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爱告状?读懂他的心理,才是重中之重

孩子爱告状?读懂他的心理,才是重中之重

“妈妈,幼儿园小朋友又欺负我”

“爸爸,下楼的时候,邻居哥哥凶我”

……

每天都能听到女儿的告状声,最初还会心疼她几秒,甚至带她去找别人理论。可是最后才发现,女儿有些夸大其词,没有她形容的那么夸张,还因此发生了很多不愉快。

对于女儿爱告状的行为,真的有些头疼,每次都是“假装”听听,然后再没有下文。因为不知道女儿“告状”的事情,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明明是很小的事情,孩子却总揪着不放,不是告家长,就是告老师,已经严重影响他的心理发展。

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大家最讨厌的一类人,应该就是“告状精”吧。跟爱打小报告的人相处,每天都要“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摆一道”,毕竟“暗箭难防”。

孩子为何喜欢告状呢?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经旅程

3岁到6岁,正是孩子最喜欢告状的年纪,只要被他们发现端倪,就会告诉身边人。这种喜欢打小报告和指责他人的行为,是正常的心路历程,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这个时间段。

不可否认,这种行为确实有些“讨厌”,甚至会让人觉得生气。可此时的孩子,他们压根不懂背后的这些“危险”,甚至还觉得这种行为很好玩,充满了正义感。作为父母,不用太着急,更不要去训斥和阻止,可能会适得其反。

换个角度去想:既然是正常的心路旅程,那终有一天,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会自然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孩子喜欢告状的原因,这才是重点。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理不同,即便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若只是单纯的心路历程没关系,若是掺杂其他的想法,还是有必要提前了解的。

孩子喜欢告状,多半是出于这些心理

1、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

告状,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帮助,这是很多孩子的想法。他们的年龄小,不具备解决事情的能力,尤其是在利益受损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通过“告状”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样看来,告状并非坏事,最起码透露两个信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仅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父母应该觉得庆幸,说明孩子被教育的很好。

2、莫名的想要表现自己

从小就有攀比心理,想要通过告状的方式,不断的表现自己。主要是在告状初期,得到了父母的表扬,以助于让孩子觉得,告状是一件好事。当然,这跟孩子自身的表现欲有很大关系。

为了得到认可,他们会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获取更多人的肯定。不得不说,这样的孩子思想很活跃,甚至有一些小聪明,不过要懂得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越界。

3、吸引别人的注意

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告状,也就是所谓的“刷存在感”。每天乐此不疲的告状,想让别人忽略也很难。孩子都怕孤单,若是能被更多人注意,也是好事一桩。

当然,孩子并没有坏心思,只是单纯的想要“显摆”而已。他们总觉得,被更多人注意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尤其是和其他人相处时,有一种特别骄傲和自豪的感觉。

看似简单的告状事件,背后居然有这么多小秘密,而且大多跟孩子的心理有关系。相较而言,表现自己和吸引注意两种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太好。这两种心理,说明孩子已经产生攀比和虚荣的想法,需要早早遏制。

面对孩子的告状,父母该如何做呢?

即便知道孩子的告状掺杂水分,父母也不要急着去批评,而是耐心的听他们说完,这是最基本的尊重。之后,引导孩子独自去处理事情,不仅能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淡化他告状的想法。

日常教育中,要教会孩子“刚需”和“必须”的区分。让他明白:可以告状,但一定要分事情。只有刚需的事情,才能向父母告状;至于其他非必要的事情,要学会独自去解决。

写在最后:遇到问题,自然是先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这是父母教会孩子最基本的处事方式。未来的路,孩子需要具备独自成长的能力,父母最终都要体面的退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25155.html
上一篇喜欢和孩子“较真”的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

为您推荐

到底能不能打毛孩子?

到底能不能打毛孩子?

宠物拆家行为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缺乏锻炼、焦虑或无聊等。正确做法是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运动量、陪伴时间以及提供玩具等。
返回顶部