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恭人范氏严师母教

恭人范氏严师母教

期刊题名:陈京玺

主办:宜昌市文安之研究会

2020年第8期

总第八期

夷陵民间有句俗语“三岁的娃儿娘惯使”,意谓母亲的教养对小孩的成长至关重要。文安之的人生,就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其母教堪称典范。

清康熙己巳年(1689)《文门谱略》有载:“国珍,行二,配范氏安人,诰赠一品夫人,葬乌石铺胡家棚,有碑志。子一,安之;一女适王门。”文安之的母亲范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娘家在夷陵江南乌石铺,卒葬在胡家棚。范门在当时的夷陵也是名门望族。要说夷陵范氏始迁祖,《夷陵姓氏大观》(2013年版,宜昌市夷陵区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有载:“据《范氏族谱》记载,夷陵范氏始迁祖四兄弟来夷陵,江南(今点军区)两人,小溪塔姜家庙一人,范岿落户乐天溪镇兆吉坪白岩山。”

夷陵《文门谱略》一页

清乾隆版《东湖县志·疆域志》有载:“乌石铺,去城西南四十里,东抵大江,南连宜都,西连五龙,北抵大江。”同书《山川志》卷中又有载:“乌石铺渡,在乌石铺,与临江大河对,为东湖、宜都铺递通津。”乌石铺胡家棚,明时属江南新兴里,清时属东湖县乌石铺,后改宜昌县(夷陵区),今在点军区艾家镇境。文安之有《与执笏山僧》一诗:“移榻就松阴,霜津落叶深。一僧凌雾去,归路正堪寻。”执笏山,就在新兴里乌石铺,位于今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七里村境内。所谓诗歌合为事而作,究来并非无因。旧谱明载安之的堂兄来之“葬乌石铺执笏山下”。安之的父亲文国珍于崇祯十二年(1639)卒,“葬乌石铺艾家套,后起迁下五龙,因兵燹浅葬宅左扦壬山丙向为茔。”由此可见,乌石铺执笏山附近也曾是文门的一处居住点。

《文门谱略》有载文安之的一则自述,其中就言及一度随双亲依伯父(国卿)伯母(严氏)而居。其文如是言:“母范氏十七归吾父,晓书史,甘业茹。自先王父王母叶世后,先大人依伯父伯母居,有恭顺称。先大人攻苦无暇晷,赖先母操作无艰食,得以肆力文苑,年三十外始举;一人粗能成立,日教以孝经三颂及古歌辞,不成诵不辍,奉命比于严师。先大人拂衣归遂,初虽决,赖先母赞之无濡忍;虽搊按,合疏起晋以臬宪返顾不得也。甲子以覃恩封孺人,己巳晋封宜人,卒于甲戌仲秋。己卯承乏大司成而杯棬久不衔矣,以覃恩赠恭人,痛哉!”谱书称为受封制文。从中可管窥,范氏相夫教子,不仅使夫君壮年中举,也在仕途进退上极尽宽慰之能事,同时还天天教儿子安之背诵《孝经》和古歌辞,不背诵好就不让停止,要求严格如严师,安之也很听话,刻苦攻读,寒窗十余载而不辍,后终学有所成,也在而立之年就外出当官了。范氏足谓贤妻良母,后母以子贵,甲子(1624)被封为孺人,己巳(1629)晋封宜人,甲戌(1634)去世后,己卯(1639)还被荫封恭人。孺人,明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五品官的妻、母则封宜人;恭人则是用以封赠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令人。崇祯二年(1629),文安之复出授南京国子监司业,在任期间,曾丁忧回乡守制,因其母亲范氏“卒于甲戌仲秋”,正是崇祯七年(1634)仲秋。也就在这年,文安之由右春坊右中允兼侍读晋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官从五品。及至崇祯十二年(1639),文安之晋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四品。

就在崇祯十二年,文安之刊行过《易傭》十四卷(附二卷)。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周凤翔在《易傭叙》中谨序道:“先生家夷陵,当蜀之门,《易》之所自来乎?而又禀之于庭训,童以习焉。”庭训,出自《论语·季氏》记:“孔子在庭,其子伯鱼趋而过之,孔子教以学《诗》《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也泛指家庭教育。文安之的“庭训”,更有见于陈仁锡的《寿文年伯母叙》。

陈仁锡《寿文年伯母叙》节选(周德富提供)

