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继续无视她轻视她

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继续无视她轻视她

孩子叛逆不听话,父母难以管教孩子,我相信这是目前很多父母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特别是现在网络泛滥的年代,教育和管教孩子更是成了挑战父母耐心与极限的问题。

最近和朋友聊天,说到了她女儿不听话的问题,朋友女儿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

但自从疫情期间上了两次网课后,她女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动不动就想看手机。

给她要手机的时候,就说老师布置的有作业,开始时说她还听,但最近是越说她越和他们吵。

已经处于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状态,现在说什么都是错,孩子和父母已经各自仇视,完全看不对眼。

朋友讲完我就在思考,到底是网课耽误了孩子,还是孩子没有自律精神,又或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教育问题。

我想孩子之所以成为这样,这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网课只能说成为了孩子反叛的导火索!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不要一直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原因,父母首当其中要先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先学会看见孩子,这个看见的不是孩子的外表,而是包括孩子的内心,当孩子需要父母时积极给予回应和满足,孩子被看见,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依恋和安全感是父母给予孩子人生的底色!

这也是最近我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书中所吸收到的,父母要想孩子听话,首先要学会看见孩子,与孩子建立联结,让孩从内心认可父母。

数字心理学创始人钟缮夤说:“生命的本质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而不是只关注孩子表面问题,有问题时用权威压迫孩子,压迫和权威换来的听话和顺从只是一时的,但如果孩子是从内心认可父母的,那就会特别认同,愿意去执行。

认可和不认可父母的两类孩子,虽然过程都做了,但两个孩子的内心想法却相差甚远,一个开心接受了,并且从中还会学到了一些东西。

另一个人只会在心里埋下抱怨和反抗的种子,等到不满情绪积攒得越来越多,结果不是越来越压抑自己,就是等到他能得以反抗父母时,瞬间爆发出来。

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生活中我们要多去关注孩子,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联结时,我们的教养才能起到管教孩子的作用。

再说到我朋友的孩子,据朋友说,她之前因为工作忙,孩子小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虽然也没少给孩子买东西,但孩子觉得这是父母亏欠她的,应该这么做。

导致她有时特别难过,也抱怨孩子不懂得感恩,但孩子那里认为,你是我妈妈,你就应该对我好,就应该对我付出。

特别是这次网课后,问题更是一下子浮出水面,孩子无法管教,说小时候都不管我,现在管什么管,我长大了,看会手机怎么了。

总之孩子总有不让父母管她的理由,貌似说得还挺有道理,父母也带着这种亏欠和懵懂不知如何管教。

孩子这边因无人可联结,又因无人能管住她,每天就越发地沉迷在网络在世界里无法自拔。

没有与孩子建立联结

父母就失去了管教孩子的机会

没有与父母建立联结的孩子,内心是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漂浮不定的,有的则是表现出来的不屑和傲慢。

不管如何,其实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特别是最后一种,他们用坚硬的壳包裹自己脆弱的心,来保护自己,防止被外界再次伤害到。

这时的他们急需寻找一个人和物和他们建立联结,可以是父母以外的长辈或同伴也可以是网络。

总之就是需要让她的心靠岸,得到一份安全感和依赖,然而他们在追求时,内心还不自知这一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的,这是最可怕的。

这时,如果为人父母的我们,如果看不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叛逆和不听话,盲目地去指责贬低或者无视孩子。

或者继续放任和远离孩子,那结果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甚至失去和孩子建立联结的最佳时机,也失去了为人父母教养和管教孩子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把孩子拉回到我们的怀抱,让我们的教养继续产生作用,那我们在遇到孩子难管教叛逆不听话时。

我们先放下对孩子不满的行为,先和孩子建立联结,同时和孩子达到共情状态,当我们得到孩子的认可时。

我们在去一点点地渗透,但切记不要一下子就树立规矩或者约束孩子什么的,要慢慢引导,只要联结不断,我们的管教就会产生作用。

依恋和联结是父母教养孩子强大的根基!

