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看了江苏以死相逼女儿和亲戚结婚的母亲,才顿悟为人父母最大的忌讳…

看了江苏以死相逼女儿和亲戚结婚的母亲,才顿悟为人父母最大的忌讳…

01

三年前的初春,小周结婚了,和自己的一位远房付姓亲戚。

她对自己的丈夫丝毫不了解,从相亲到领证,一切都是母亲的安排。

因为母亲觉得小付家庭条件好,是她心里的佳婿。

小周不是没有抗争过,但不交往,母亲就追去她工作的地方,闹得人尽皆知,闹得她在人前一点一点丢尽了脸面。

迫于无奈,小周跟母亲回了老家。

母亲同样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上门来劝:

“你妈还能害你?她肯定是为你好!”

“感情都是可以培养的,年轻人多接触接触也就看对眼了。”

但周母却变本加厉,从一开始的哭诉怒骂,到整日整夜声嘶力竭地威胁女儿:

“你不和他结婚就不要进这个家门!”

“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

小周害怕妈妈真的寻短见,她不愿背负弑母的罪名,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点了头,和小付登记了。

她和丈夫没有感情,结婚一年,两人从未有过夫妻生活。

每天都像是活在冰冷的地窖里,数着日子过的小周,心理防线终是崩塌了。

她和妈妈吵过,打过,只求一个放手。

但周母铁了心,就是不允许女儿离婚。

直到不久前,走投无路的小周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自己和小付之间的婚姻关系。5亿人围观的荒谬闹剧有了结局,法院判决支持小周的诉求。

评论区里,有人为小周恢复单身感到高兴,有人心灰意冷地感慨自己是另一个“小周”。

“我也一样,当初我妈躺在手术台上说不结婚不治疗,我爸要脱离父女关系。”

“我妈让我一个月内结婚,而我跟他认识仅仅半年,婚后一地鸡毛。“

其中一个姑娘的留言,一针见血:“难以想象这个姐姐从小到大受了她妈多少控制。”

连婚姻大事都必须插手的母亲,怎么可能在平常琐事里迁就女儿?

这一次,小周破釜沉舟才勉强逃脱,那下一次呢?

又有多少父母,正以爱为名,对子女行控制之实?

02

我见过最极端的故事,是一个姑娘在知乎的匿名自述。

她从六七岁到十七岁,长达十多年,周末放学后都是被锁在家里。

放假也很少出门,她妈不允许她有娱乐,看电视除了戏曲频道和新闻外,不允许看其他的。

家里的阳台正好可以看见她放学回家的路,所以每天上下学,她妈都会站在阳台窗户给她掐表。

不可以晚回家,不允许走慢,不允许和同学一起走,不允许和男生说话,发现了会被骂“婊子”。

从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初中青春期,她妈会经常没有预兆地闯进她的班级,当着所有人的面,搜她的书包,查她有没有藏零花钱,藏闲书,藏纸条。

即便一无所获,也会当着同学面数落她。

初三那年,她妈妈的控制欲到达了巅峰。

连她晚上做哪个科目的题都会管,一旦做错就往死里打,乃至整个初三留在她身上的淤青几乎到高一才逐渐消掉。

上大学后,她妈依旧会不打招呼、不分情况地闯进她的宿舍,干涉她的交友。

她腿伤在外租房子,她妈妈说来看望她,却不管她一个膝盖有炎症的人怎么吃饭,反而还在三十度的夏天里不允许她开空调。

因为她喜欢热。

那一刻姑娘忽然就明白了:妈妈来看她,只是来确定一下她还在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她说,从小她就预感自己是只要翅膀硬一点点,就会远走高飞的人。

别人说她不孝,说她自私,说她内心阴暗。

可她真的坏吗?

