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开国中将莫文骅回忆红七军北征途中

开国中将莫文骅回忆红七军北征途中

革命到底

我军摆脱敌人后,踏着崎岖山路,直奔老苗山。雪,又纷纷扬扬地下起来,酷冷,继续向红军袭来。在江华,基本解决了部队的寒衣,眼前,最难办的是伤病员问题。来不及在江华安置的伤病员,有的脚冻了,肿得像馒头;有的伤口淌着血,一步一个血印,在同志们搀扶下,咬着牙关前进;伤病重的同志,一般安排骑马,山路越来越陡,也容易摔下山去。

当时,因部队减员,许多担架兵都补充到作战连队去,担架员极少。加上这些重伤病员不是短期可以痊愈,他们带病行军,不仅不利于病情好转,还给部队增添负担。这样,军部决定把他们安置在途中者百姓家里养伤治病,留给现洋。

但是,这些同志大都不愿意离开部队,离开生死与共的战友。55 团 1 连有个叫黄永的战士,天峨县人,在武冈战斗时腿负了伤,组织上把他留在老百姓家养伤,他噙着泪向连长表示:“我黄永,生是红军人,死是红军鬼,死也要跟部队走!”后来,他硬是一拐一拐地跟着。他所在那个连是后卫连,他一直跟在后面走,克服了种种难以忍受的困难和痛苦,终于跟到了中央苏区。

部队顶着风雪,经桥市、黄庭、大圩等地,来到地处湘桂粤交界的老苗山前。老苗山,海拔 1000 多米高,气势雄伟,神秘险要。人要顺着山涧的单边小路才能翻越过去。一进山口,霎时觉得天窄地小,漫山满岭积雪未消,冷风顺着山沟吹来,寒冷逼人。老苗山区一带,素来民性强悍,寨寨有民团武装,家家有枪、箭,过去,从来没有哪一支部队能通过这一山区。对这一带山区的民情和敌情,军部早已听闻。于是,军政治部发出过苗山的指示: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注意群众纪律,买卖公平,耐心向群众进行宣传;同时,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民团、地主武装的袭击。这些山真怪,爬过一座山,眼看着到顶了,突然,前面又出现了一座大山。再往前走,前面又是一座大山。真是山连山,岭连岭,一山比一山高,山山岭岭老是走不完。部队小心谨慎地走出了山口。天地较前开阔多了。山间涧底,出现了一些梯田,依着梯田,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砰叭砰……”突然,四周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部队立即疏散开。只见左右山头闪动着人影,还隐约听到人的喊声,我们一句也听不懂。

从一些情况看来,这是当地民团武装拦路。我们派人去喊话,没有效果,他们仍然向我射击。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军立即发起还击。大家毅然飞身跃涧,直向对面山头猛冲过去。花了很大力气,才冲上了山头。奇怪的是,我军冲上山头,却不见人影,敌人枪声也停止了。

一会儿,后卫方向又响起了枪声。敌人偷偷转到后面袭击我们。

我军判定敌人没有多大力量,奈何不了我们,不再恋战,边打边走。前卫部队前进到一个宽阔的田坝,不远有一个大村庄。

这时枪声没有了,看样子可以松口气,军部也下达了休息命令。

这时,枪声骤起。大家举目望去,只见四周的每一个山头上,都插着一面面白旗,白旗下有一堆堆人向我军射击。村中的石头墙和碉堡里,也不断向我军开枪。看情况,大概是敌人怕我军进来,又怕我们进来后停下来。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要赶我们快走罢了。

我军并不着急,打打停停。敌人开枪,我还击,敌人停火,我也不射击。因为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前进。

