以又称“大比”,因为是在八月举行,所以也被叫做“秋闱”。乡试合格者成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有资格于次年参加在礼部举行的会试。

会试因在礼部举行,故又称“礼闱”,因其举行时间为三月,所以也叫“春闱”。清代会试中额一般为百余名或二三百名,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经会试取中的“贡士”,接着要参加复试,分一二三等准备参加殿试。殿试于会试放榜一个月后举行。殿试一般不黜落,只是为贡士排定名次,殿试将贡士分三甲,一甲为前三名,即状元、探花、榜眼,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据史料记载,不完全统计,夏礼后裔家族在清代有秀才67位,包括4位奉祀生(奉祀生,又称香火秀才,因其为“贤圣”之后,不经科举考试,赐予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神庙的祭祀)。出过6位举人,他们是:夏之藻,字掞斋,乾隆丙辰科(1736)举人(中举后两年去世);夏杏春,字绮亭,号鹤群,乾隆辛酉(1741)举人,后遘(遇上)足疾,绝意仕进。生平重义好施。夏晓春,字南指,号鹤泉,乾隆庚午科(1750)举人,曾任山东滋阳、曹县、曲阜知县,擢曹州同知。著有《鹤泉编年诗钞》。夏葆春,字淳夫,乾隆癸酉年(1741)举人,性孝友,著有《淳夫制艺》《梧亭诗稿》。夏味堂(1746-1826),乾隆丁酉年(1777)举人。截取知县(即候补知县),年逾50后,以桑梓公事为己任,自学田、书院、普育两堂、同善会,以至灾荒捐赠煮粥、挑浚市河及濯衣河诸善举,皆加意振兴,垂老不倦。著有《遂园诗钞》。夏宝晋(1790-1859),字慈中,号王延。嘉庆癸酉年(1813)举人。历任山西绛县、浮山、和顺、宁乡知县,署代州,任朔州、和州知州。著有《冬生草堂集》。

清代夏氏家族,出过6位进士,其中2位武进士。他们分别是:夏宗吕,顺治辛丑(1661)武进士;夏国士,康熙庚辰(1700)武进士;夏之芳,雍正癸卯(1723)进士;夏之蓉,雍正癸丑(1733)进士;夏廷芝,雍正癸丑(1733)进士;夏之鐊,同治癸亥(1863)进士。尤其是夏之芳、夏之蓉、夏廷芝弟兄三人,在十年时间都考中进士,有“河东三凤”之称。夏廷芝和夏之蓉,更是神奇,同丁酉入学,同丙午中乡试(举人),同癸丑中会试(进士),同入翰林,同点试差(同时被任命为朝廷特派的乡试试官),同出学差(同时被任命为学政),同致仕归里,同登六帙(史册),同得二子,长者皆举于乡(同时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

清代高邮考中进士(包括武进士)共78人,夏氏家族就有6人,占13%。可见夏氏家族文风昌盛,人才济济,数代官宦,显达名贵。

三,文化厚重,光前裕后。

夏氏子孙以光宗耀祖的信念和尽忠敬业的担当,勤奋学习,敬孝义友,兢兢业业,在科场上打拼,在官场中奋斗,在学海中遨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这些财富蕴涵在人物传记中,蕴涵在他们所著的书籍中。

《嘉庆高邮州志》“人物志”中为夏氏家族名人列传介绍有17人,是列传介绍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列传》中有夏子芳、夏廷芝、夏之蓉。《政事》中有夏晓春。《文苑》中有夏之璜、夏洪基、夏闻政、夏廷荚、夏长城、夏杏春、夏葆春、夏桂堂、夏振采。《武略》中有夏国士。《笃行》中夏惟庆、夏玉堂、夏宗孔。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位:

