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物 > 什么都敢吃的中国人,为什么唯独不吃这三种动物?是真的不能吃?

什么都敢吃的中国人,为什么唯独不吃这三种动物?是真的不能吃?

文|环宇通史

编辑|环宇通史

前言

在我国的食谱上面,管你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无毒无害几乎都会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可是凡事都有一个例外,在我们身边就有三种非常常见的动物不吃,难道说他们的肉有什么讲究,还是说另有原因呢?

我们不吃猫肉

一顿丰盛的正餐摆在面前,肉菜荤素齐全,唯独少了一样——猫肉,在中国,吃猫肉的场景并不多见,其实在古代,猫肉也曾出现在餐桌上,为何如今人们很少食用了呢?

或许最直接的原因,是猫肉的味道过于独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猫肉味道酸涩,非常难以下咽。

曾尝试食用猫肉的人也表示,猫肉的酸味极重,一点也不美味,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挑剔直接导致了猫肉的市场需求极小。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味觉和口味是主观的,同一种食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在其他的一些地区,吃猫肉的人并不少见。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种味道,感觉猫肉的酸涩很正常,并不影响食欲,甚至有人觉得酸酸的猫肉味道独特,适合拌饭吃,可见对猫肉口味的判断,与个人成长背景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猫在古代被视为灵性生物,民间流传着猫有九条命的说法,猫似乎拥有与常人不同的力量,能够看见人类看不见的事物。

古人认为食用猫肉会招致疾病,因为猫是人类的助手,帮人类捕鼠。这种传统观念也使得民众不敢碰触猫肉。

其实这种说法也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在古代猫能捕鼠的本领尤为珍贵,鼠患极为严重,常引发瘟疫。猫成了人类重要的助手。

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也出于某种利益考量,就赋予了猫一些神秘的灵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猫的生存。

最后一个现实考量,是猫身上携带的病原体,作为优秀的猎食者,猫经常捕食如鼠等动物,这些猎物体内细菌病毒较多,而猫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不会生病。

但如果人食用猫肉,就可能吸收猫体内的微生物毒素,对健康造成伤害,野生猫更是卫生条件较差,携带弓形虫等寄生虫,食用其肉风险极大。

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民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也在提高,大家普遍认知到,猫身上的病原体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即使有人不介意味道,也会考虑这一问题,避免食用猫肉。

当代中国已很少有人食用猫肉,一方面是猫咪成为许多人的宠物与伙伴,人们舍不得吃自己的朋友,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健康与饮食习惯的考虑。

如今,猫咪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捕鼠的助手,而是成千上万家庭的朋友,人与猫的感情超越了食欲的驱使。

我们爱抚着猫咪柔软的皮毛,享受它们窝在膝盖上的温暖,当一双明亮的猫眼凝视着你,你会感受到生命的连接。

这些美好时刻让我们无法想象伤害猫咪,即使古书上记载着猫肉的味道,我们也已无需品尝,因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再吃猫肉。

乌龟:一个营养价值被忽略的物种

乌龟和甲鱼外表十分相似,都拥有坚固的壳保护身体,但中国人常吃甲鱼却极少吃乌龟,这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乌龟肉质不如甲鱼细嫩,成年乌龟肌肉发达但肉老,口感不佳,相比之下甲鱼肉质鲜美,适合各种烹饪方法。

乌龟的肌肉经过长期缓慢爬行运动,肌肉线条清晰但肉质比较老硬,这与甲鱼软嫩的肉质形成对比。

甲鱼可以做成各种菜肴,红烧、清蒸、锅贴等烹饪方法都非常适合,而乌龟如果要食用,可能只能煮成乌龟汤或乌龟粥。

其次乌龟生长缓慢,不易大规模养殖,一只可食用乌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熟,养殖成本高昂。而甲鱼生长迅速,大量养殖供应市场。

一只乌龟从小到大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可能要5-10年的时间才能长到1公斤左右,可供食用。