我军的后卫部队上来了,在前卫部队掩护下,急忙赶着辎重,横过田坝。

接着,战斗部队也跟着冲杀过去,变成后卫部队了。

我军边打边走,穿山头,跨山涧,连松口气、喝口水的机会也没有,弄得筋疲力竭。

天黑了,四周的枪声也渐渐平息下来。

部队就地露宿,埋锅煮饭,并四处派出警戒。大家太累了,连话也不想说,狼吞虎咽吃了晚饭后,便带着满身污泥或血渍,倒在山坡上入睡了。夜间倒平安无事,第二天清晨,部队又启程继续爬山越岭。军政治部动员部队,要求做好沿途再打一天的精神准备。真奇怪,我们机警地走了 10 多公里,均未听到枪声。近晌午时,一个大山寨出现在面前,大家都提高了警惕。当我军走近村旁时,仍没有动静,只见路旁站有几个人,摇晃着白旗,并摆着几担大米和猪肉。他们不等我军前卫人员开口,便指着地上的米和肉说:“贵军真是好汉!从今天起,我们各不相扰,你们过你们的路,我们守我们的寨,你们不要进入我们的山寨,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一点薄礼,请收下!”

我们朝寨内望去,见石墙上的枪眼里探着黑洞洞的枪口;四周山上,隐约闪着人影。看情形,地头蛇是屈服了。他们知道我们已胜利通过前面的大村寨,这里也同样挡不住我军,故采取这一互不侵犯的政策。军部,当即答应他们的要求,但仍保持戒备。这样,我们顺利通过了一个个山寨。每到一个村子,看到的都是他们插着白旗、摆着大米和猪肉“慰劳”我们的景况。太阳下山了,我军迎着晚霞,吹着嘹亮的军号,以手枪队为前寻,雄赳赳地向桂岭镇开进。桂岭位于贺县东北部的一个小镇。该县急忙派出警兵和民团武装,开枪骚扰红军,并强迫六七百老百姓砍树拦路,妄图阻截红军进入桂岭。红军只打了几枪,敌人便逃之夭夭,红军遂占领桂岭镇。

当晚,我军分别住在镇上的几个祠庙、会馆及圩亭里,有的露宿在街旁,没有惊动老百姓。第二天上午,军部在街中心张公庙门口的戏台前召开群众大会,由张军长给群众讲话,宣传了我军宗旨和纪律,使受长期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放心了,更加接近红军,并有 20 多个贫苦青年,自愿报名参加了红军。

红 7 军艰苦征战,部队严重减员。有的干部负伤后,留在白区治疗了,如王展、袁也烈等;也有因身体不好而离队的,如陈叔度,离队后在途中不幸被害了;更多的人是在行军作战中牺牲了。许多团队建制不全。前委根据此情况,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取消师的番号,由原来两个师缩编为两个团,干部降级使用。机关精简,充实连队。

缩编后的红 7 军战斗序列及领导人为:

总指挥:李明瑞

军长:张云逸

政委:邓小平

政治部主任:许进

参谋长:龚鹤村

第 55 团团长:龚鹤村(兼)

第 1 营营长:章健(原团长)

政委:袁任远

第 2 营营长:张翼 政委:陈漫远

第 58 团团长:李明瑞(兼)

副团长:李谦(原师长)

第 1 营营长:李谦(兼)

政委:麦农本

第 2 营营长:李显

政委:黎心诚

教导队队长:冯达飞(原团长)

经理处长:叶季壮

我改任 58 团辎重队长。在缩编同时,军部对走不动的伤病员进行安置。有的发给路费和生活费,设法送回原籍,或就地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有的被秘密送到自区治疗。当时部队的思想比较乱,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经不起考验,也离开队伍走了。他们随浪而起,潮落而去。严酷的战争考验,如同大浪淘沙,冲走了动摇者,留下的则是中坚。对于我来说,跟随队伍,革命到底,思想上是坚定的。大革命后,由于反动派的缉捕,自己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队伍,南宁回不去了,已无退路,只有当红军,革命到底,别无选择,因此思想上亦无更多考虑。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从军入党后,特别是经过革命战争实践的锻炼,思想和意志更加成熟和坚定起来。学生时期,自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唤起革命的理想和志向,如果说那时凭的是青年的激情,如今,经过战争实践,这种激情己成为坚定的革命信念。虽然那个时候自己并不知道革命怎样才会成功,什么时候能够成功,但对革命必定会取得胜利还是充满信心的。