夏之芳(1689-1746),字筠庄,号荔园,雍正元年(1723)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巡视山西、河南、台湾等地,兼提督学政,颇有政声。特别是作为首位兼理台湾学政的巡台御史,夏之芳以振兴台湾文教为己任。雍正七年(1729),他奏称,海外文风稍逊内地,且文场中试皆系内地冒籍之人,故请乡试从内地八府外,另立台字号,于正额内分中一二名,以励之。次年,经部议允准,恢复了原来闽省乡试中台湾另编字号的规定。夏之芳还辑台地科举优良文章汇编《海天玉尺》,以为士子科考撰文之楷模(源自《巡台御史夏之芳考论》方亮撰)。州志记述:夏之芳“生平枕图馈史,学贯今古”。著有《禹贡汇览》(藏于南京图书馆),《台阳纪游百韵》《奏疏一卷》(13篇)(汇编在《巡台御史巡台文献》中)。《台阳纪游百韵》共录一百首诗,均为七言绝句,主要描写台湾的山川胜迹、风物民俗以及民情农况,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夏廷芝(1698-1764),字茹紫,号啸门。雍正癸丑年(1733)考中进士,先后任国史馆纂修、翰林院侍讲、山西督学、河北学政。州志记述:“山西旧俗,士子或不衣冠,又强悍多争讼。芝至,则崇礼让以化其鄙塞,严法以革其犷悍,三年,士奋于行。”“时人谓其有古风,生平刚毅,明决多严。”夏廷芝对“和而不同”有独特见解,其观点常被当今哲学家所引用,他认为:“于不同之中,得大同之道”,“君子通天下之志,非尽混同而无别也。天下之理,惟审其异者,乃可以致其用(《御览经史讲义》卷四)”。夏廷芝做过王念孙的老师,州志记:“文肃公(王安国)卒于京邸,其嗣念孙幼稚,廷芝令受业于门,勤心训迪,俾底有成。”著有《周易纂注》《河图精蕴》等书。

夏之蓉(1697-1785),字礼谷,号芙裳。乾隆癸丑年(1733)考中进士。丙辰(1736)钦取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武英殿侍直,咸安宫总裁,实录馆一统志经史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历任广东、广韶、湖南学政,福建正主考。夏之蓉“性笃孝”,8岁跟爷爷夏闻政一起吃蟹,他把蟹黄积累起来,自己不吃,问他为什么?他说留给母亲吃。“兄弟七人,蓉居中,毕生无闲言。”著有《读书提要录》《半舫斋古文诗集》。编修《嘉庆高邮州志》。“居乡三十年,膺一时重望”,与其兄夏之芳一起被推举为乡贤,嘉庆十三年(1808年)朝廷下旨,兄弟二人皆入祀乡贤祠。

夏闻政,字青字,号西涯,国学生。夏之芳祖父,对夏之芳七兄弟的成长教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州志记:夏闻政,“性孝友,昆弟十人,至老无违言,与人交,必以诚,博极群书,工古文词,精八法,尤长于草书。”“邮若水灾,倡建育婴堂、施药局,全活以千计”。以子贵赠文林郎。著有《味勉堂诗集》《禹贡要旨》。

夏氏家族中的精英学子,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嘉庆高邮州志》“艺文志”中记载了9位夏氏子孙所著的28部著作。王鹤先生编著的《古代诗词咏高邮》一书中选载了14位夏氏子孙155首诗词。清道光年间,夏昆林和夏味堂还有邑人周叙共著《高邮夏氏丛书十八卷》,现被收入《扬州文库》第八十六册中。

时至今日,夏氏家族人丁兴旺,遍布高邮城乡,还有不少人迁徙海内外,由于老的家谱找不到,相互之间失去了连接,不能不说是件憾事。我们期望夏氏族人能找到老的家谱,并进行续修,以收宗睦族。同时我们也倡议高邮有识之士,包括夏氏族人,加强对夏氏名人名著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夏氏祖先所积淀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0872.html
上一篇关宁锦防线战略纵深百余里,为何最后会失败?
下一篇元朝总设计师,忽必烈背后的男人,一生都在开挂

为您推荐

华为官宣!9月6日的发布会将添家族“新成员”

华为官宣!9月6日的发布会将添家族“新成员”

8月30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宣布,在9月6日的华为Mate 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上,将推出华为门锁家族的“新成员”——华为智能门锁SE 猫眼版。从预热海报来看,华为智能门锁SE 猫眼版在设计上选择了执手式设计,同时大概率会保留华为智能门锁的标志性的特色功能: HarmonyOS分布式可视猫眼。另外从“SE”这一后缀来
四百年权力家族

四百年权力家族

成功夺位后,唐太宗李世民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表姑父兼亲家翁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李世民《赠萧瑀》短短二十字,尽显这位后来位列凌烟阁的名臣坚韧不拔、忠贞不二的品格。后来,唐太宗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设置了一个条件:在座最尊贵的客人可以先喝酒。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
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代史

原本是和珅的府邸,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程序,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整体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西洋门、大戏楼和后罩楼是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