   陈仁锡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一甲进士第三名(俗称探花)。文安之系同榜三甲二百三十九名进士,俩人同年,过从甚密。陈仁锡初授翰林编修,曾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罢职;崇祯初复官,崇祯三年(1630)任过国子监司业,与文安之可谓南北二雍的副长官;崇祯九年(1636),朝廷起用陈仁锡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然未上任即病逝。有文献记载其平生“性好学,喜著述,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陈太史无梦园初集》《潜确居类书》等。《寿文年伯母叙》就收录在《陈太史无梦园初集》中,这是一篇祝贺文安之母亲七十大寿的文章。开篇即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曰师曰友。鼓钟于宫,琴瑟友之,琴瑟者,友之义也,为文年伯贺益友焉;归宁于家,言告师氏,保姆者,师之义也,为文铁庵贺严师焉。师友斯恒,家有淑媛,国有大年,瞻云纪瑞,览揆冬日。”文中有云:“铁庵取中正和平以敎国子,皆有所取也。而余者还造物,造物悉以还寿母。夫钟鼓乐矣,友之以琴瑟何?因心则友,宜尔室家,协其民人,胥此焉岀。友之象,古载之矣,称夫人为益友,自老伯翁始。”最后一段又道:“铁庵和而断,静而正,肠甚赤而色不轻,假气甚毅而言不妄发,惟重惟厚,思皇式仪型之异日,触几于先,剖决如流,断天下之疑,成天下之务者,必铁庵也。其奚以益之?益之以尚论古之人。尚论者与天下之善士共论之‘丽泽之兑,朋友讲习’,岂与一乡一国士尝试澷论哉?于是铁庵恂恂若不及也。请益吾侪,逡廵避席,既而对曰:‘吾有以益君矣,益之以母师。母十七庙见,今年冬月正七十。采菱江汉之滨,又将从母问道焉。廿载辛勤,开颜丁卯,以暨壬戌,光华旦旦。’铁庵以母教教国子、教同人,渐而论道经邦,锡类不匮,称觞如林,其以师友寿则自某始。”(此文见诸清·乾隆《东湖县志·人物志》2017年校注本;2017年《明末宰相文安之》卷四“传承与研究”中有载,由枝江籍周德富先生提供)。

   年伯,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代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辈。年伯母,即同年的母亲。过去称同一年考取进士的人为同年。陈仁锡和文安之是天启二年壬戌科文震孟榜进士,既同朝为太史,又并为两京少司成,都是当世名儒。史料可考,陈仁锡完成《无梦园初集》 时,“自序”于崇祯癸酉(1633)季春朔日,去世后由其弟陈礼锡于崇祯十年(1637)所辑刻。由此可推,《寿文年伯母叙》当在崇祯六年(1633)三月之前。

文安之的母亲范氏年十七岁时出嫁到文门。谱载文安之自述“母范氏十七归吾父”,陈文中又记安之对曰“母十七庙见”。古代婚礼中,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出自《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唐·孔颖达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于庙中以礼见于舅姑。”范氏适文门后,其夫君文国珍“得妻如得益友”,生子之后,其子文安之幼承庭训,“奉命比于严师”。作为同年、同事的陈太史知根知底,所以在庆贺年伯母范氏七十寿文中称道有加:“琴瑟者,友之义也,为文年伯贺益友焉”“保姆者,师之义也,为文铁庵贺严师焉。师友斯恒,家有淑媛。”

所谓“得妻如得益友”,是明时江南文人认同的夫妻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论语•季氏篇》中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据考,明代以前,很少有丈夫将妻子称为“益友”的。明嘉靖时长洲皇甫汸《赠安人沈氏行略》中谓夫妻间“交相敬,罔敢亵,呼为益友”;唐顺之《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中也称自己的妹妹嫁到无锡王家,其丈夫也说“吾得妻也,如得吾友也”。由此可窥晚明时江南妇女的家庭角色的转变。陈仁锡寿文年伯母,也贺文年伯得益友,且谓“称夫人为益友,自老伯翁始”。

保姆,又可叫保母。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出自《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文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唐李周翰注:“傅、保,谓傅训保养者。”母亲如保母,既在生活上给予颐养,又在学业上给予教养,所以文安之感恩莫名:“先大人攻苦无暇晷,赖先母操作无艰食,得以肆力文苑,年三十外始举”“廿载辛勤,开颜丁卯,以暨壬戌,光华旦旦”。