革命到底已成为至死不变的决心。我感到,战争这种特殊环境确实考验人,锻炼人,这也正是我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那时部队流行一句话叫“革命成功”,大家都清楚它的含义,不是享福,而是牺牲。每当一个同志牺牲了,大家就说:他革命成功了。部队在桂岭驻扎了 4 天,经过休息、整编,又筹得了一批经费、给养,补充了一批冬衣,大家的斗志又旺盛起来。

1 月 17 日天刚破晓,部队离开了桂岭。我军离开桂岭后,翻过湘桂交界的大锡界,出鹰扬关,复入湖南江华县境的码市,奔向广东连县,准备到粤北建立根据地。一路行军常常筹不到粮食,部队整天吃不上一顿饭。

一天,部队饿着肚子走了几十里路,到了一个村子外宿营。我顾不上休息,赶忙带人去找粮食。我们来到一个土豪寨子外边,寨门关闭得紧紧的。

我向他们讲了要征用粮食,土豪不给,反用开枪威吓我。我手里拿着一把斧头,愤怒地对守寨门的人说:“红军的人多得很,你们若不拿出粮、肉,我就用斧头劈开你们的大门。你们若开枪打死我,你们的人也跑不了。”

同志们看着门里门外刀枪对峙的局面,都为我捏一把汗,劝我离开,另想办法。我想,个人危险算得了什么,总不能眼看着部队挨饿呀!我横下一条心,命令他们赶快送出粮食,不然就攻寨打土豪。

这下把土豪镇住了,不得不用绳子从寨子吊下 500 斤大米、20 斤腊肉和部分青菜。

李谦带着既表扬又批评的口气说:“这些土豪佬啥都干得出来,你要小心点!”

我说:“其实,那土豪已先准备好米、猪肉和菜,若不给他一点颜色看,他是不会轻易给的。”

1 月 19 日晌午时分,我军抵达连县北面的东陂镇,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街上空荡荡的,看不到老百姓,更找不到商会人员。

教导队长(原 58 团团长)冯达飞同志的家乡就住在东陂镇。他请假回家探望,只见家门反锁,空无一人,不知家人去向。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他带着警卫员挨家逐户去寻找亲戚、好友。他首先找到了早年的同学谭荣胜,此人思想较进步,不相信反动派的宣传,仍留在家里。两位知己久别重逢,喜出望外。

谭荣胜告诉他:“县府说什么红军杀人放火,连小孩都要过刀,老乡和你家的人都逃到附近农村去了,我去把他们找回来。”

“文孝(冯达飞的旧名)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多久,冯家门前,聚集着其家人和很多乡亲。身穿灰色棉衣、颈系红领带、腰挂驳壳枪的冯达飞,亲切地和乡亲们话离情,拉家常,谈革命,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揭露敌人造谣诬蔑红军的阴谋。到了下午,受骗外逃的群众陆续回家了。商会人员也回到了镇上。

这样,很快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入夜,街上灯火点点。街头巷尾,摆满摊子。红军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给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天凌晨,人们还在梦中,红军把驻地打扫干净后,辞别了东陂,向垦子镇进发。冯达飞的几位好友,执意送红军到星子镇。

下午三四点钟,部队将到达星子镇时,不远处的叉路口忽然响起了鞭炮声,并出现了“欢迎红军”的横幅,这使我们感到意外。原来,星子镇上的大家小户,在敌人的反动宣传和恫吓下,几乎都跑空了,剩下的十几家殷商富户,他们担心自己一走,店铺就会遭洗劫,于是横下一条心留下来,欢迎红军,以求保护。我军北上以来,很少见到这样的欢迎场面。由于有了受江华商人欺骗的教训,大家保持警惕,在欢迎者带引下,精神抖擞,步伐整齐,进入了星子镇。部队驻下后,李总指挥和经理处处长叶季壮同志,在住所会见了商会会长和有关人员。

