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博尔济吉特氏·宣妃:康熙年间科尔沁的吉祥物

博尔济吉特氏·宣妃:康熙年间科尔沁的吉祥物

作者:阿赖耶识

顺治的后位,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天下。可是到了康熙这一代,孝庄为了稳固康熙的帝位,为康熙迎娶了赫舍里家族的姑娘为皇后。

(一)孝庄在,大清后位就是科尔沁的

孝庄也清楚,自己在世一天,科尔沁和大清的关系就亲密无间,但是一旦去世,科尔沁和大清就没有关系了,所以即使康熙的皇后不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人,那么在后宫嫔妃之中,也必须要拥有一席之地。

孝庄是一个富有心机的女子,在康熙还没有成亲之前,孝庄就将自己的侄女接进了后宫,这个女子就是后来的慧妃。

康熙和慧妃年纪相近,所以可以说是青梅竹马长大,而康熙也确实如孝庄所想,对慧妃有了好感。

如果不是四大辅臣出现了问题,鳌拜一家独大,可能按照现在的安排,和康熙默认,康熙的皇后就是慧妃。

可是鳌拜的专权,让孝庄不得不联合其余的三大辅臣,即使鳌拜倒台,赫舍里成为皇后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既然成不了皇后,那么就成为宠妃,可是慧妃等不了了,一场急病,让慧妃先一步去世。

康熙对于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女孩子,有着莫大的好感,即使两个人没有成亲,还是在慧妃死后册封,一个没有承宠的姑娘,就这么在康熙的后宫出现了,所以慧妃是以清白姑娘的身份,成为了康熙的嫔妃,也成为了康熙的白月光。毕竟康熙后妃的画像,慧妃一人就流传下来两幅。

(二)宣妃:科尔沁家族最后的凤凰

孝庄无法接受康熙的后宫没有科尔沁的女子,所以科尔沁再一次献上了一个女子,来延续博尔济吉特氏的荣光。

孝庄大哥的嫡女,成为了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孝庄二哥的孙女,成为了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庄四哥的孙女,成为了康熙的妃子。这个被科尔沁送进宫的女子,就是孝庄四哥的孙女。

身为孝庄的四哥,其实送进宫的不止一个孙女,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是准备送给顺治的,只是两人见面,顺治还来不及冷落她,就先一步去世了,所以死后封为了悼妃。

女儿去世,孙女顶上,就这样这个姑娘被送到了京城,成为了康熙的妃子。

此时的康熙,第一任皇后刚去世,皇太子刚刚册立,第二任皇后在位,而博尔济吉特氏进宫,一样不受康熙重视,所以一直没有被册封,但是因为出身好,所以一直都是嫔位的待遇,住在咸福宫。直到孝庄去世,这个一直没有名分的博尔济吉特氏才被封为了妃。但是依旧只是康熙口头册封,没有正式的册封礼。

直到31年后,在康熙57年,博尔济吉特氏才正式被册封为宣妃。至此,宣妃身为科尔沁吉祥物,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在康熙后宫有了自己的位置。

宣妃出身草原,有着自己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一直好好活着,看着康熙后宫的各种层出不穷的大戏。

就这样,宣妃活过了康熙,活过了雍正,直到乾隆元年,才高寿去世。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8753.html
上一篇强推!完结古言系列,超带感!《夺君妻》
下一篇老祖宗告诫:“家有四样,不败也亡”,哪四样你知道吗?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