网络对孩子带来的伤害

网络一直是父母认可加排斥的,但社会在发展,网络提供了我们很多便利,同时也让我们管教孩子时面临了很多挑战。

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游戏及某手某音,大人看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也看的不亦乐乎,但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思维。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能少看手机就少看手机,尽量带孩子多运动,多提升一些运动技能和机会,能和孩子在一起时就陪孩子一起,陪伴中不仅孩子学习了东西也和父母建立了联结。

老公之前总说大宝听我的话,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看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时,我找到了答案。

因为我时常关注大宝的需求,有了二宝后我怕大宝心理受到影响,我坚持陪二宝的时候陪大宝读书玩游戏。

甚至睡觉也是经过她的同意后,她才和她爸爸睡的,生活中我从未放弃和大宝联结的机会。

我会在陪二宝的时候陪大宝学溜冰学滑板学骑自行车,可能有人说,报个班跟着别人学就好了。

交给教练和机构是容易,但我们为人父母却错过了和孩子联结的最好的时机,联结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根基。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长大后听话,那趁孩子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要多付出心思,虽然会辛苦一点,但一时的辛苦,后面会轻松一点。

培养孩子的运动乐趣

运动是打开孩子精神的开关,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她的精神是不颓废的,现在多少孩子坐在电脑旁边精神萎靡。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着带孩子走出去,带孩子一起运动,而不是让孩子一直端坐在电脑和手机旁边。

李玫瑾就曾建议: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

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多陪孩子学一些运动项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打网球、打篮球、游泳、跑步。

小一点的可以轮滑、骑平衡车自行车、滑板、跳舞、跑步,跳绳,孩子兴趣广泛时,她就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会只局限于手机和电脑。

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

“神给人进化的两种管道——教育和运动。

教育,是人走出愚昧无知的管道,而运动,是人走出平庸迈向强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空洞的,运动的世界是充实和满足的,它能震撼人内心的神经和肌肉,让人获得满足感。

孩子一旦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就不再空洞,那就等于生活和心理上获得了自主权和控制力。

获得安全感及自主和控制力的孩子,内心将会更加稳定和谐,思想上也将会慢慢走向成熟!

所以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父母要充当孩子与网络与世界的缓冲器,但前提是父母要平和稳定有耐心。

与孩子重新建立联结

让孩子重新回归父母的怀抱

与孩子建立联结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继续依赖我们,回归我们的怀抱,简单来说就是修复亲子关系。

只有修复亲子关系,我们才能和孩子重新建立联结,这时,父母要主动去关注孩子,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积极给予孩子回应,满足孩子依赖的渴望。

美国杰出儿童精神病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曾写道:“无论多大的孩子,只要他们和深爱自己的成年人建立了亲密联系,就能重新开启成熟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要慢慢渗透孩子的生活,如她的同伴关系里,我们先不要去指责和抱怨孩子朋友不好,先融入进去。

当孩子感觉到我们真的认同他,他也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只有孩子打开心扉接纳我们时,也就是我们和孩子已经形成了新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父母早期的陪伴与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依恋关系的形成,也让我们拥有了管教孩子的机会,这时如果父母再说什么时,孩子都会愿意去听,而不是像最开始一样把父母排除在外。

一切的管教和教养关系,其实都来源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一直保持亲密联结时,我们能很快了解孩子处于什么状态,。

也能及时在外界环境和同伴影响时,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至于孩子被环境和同伴关系所影响。

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尤为珍贵的就是无条件接受孩子,这比我们做了什么都重要,我们最先在意的是亲子关系,而不是孩子的行为或成绩。

亲子关系是神圣的,所以在孩子未成熟独立之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定是第一位的。

为人父母,如果我们为了让孩子真正地做到成熟和独立,我们就更要维系好亲子关系,来守护我们的孩子。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教养孩子的根基和底色!

作者介绍:

彤橦妈妈聊育儿,我是一枚热爱学习热爱成长的90后宝妈,我喜欢用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和孩子,同时用故事的方式来点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48036.html
上一篇团徽的力量
下一篇【福蕴宝】孕前检查五大注意事项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