李总指挥见他们进屋时诚惶诚恐。便热情地说:“大家不要害怕,走了的,快叫回来,照常营业。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和土豪劣绅,让广大劳动人民得到解放。我军对于正当的工商业,是予以鼓励和保护的,买卖是公平的,纪律是严明的。”李明瑞是大革命时有名的“虎将”,当地有些人知道他的名字,现在看到他没有半点官架子,诚恳慈和,平易近人,他们才如释重负安下心来。

正商谈间,我军查岗的值班员报告说:“洋花街上的‘永成’油榨铺,大门敞开,店内空无一人。我们已派人看守,特来请商会长派人把该铺老板找回来。”这使丁会长赞叹不已:“红军确是仁义之师!”他离开军部时,连连道谢。

不久,躲走的居民陆续回来了。冯达飞同志也抽时间去拜访以前的几位好友,并打听到连州城守敌的情况。经侦察,敌人正规部队都在韶关以南,连州城只有数百民团驻守。军部决定:乘夜西下连州,以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1 月 21 日黄昏过后,我军乘着朦胧的月色,进抵广东连州城南的城隍街口。连县县城连州,是粤桂湘边较繁华的城镇,该镇除旧城外,在旧城关南郊又发展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我军神速占领了城南整个商业区,守卫的民团仓皇逃入旧城,凭据坚固的旧城墙,死守城关。旧城守敌只有几百人,我军完全可以打下,但考虑在繁华城南商业区可解决给养问题,故对旧城只围不打。

当晚,李总指挥和叶季壮同志在城南的军部驻地召见了连州商会会长及知名商界人士,向他们阐明我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要求他们帮助红军筹集军饷 4 万元。这些人倒明智,看到红军进驻后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故心悦诚服,很快给部队送来一些军粮和肉、菜,还有一部分现款。部队分散驻在中峰山、城东、城隍街等处的祠堂、庙宇或其它公房里,有的露宿在老百姓的屋檐下,虽数九寒冬,也没有进民房惊扰群众。战士口渴向老百姓要水喝,也有礼貌地站在门口等主人端出来,从不随便进入民房。深

夜,查哨的同志回来反映说:“伙铺街上的一个哨兵用群众的柴草生火取暖。”军政治部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原来是卖糍粑为生的贫民陈贤信,见红军哨兵在寒冷的冬夜站岗,衣单裤薄,冻得发抖,深感同情,便从家里拿出一批柴草,亲自为哨兵生了一堆火。这虽是出自群众的一片好意,但怎能白白耗费群众的柴草呢?于是,政治部立即派人给陈贤信送去柴禾钱,并代表军部向他致谢。李总指挥在学宫门前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我军的宗旨和政策,还讲农民种田吃不饱、工人织布穿不暖的原因,揭露军阀、豪绅鱼肉人民的罪行。当时李总指挥在两广很有影响。他深入浅出的演说,充满着对工农大众的阶级感情,替工农劳苦大众说话,深深地打动了群众的心。

城内反动民团,以为我军软弱可欺,不时打来冷枪进行挑衅。商绅也持观望态度,迟迟不交款。军部根据这些情况,重作决定:迅速攻城,狠狠打击敌人。在部署攻城时,发现水口方向有民团近百人,正向县城运动。军部立即命一个连队出击。红军埋伏在良江附近的一条山冲里,当担任正面阻击的一个班佯装退却,把民团引进伏击圈时,两边山上杀声大作,喊声连天。民团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纷纷举手投降。这一仗,红军大获全胜。

1 月 24 日,我军乘胜向旧城区运动,把云梯、弹药送到了前沿阵地。守敌见势不妙,立即在旧城墙南门架起一座“猪仔辘”(火炮),准备向我机枪阵地开炮,我军发觉后,把装火药的炮手击毙,使那门土炮变成一门哑炮。

敌人狗急跳墙,使出了恶毒的一招。晚上 8 时许,旧城内的敌人用六七张棉胎淋上煤油,点着火,投掷到城墙外的一大片木屋上,正遇刮大风,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照亮了新区半个天空。“民团放火啦!”“救命啊!”