但甲鱼只需要1年左右就能出笼,因此乌龟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不如快速生长的甲鱼适合规模化养殖。

再者乌龟壳非常坚硬,处理不便,这给烹调用工带来不小挑战,甲鱼壳质软,烹饪简单,乌龟的背壳可以达到数百公斤的力量也无法打破,要食用乌龟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壳,而甲鱼壳薄而脆弱,很容易就可以去壳。

除了以上显著原因之外,中国人传统上也不吃寿命长的动物,认为会缩短自身寿命,而乌龟寿命远超其他动物。

这种文化观念使乌龟不被视为食物,乌龟的寿命可达数百年,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之一。

这样看来甲鱼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所以虽然说两种生物在外观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却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局,而最后一种我们不吃的动物算是大家的一种共识。

中国人不吃燕子

燕子一种中国古代文章和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传统鸟类,它们曾经被寄予充满希望和美好寓意的象征,也曾经是人类重要的益虫助手。

说到燕子,先从它的文化积淀谈起,这种翱翔于天际的小鸟,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频频出现,“燕子楼空,人面桃花相映红”王维的这句诗意盎然地描绘了燕子与美好春色的关系。

杜甫的“去年元夜时,西楼鼓角声,春风今夜时,燕子声断续”则借燕子喻人离别之情,在古人眼中,燕子与美好、希望、家国天下的感情无法分割。

因此,诗人们往往把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期许寄托在这种自由飞翔的鸟儿身上,“燕子来时新社,杨柳枝头绿丝丝”的儿歌描写中,燕子更被赋予了报喜信的象征意义。

除了文学寄托,燕子在古代农业社会也扮演着重要的实际角色,它们以各种飞虫为食,可以算是农田天然的“空中杀虫剂”。

据说一只燕子一夏天能吃掉的害虫若连接起来能达到一千米,可见它对古人防治虫害的重要性。

没有燕子,害虫会对庄稼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所以古人不仅在诗词中赞美燕子,也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利用并保护这一物种,燕子对古代农业社会可谓功不可没。

所以说别说是吃燕子了,在很多地方还会将燕子当做吉祥鸟。

但是很多人发现一个问题,别说是古代人了,我们现代人也不咋吃燕子,为何它们的数量还在持续减少呢?甚至我们在城市里面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燕子的身影了。

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时过境迁今人与燕子的关系已截然不同,城市化浪潮让适合燕子繁殖的屋檐日益稀少。

钢筋水泥取代了传统瓦房,燕子找不到可以筑巢的地方,后代无处安家。

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农药直接削减了燕子的食物来源,无家可归又无法觅食,燕子数量骤减并不令人意外。

如今,在都市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燕子的踪影,原本燕子成群结队、充满生机的景象已成往事。

当然,对现代人来说,燕子不再有明显的实际作用,但它们曾经为古人的文明与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没有理由眼睁睁地看着这一物种从地球上消失,首要之务,是尽可能为燕子保留筑巢场所,使它们的族群得以延续,此外我们还需要适当调整农药使用,留下燕子觅食的空间。

也许有朝一日,燕子仍会不辍地来去,它们的鸣叫再次在田园间回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地球上仅存的燕子,并尽全力为它们的未来铺路。

总结

食物的选择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应该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食物文化,但也要深思我们的选择如何影响环境、动物和人类,当我们面对餐桌上的食物时,或许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口感和营养,也该思考我们的选择所带来的一些的影响。

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既满足口腹之欲,又符合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饮食之道呢?这需要每个人的反思,也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3_189480.html
上一篇小猫咪就是来治愈这个世界的,又是被小猫咪治愈的一天
下一篇网红狼的“撒娇人生”被喂出啤酒肚,网友热议不断!

为您推荐

今起,可以坐船到武汉动物园了!

今起,可以坐船到武汉动物园了!

游客坐游船可直达动物园熊猫馆。位于武汉动物园西门的。墨水湖 · 平塘古渡生态文旅项目于2023年9月开通,前期已开设2座码头为精忠栈和卧龙栈,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