“廿载辛勤”,盖指范氏从十七岁出嫁到儿子出生,辛勤持家二十年。“开颜丁卯”,指文安之出生之年。此处“丁卯”是农历年号,按明隆庆元年丁卯(1567)推算起来当属误书,应为“辛卯”,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有资料可佐,文氏谱载铭文(文安之女婿毛寿登所撰的《墓志铭》)有载:“凡公子孙及中外男女几三十余人。通籍四十年,历官十四任。生于万历十九年辛卯五月初四日午时,距薨于永历十三年九月初八日戌时,以疾告终,享年六十有九。”据此可以推论文安之出生在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五月。至于同谱世序中所书的“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初四日午时,卒于永历十三年(1659)九月初八日未时”,应系误书或误记。由此而推算,范氏三十七岁时生育文安之,其出生时间当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左右,比夫君文国珍(生于嘉靖三十六年)大三岁,正可谓俗称的“女大三,抱金砖”。“以暨壬戌”,则指“壬戌”时,也就是天启二年(1622)文安之考中进士且点翰林之事。文安之的自述也有称“年三十外始举”。他是天启元年(1621)乡试中举,按万历十九年(1591)出生,满打满算正是而立之年。而连捷中式,入朝为官,全“赖先母操作无艰食”,是谓之“光华旦旦”。荣光明亮,天地可鉴,一如唐代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综合类推,范氏七十岁时应为天启四年(1624)冬月,终年崇祯七年(1634)仲秋,享年八十岁。

考诸史料,陈仁锡天启二年(1622)以殿试探花入授翰林编修,第二年母亲去世,丁忧守孝三年,期满复原官。而据明谈迁《国榷》(清抄本)卷八十六所载:“甲子天启四年(1624)正月癸酉日,文安之等授检讨。”卷八十八又载:“丁卯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乙卯,文安之为南京国子司业。”而究其实,文安之在授检讨后不久就告病“乞养归”。由此可见,陈仁锡是在守制期间赴夷陵贺年伯母范氏七十寿辰的,是谓之“其以师友寿则自某始”。

陈仁锡极赞文年伯母范氏相夫教子,实乃楷模。于夫而言,“友之象,古载之矣,称夫人为益友,自老伯翁始。”老伯翁,即指年伯文国珍。于子而言,文安之(号铁庵)“益之以母师”,进而“铁庵以母教教国子、教同人,渐而论道经邦,锡类不匮,称觞如林”。

   正是因为有范氏夫人如严师的母教,年长成人的文安之,“铁庵取中正和平以敎国子,皆有所取也”“铁庵和而断,静而正,肠甚赤而色不轻,假气甚毅而言不妄发,惟重惟厚,思皇式仪型之异日,触几于先,剖决如流,断天下之疑,成天下之务者,必铁庵也”“于是铁庵恂恂若不及也”。恂恂,温顺恭谨貌。语出《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恂有儒者之风,谦逊若比不上有君子之度。西晋陈寿《三国志》中的李典传记有云:“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文安之平生“以儒显”,在翰林院时,“馆阁中咸以公辅期之”(清同治三年《宜昌府志》文安之传记语);在国子监时,“先生为名世大儒,海内企瞻如山川之有岳渎,方以周召伊巫相尊”(周凤翔《易傭叙》语);后以相国督师“夔东十三家”,“虽相业未竟,然其大臣之度,无愧信国百世之下”(毛寿登《墓志铭》语)。诚如文安之所言:“寻得着元头活水,而先后天皆在手”“吾有以益君矣,益之以母师”“采菱江汉之滨,又将从母问道焉”。文安之得益于母教甚深,又以母教教国子、教同人,渐而论道经邦。论道经邦,意指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出自《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乾父坤母,天地男女。清朝郑光羲《续近思录》中引用朱子语:“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如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故为夫妇者,当黾勉以同心,而不宜至于有怒。”文安之在《易傭》中有引用“刚柔男女,父母内外之辨也”,在解释家人卦时也有引用“家天下,人中国”。家国天下,家为国之基,国为家之本。文氏谱载楹联:“家声曾继文山后,事业还期越相时。”文门正气家声,浩然传统国风。以卦象而言,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恭人范氏言传身教,足谓垂范矣!

作者简介  文正宜,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安之故里人,文安之十四世孙,宜昌市文安之研究会会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8431.html
上一篇曹真:两次击败诸葛亮北伐,被演义“误读”的一代名将
下一篇历史上没有念奴娇的东方朔还是你童年滤镜中的那个大智囊吗?

为您推荐

全国最大!在宜昌开工

全国最大!在宜昌开工

这艘省际度假游轮由宜昌城发集团旗下三峡旅游集团出资,由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建,设计总长约150米、型宽22.6米,计划载客定额720人。
宜昌“三国美食”故事汇(十七)

宜昌“三国美食”故事汇(十七)

关羽阅兵点军坡  张飞巧蒸石榴包文 / 向 东、杨善全宜昌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古战场,这里有着十分丰富的古三国资源。关羽在点军坡阅军点兵,张飞巧蒸水晶石榴包接待关羽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到宜昌长江南岸,登绿萝垂挂的孝子岩,过樱红榴艳的十里红,穿青堂瓦舍朱市街,抬头西望,有一座低岗横臥,这就是三国年代关羽来宜
宜昌,一座真正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宜昌,一座真正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宜昌位于中国湖北省,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这座城市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包括古老的宝塔、郁郁葱葱的公园、充满活力的夜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