风声、火声、群众的呼救声交织在一起。攻城指挥部闻讯,当即命令指战员投入救火战斗。指战员迅速赶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火海,救火,救人,救财产。正当军民一体,奋力抢救的时候,城内敌人疯狂地向救火人群射击。为掩护军民救火,我军架设在“裕泰”楼上的机关枪,对准城内敌人吼叫起来。接着,从东较场发出一颗迫击炮弹,准确地打中了叶日嵩的巢穴——敌县府的院子里。

在我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终于把敌人的嚣张气焰压了下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吞噬了城南的三条街道,繁华的商业区成了一片火海。参加救火的指战员,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跳进火海,一包包洋纱、一捆捆布匹、一袋袋药材、一担担杂货,从熊熊的烈火中被抢救了出来。离火场不远的荣淬巷内的煤油仓库,存放有数千桶煤油,若火势蔓延,油库着火,整个连州城将化为灰烬。战士们奋力抢救,迅速地把仓库里的数千桶煤油转移到安全地方。在救火过程中,部队还派出武装人员警戒现场,保护群众财物。当时,有极少数坏人混进抢救队伍,趁火打劫,背着物品往自己家跑,都被红军战士抓住追回。

至次日拂晓,熊熊大火才变成了缕缕青烟。中山路南段的数百家店铺及其东侧大片民房终得以保存,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事实是最好的宣传,红军英勇救火,深深教育了广大群众。连州群众这样说:国民党杀人放火,红军救人救火。大火扑灭后的当天下午,连州各界组成代表团,带着 10 头猪来到城隍街的红 7 军临时指挥部,慰问部队。同时,商会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把未交付的款项如数送到军部经理部。基督教会医院在我军崇高精神感召下,免费接纳了百余名红军伤病员。这批伤病员经过治疗后,大部分由香港地下党送入中央苏区。

这时,军部得到情报:广东军阀纠集重兵,分数路前来合围红军,其中一个团,已从坪石窜到星子,第二天可到达连州。据此,军前委决定:撤出连州,迂回粤湘边界,再向江西挺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9068.html
上一篇假如明朝十六位皇帝齐聚一堂,朱元璋最有可能打谁一顿?
下一篇你和古代皇帝,到底谁吃得好?

为您推荐

弄巧成拙的“自我革命”:汉哀帝改国号以避祸,结果“自掘坟墓”

弄巧成拙的“自我革命”:汉哀帝改国号以避祸,结果“自掘坟墓”

文|格瓦拉同志汉哀帝刘欣统治时期(公元前7-前1年),立国200余年的汉朝,遭遇严重的统治合法性危机,而造成此一重大危机的关键人物,正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凭借着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两代人留下的丰厚“家底”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王  澎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称谓逐渐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沿用至今,部队番号也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以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代表的五大野战集团番号的演变。征战西北的第一野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11月22日,陇南市两当县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陈红军烈士的铜像在县人武部营区,高1.6米,主体由黄铜铸造,造型庄严、肃穆,洋溢着崇高、不朽的英雄气质,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两当县县长武冰表示,陈红军烈士铜像的揭幕,旨在让红色基因的种子生根发芽、代代相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活动现场。 吴允杰 摄 中新网宁德9月29日电 (吴允杰)“希望研究会的同志不忘初心,踏踏实实研究闽东独立师,把研究工作推向实际化,有长远安排、有每年的工作安排,真正出些精品。”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少将阮朝阳29日在福建宁德如是说。    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
残酷求生:茶饮江湖豪赌机器革命

残酷求生:茶饮江湖豪赌机器革命

虎嗅注:这是一场茶饮圈的机器革命。面对更贵的人工、更贵的原料、疲软的消费、反复的疫情,茶饮盯上了机器、系统、AI。但就像一场矫形手术,进化升级必将伴随阵痛。本文是虎嗅《数字化破局》系列文章第一篇,将……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END往期推荐紧急寻人!巴中一地3名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公布速自查!巴州区公布1名密接者部分活动轨迹!巴中一县区招聘大量见习岗位,详情来源丨巴中日报编辑 | 陈益斌  责编 | 韩梅  审核 | 张容 余小林报料热线 | 501111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