不过是渴求能有一个不被拿捏操控、肆意呼吸的地方罢了。

03

有部影视剧里说,永远不要低估国内父母的热情,为了孩子他们可以舍得一身剐,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掌控权。

可一个孩子在成长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独立的灵魂。

父母越是挤占,越会迎来两败俱伤的境地。

山东曾经有一个15岁少女用丝带弑母的新闻。

警察把女孩带到派出所后,她不哭不闹,正常吃饭睡觉,平静得像是早就预见了今天。

她曾对妈妈说:

“虽然你给了我这么多,但从不考虑我的精神感受,不考虑我是怎么想的,你让我不快乐。”

很意想不到吧?她杀人的理由竟然这么简单。

在孩子的眼里,物质上的富裕根本无法抵消被管控、束缚带来的痛苦,他们最想要的,只是本质的快乐和父母的理解。

图源另一新闻 非上述女生

前段时间,内蒙古某检察院公布一起死亡案件。

30多岁的小贾和61岁的父亲起了争执,原因是贾父无故打骂儿子养的宠物狗。

小贾制止父亲,贾父却抽出腰间皮带,狠狠抽打儿子的脖子、后背。

顿时,小贾情绪失控。

他没有还手,只是抄起茶几上的玻璃杯和烟灰缸,猛砸自己的头。

数下之后,小贾突然昏倒,鼻孔和颈部后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司法中心鉴定,小贾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的脑血管畸形,诱因就是这头部外伤。

有人说小贾愚蠢,为一条狗赔上自己的命。

可是,真是因为这条狗吗?

他的自残,是在发泄自己的痛苦,发泄30多岁还要被父亲鞭打的屈辱。

一如最高赞的评论所说:“宠物就是导火索,父亲太想控制儿子了,六十多了还想控制。”

“我不想让你养狗,你养了,我就要找狗麻烦。你敢反抗,我就打到你绝对服从。”

有句话说,父母控制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若父母非要强行越界,带来的只会是伤害。

04

写公众号这么多年,我的后台收到过无数个孩子发来的私信。

大到愤怒被父母篡改了高考志愿,小到哭诉被父母拆了房间的门把手。

还有个男孩给我发来知乎上的一条问答,“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怎么办?”

他说,耳朵叔,你看看这个。

我第一眼看过去,觉得啼笑皆非:“这也要提问?”

再读一遍,只替提问的家长感到悲哀,为那个绝食的孩子难过。

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去吃个无关紧要的韭菜馅饺子呢?

孩子不想吃韭菜馅的,那就白菜馅、猪肉馅、香菇馅;不爱吃饺子,那就吃面条、馄饨、包子。

选项那么多,为何非得是你指定的那一个?

追根究底,只是不接受孩子“忤逆”他们的选择,“挑战”他们的权威罢了。

这个三千万人浏览的问题下面,无处不是被父母控制欲伤害的留言。

有人说自己像一具尸体,没有灵魂,只是受人摆布,好痛苦,好想解脱。

有人说受够了被父亲用强硬的姿态要求做事,有自己的思想就是不懂事不孝顺,不听安排就是犯贱、罪大恶极。

更多的人,是想着什么时候一跃而下死了算了。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里,写父母的权利:

“我们若观察一个孩子的生活,有时真会使我们替他打抱不平。

他很像是个入国未问津的蠢汉,他的个体刚长到可以活动时,周围已经布满了干涉他活动的天罗地网。

孩子碰到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

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于是好像一只扯满帆的船,到处驶,到处触礁了。

他所触的礁并不限于物质的,当他随手拉着本书,正打算一张张撕下来,点缀他周围平板的地面时,一只强有力的手,把书拿走了。

有什么理由呢?他是不会明白的。

要抗议,张开小嘴嚷,放开嗓子哭,说不定又来一只手,正打在小尾骨上。

一阵痛,完事。”

最能让人共鸣的,便是结尾的这两句话:

我们若有闲情坐下来计算一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

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

05

总有人说,父母是比孩子出生还早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

所以他们借着这个理,为子女戴上无形的枷锁,包办一切。

但是倒过来想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迟的人,我们提供的任何技巧和经验都不足以让他们应付未来社会。

更别提一味地压抑和控制。

脚下的路,自己走过才能感受真切。

荆棘也好,泥泞也罢,都是孩子自我成长、和社会打交道的机会。

一旦这种机会被剥夺,取而代之的除了眼底的迷茫,还有无尽的心理疾病。

被控制欲占据的家庭,没有幸存者。

黄执中在《奇葩说》里说:

“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给孩子一点空间和信赖,给他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让示范代替操纵,让鼓励代替惩罚,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吧。

-END-

【来源:王耳朵先生。我们尊重版权,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属原作者,因无法核实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77114.html
上一篇8期头型说:菱形头矫正神器,效果这么好,为什么还会被误解?
下一篇立秋前后易生病!实用养护指南来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