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斯塔夫:发明“排枪战术”,率兵远征德意志,所向披靡

古斯塔夫:发明“排枪战术”,率兵远征德意志,所向披靡

1630年,“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率1.5万兵马远征德意志。出征前,古斯塔夫抱着4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对群臣说:“如果我不幸战死异乡,你们要拥戴公主,守住瑞典”。

古斯塔夫,瑞典帝王,骁勇善战,横扫周边各国,被誉为“北欧雄狮”,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双雄之一。

1611年,古斯塔夫继位,整顿内政,革新武备,将瑞典带到极盛。古斯塔夫不但重视发展军事工业,也进行战术革新,他创造的“排枪战术”,成为近代欧洲战术的标签。

波罗斯海沿岸的战斗,古斯塔夫先后击败丹麦、沙俄、波立公国,牢牢掌握北方的制海权,沙俄退出芬兰,不敢招惹他。

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神圣罗马帝国内战,周边各国纷纷参与,演变成一场“全欧战争”,相当精彩。

起初,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二世横扫德意志北部,联军在蒂利伯爵、华伦斯坦的率领下,连战连胜,征服了波西米亚,并将丹麦赶出德意志。

丹麦战败,北方德意志各邦国惶恐不安,法国也不能容忍西班牙做大。西班牙与奥地利都是哈布斯堡家族,在“三十年战争”中结成同盟。

为了对付奥地利、西班牙,雄霸欧洲,法国首相黎塞留出钱、出粮食,支持瑞典参战。古斯塔夫为了守住波罗的海,提升瑞典的国际地位,决定参战。

1630年,古斯塔夫率1.5万兵马远征。出征前,古斯塔夫抱着年仅4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让权臣宣誓效忠:“如果我不幸战死沙场,你们要拥戴公主,保住瑞典。”

英国、荷兰、法国海军掩护,古斯塔夫顺利在波美拉尼亚登陆,正式参与到“三十年战争”中,战争进入了“瑞典时代”。

古斯塔夫采取灵活的策略,萨克森、勃兰登堡等诸侯纷纷加入同盟,古斯塔夫麾下的兵马增加到4万人,实力雄厚。

起初,斐迪南看不起古斯塔夫,但瑞典在北方连战连胜,帝国再次失去了波西米亚。作为“神罗”代表的奥地利,不能容忍古斯塔夫参战,斐迪南决定出兵讨伐。

1631年,斐迪南组建一支5万人的部队,由70岁的老将蒂利指挥,与古斯塔夫在布莱登菲尔德决战。

布莱登菲德尔会战中,瑞典的“排枪战术”大方放异彩。士兵分成3线,每一线部署6列士兵,两翼则配置轻便火炮、滑膛枪进行掩护。

“排枪战术”追求的是炮兵、步兵、骑兵之间的配合,尽可能以整齐的步伐,发挥出步兵、炮兵的最大威力,这是古斯塔夫的创造。

蒂利身经百战,善于用兵,但过时的“西班牙方阵”,以及装备的低劣,笨重的火炮,让奥利地军队在平原决战中吃尽了苦头。

双方以炮战开始,蒂利以火炮掩护,让骑兵发起冲锋。瑞典步兵以“排枪战术”迎战,进行轮番射击,奥地利的士兵纷纷倒在阵地前。

连续7次冲锋,奥地利的骑兵损失惨重,都被枪支扫射回来。此时,蒂利调整作战方案,重点进攻瑞典的左翼,双方以火枪相互射击。

左翼交锋,萨克森盟军不靠谱,遇到挫折后,便率先溃逃,左侧防线裂开,但瑞典士兵死战不退。

危难之际,古斯塔夫一边派预备队增援左翼,一边朝着蒂利防守薄弱的左翼发起进攻。瑞典的中路、右翼,同时扑向蒂利,撕开了对方的防线。

古斯塔夫身先士卒,瑞典军队愈战愈勇,奥军损失惨重。蒂利见势不妙,赶紧撤离战场,退守慕尼黑,坚守待援。

布莱登菲尔德之战,奥军阵亡1.2万人,被俘虏7000余人,损失过半。瑞典伤亡3千,杀伤比例一比七,显示出了“排枪战术”的威力。

蒂利溃逃后,再次整顿军队,在列克河迎战古斯塔夫。瑞典以火炮掩护,正面强渡,奥军招架不住,再次溃逃,蒂利被炮弹击中,受了重伤。

古斯塔夫很欣赏蒂利,他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去奥军大营,参与救治,但蒂利因伤势过重,无法挽回。

蒂利败亡,斐迪南惶恐不安,赶紧请华伦斯坦出山,与古斯塔夫决战。华伦斯坦与古斯塔夫,被誉为“三十年战争”的双雄,武力值很强。

华伦斯坦招募兵马,取得全军指挥权,在纽伦堡迎战古斯塔夫。纽伦堡之战,古斯塔夫先防守城池,主力抵达后,开始猛攻华伦斯坦的营垒。

两人旗鼓相当,兵力也差不多,瑞典以轻便火炮为主,攻坚能力稍弱。纽伦堡之战进入拉锯状态,双方都被疾病折磨,古斯塔夫率先退兵。

1632年,吕岑之战,古斯塔夫与华伦斯坦进行阵地战。此战,瑞典、萨克森联军3万,“神罗”的联军也是3万左右,兵力差不多。

古斯塔夫依然勇猛,身先士卒,横冲直撞。激战中,古斯塔夫不幸被枪炮击中而阵亡,但瑞典军队丝毫不乱,在伯恩哈德的带领下,继续血战厮杀。

“神罗”联军阵亡6千余人,华伦斯坦取胜无望,被迫撤退。此战,瑞典阵亡3千,赢得了胜利,但国王阵亡,算是惨胜。

古斯塔夫阵亡,群臣没有辜负他,6岁的克里斯蒂娜继位。此后,瑞典继续参与战斗,但主角换成了法国。

华伦斯坦退出战场次日,才得知古斯塔夫阵亡,没有反击。此时,华伦斯坦跟斐迪南的关系恶化,水火不容,他再次回到波西米亚,“称病”不出。1634年,华伦斯坦在卧室中被士兵刺死,

参考书目:《三十年战争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0991.html
上一篇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里的英雄是怎么依次排序的?
下一篇王承恩,明朝最后的太监,其临死前的行为可圈可点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