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南京保卫战之迅速失败及随后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之耻,造成这场惨败的根本原因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无能和辣鸡。

格局太低决定了国民党守南京必定失败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从军事形势和地理环境上来说,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南京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守不住。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作战厅长刘斐,曾经在战前会议上拿出来三个“南京不可守”的理由,每一个都是致命的:

第一,淞沪方面的日军兵锋正盛,

第二,南京城易攻难守,一旦被日军迂回切断西撤道路,即成为死地;

第三,我方用于守城的都是败退下来残破之军,双方战斗力和士气差距太大。

既然守不住,上策是要么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中策要么象征性抵抗,杀伤部分日军后主动撤离,保存有生力量以利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利再战。然而,蒋介石却选择了最下策——命令部队死守。

十年后,类似的问题摆在了我军面前: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延安,而我西北野战军只有不到两万多人,这种情势下延安自然万难守住。

我军在延安外围坚决抵抗以争取时间,然后主动撤离延安。老百姓都撤完了,物资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藏起来,屋子、院子打扫干净,不留一张纸片,主席基本是最后离开的。

走完之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

这就是格局,高下立判。

假设一番,如果是我军在此情形下,定会选择在南京外围逐次抵抗,予日寇以有效杀伤后主动撤离,之后再选择战机歼灭日军。然而,历史不容假设,蒋介石及国民党是一群毫无战略眼光的废物。

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南京不论是坚守、象征性抵抗或者宣布不设防,只要下定了决心,认真执行下去都是可以说得过去的。然而,蒋却犹豫不决,一会想放弃一会想坚守,等到最后想守了,已经错过了大好的准备时间。

抗战前,国民党是有所准备的,在南京至上海之间修筑有国防工事。计有南京东南正面主阵地、南京长江渡河点暨城厢警卫与各地下室工事;宁镇澄要塞工程的步兵工事;镇江、芜湖、江西北岸各区警卫阵地;吴福线主阵地工事;锡澄线核心步兵工事和后方地带工事等。

按照最初的计划,如果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不会在淞沪地带这一有利于日本空海军和重炮发扬火力的地域与日军决战,而是依托既设国防工事逐次抵抗,予以日军重大杀伤。

然而蒋介石却抱着祈求洋大人干涉的幻想,改变了最初的计划,将七十万大军送到淞沪战场,用一种自杀式的堂堂之阵来迎合日军飞机轰炸以及舰炮、重炮轰击,换来的是洋大人们隔靴挠痒的对日谴责。惨烈的淞沪会战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国军遭受重创,匆匆从前线溃退下来,甚至都未能在既设的吴福线和锡澄线等国防工事前停留,一路溃退到南京,让前期花费重金打造的国防工事成了摆设。

蒋介石一生倚仗洋人吃饭,这一次在南京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次他的目标是苏联。他希望苏联出兵干涉。11月30日,蒋介石致电伏罗希洛夫及斯大林:“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后、最大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惟待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甚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

蒋曾电令新任命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蒋所说的“内外形势必一大变”的“外”,包含苏联出兵在内。

蒋及国民党的这种买办思维,把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不仅造成了在地形不利的淞沪战场与日军死磕,也造成了在南京几种方式之间(象征性抵抗、主动放弃、死守)左右摇摆,进而造成了南京的悲剧。

意志不坚定是南京保卫战惨败的最主要原因

这里的意志不坚定,所指既有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也有作为南京城防最高指挥官的唐生智,也有大批的各级高级、中级指挥官,及至到最后是大批的普通基层官兵。

果粉们会说,南京国军只有12门105毫米大炮,鬼子有144门,装备差距太大,换你老共来守也打不赢,要是国军有1950年志愿军一半的装备就能打了·......这是在偷换时空偷换概念,在硬拗。其实,怎么就不想想是当时国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大还是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大?

南京本不适于坚守,既然选择了下下策的死守,那么,如果上下一心打下去,虽然不能保证能守得住,但是,起码能打出个像模像样的保卫战。国军进攻不行,不过依托城防死守还是能做得相对较好,比如台儿庄、衡阳,常德。

二战时期的日军,虽然对中国军队拥有优势,但是日军的一大缺点是攻坚能力不强。如果下定决心死守,日军不损失几万人是拿不下南京的。

一、蒋介石首先就不是坚定分子,事实上,南京保卫战的计划不是死守,有蒋下令即可撤退这个活口,但实际执行时却变成了死守。

12月11日,蒋介石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唐生智怕担负责任,没有立刻撤退!蒋只好亲自下令。唐生智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介石的命令,又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

南京保卫战12月5日打响(以外围战开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时,南京的防守态势并没有极度恶化。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中华门方向没有失守;光华门方向,日军进攻,城外的87师261,260旅的阵地“屹立不动” (261陈旅长语) ;87师的中山门阵地也没有丢;水西门方向受到的压力较小,守军是51师306团,12日下午日军曾攻破中华门,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306团敢死队消灭,至12日夜敌人也没有攻入 ;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手中;乌龙山要塞也基本未遭攻击(12日日军的小炮艇刚到乌龙山附近水面) , 直到13日下午,江心洲(长江中的一个岛) 的芦苇丛中还埋伏着112师的一个团,准备伏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呢。他们根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 如果排除这些写回忆录的人串通好集体撒谎,不难得出结论:12日除中华门外,南京城防没有大危险。

但是,蒋介石却莫名其妙的下了撤退命令!与德军兵临城下时的斯大林、朱可夫相比,蒋介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在民族危亡时刻有这么一个蒋排长做统帅,是民族的大不幸。

二、唐生智及一批高级指挥官也不是意志坚定者

为了彰显死守的决心,唐生智下令:所有南岸的船(包括卫戍长官部)均交36师控制,以坚定死守的决心。城外的部队不许退入城内,城内的部队不许出城。北岸胡宗南的第一军可以射击偷渡江北的船只。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唐的长官部偷留了条小火轮,上行下效,各师均偷留了船,只有军、师长们知道,所以高级军官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好了后路。只有前线的国军士兵是真正抱定死守的决心!

从蒋介石到唐生智及高级军官虽然都高喊死守,但是,卫戍司令部并没有下令疏散市民。既然准备死守打巷战,就应该把老弱病残疏散出城,一来避免不必要的平民伤亡,二来可以节省城内的资源。从这一点看,蒋以下的国民党军将领们并未下决心死守,只是拿死守当噱头,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恶果。

三、十数万守军土崩瓦解

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高级将领们逃跑了,可是底下的团长、营长们还在指挥战斗。

到后来,各部队陆续得知撤退的消息了,知道长官们都往下关去了(因为长官们偷偷在江边留了船),自然也就跟过去。从这一刻开始,中下级军官及士兵们的意志开始崩溃。

多数部队刚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冲出挹江门以及退入城内居民区的国军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部队了,已经失去了抵抗意志。这十几万人,哪怕以连、排、班为单位打巷战,也能抵御一阵子。

进攻南京城的只有五万日军,那些说围攻南京有二十万、三十万日军的,是将向各方向进攻的日军偷换概念到南京城下。在南京一个方向上守城的国军有十一万,仗打成这个样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军高级将领对此惨败负有不可饶恕的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215.html
上一篇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财神有型吗?财神节到了,我祝大家财源广进
下一篇光武帝刘秀:本是县令之子,身为平民,如何成为东汉的开国之君?

为您推荐

人人人!南京挤爆了!创历史高峰!

人人人!南京挤爆了!创历史高峰!

昨天,南京全市接待游客量达176.8万人次!昨天,游客接待量前五的景区分别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红山动物园、牛首山文化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